殺熟都是小菜!掃碼點餐背後揭秘 細思極恐

現在大家的生活越來越方便,的確互聯網帶來便捷的同時,也讓人們的資訊更透明化,所以注重隱私就變得相當重要。

顧客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進入自助點餐系統,以單人或多人協同的方式自助點餐,系統直接連接商家的收銀端,實現實時下單。目前,掃碼點餐等智慧點餐系統已在各類大小餐廳廣泛應用,顧客享受便利的同時,也在「系統」中留下了自己的消費數據,及個人資訊。

對於這樣的擔憂,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長洪濤教授表示,掃碼點餐」等資訊化技術可以減少顧客排隊的時間,增加精準的數字定位和顧客洞察,給消費者提供精準的服務。多個商家的工作人員在接受採訪時認為,掃碼點餐節省用工成本,提升管理效率,顧客關注公眾號或註冊成為會員後,餐廳會用促銷手段會喚醒「沉睡顧客」,借勢營銷。

在有的餐廳,掃碼點餐已成為主要的點餐方式,而另外則是需要關注公眾號、註冊成為會員才能點餐。

一家技術開發公司銷售人員給記者展示的點餐系統後台管理頁面顯示,「客戶資訊」列表中包括姓名、性別、手機號、生日類型(陰曆陽曆)、生日日期等。

長期關注資訊安全保護的律師王新銳分析認為,「掃碼點餐」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過度收集資訊的問題。實際上,在點餐這個場景下並不需要收集那麼多資訊,同時還要警惕商家濫用這些資訊。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分析認為,掃碼點餐本質上涉及顧客「選擇權」和「隱私權」兩個方面。如果商家要求顧客必須掃碼點餐,則侵犯了顧客的選擇權,餐廳應該給消費者提供除掃碼點餐之外的備選方案,自由選擇才能贏得顧客的尊重和信任。部分技術公司宣稱顧客資訊儲存在「雲端」,但就像把錢鎖在一個柜子裡頭,就能終極安全嗎,如果有鑰匙的人拿鑰匙打開了呢?

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長洪濤教授認為,「掃碼點餐」存在的風險主要是用戶資訊泄漏及數字殺熟,除了行業自律解決該問題外,技術也是一個可供考慮的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些程式設計師甚至爆料稱,如果你掃描的時候點擊允許獲取許可權,並且關注公眾號,就算你後來取消關注,但是商家後台你註冊的姓名,性別,電話,地區這些資訊都不會消失,會一直存在商家伺服器之中。如果這個時候商家把這些資訊賣出去,每一個人兩三分的錢。

掃碼點餐涉嫌過度收集顧客資訊:應給用戶自由選擇權 也避免殺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