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爆紅到涼涼!「螞蟻呀嘿」只用了7天
「螞蟻呀嘿,螞蟻呀呼,螞蟻呀哈……」
相信過去一周,你一定看到過不少這個BGM的魔性變臉影片。通過相關模組,只需要一張照片就可以自動生成詼諧好玩的動態唱歌影片。螞蟻呀嘿變臉影片的火爆程度堪比短影片欠揍神曲《你打不過我吧》。
然而,在火爆了不到一周後,幕後產品Avatarify卻於3月2日凌晨悄然從App store下架了。
關於下架原因,目前官方並未說明。有網友表示,Avatarify只從中國區App Store下架,其餘地區仍可正常下載,下架原因或與此前火爆一時的「ZAO」下架原因類似,涉及隱私安全等問題。
馬斯克、蒙娜麗莎都被拉來「唱」的螞蟻呀嘿
Avatarify是一款攝影與錄像類別的變臉軟體應用,伺服器在國外,發行商為Avatarify, Inc.Avatarify在2月17日中國區App Store的排名開始出現上升趨勢,2月25日問鼎中國區App Store應用免費榜榜首,後連續數天穩居總榜TOP1。
Avatarify的走紅也帶動了剪映和騰訊加速器相關App迅速攀升至應用榜二三位——藉助剪映可以製作多人同時變臉特效,而通過騰訊加速器可以使用除螞蟻呀嘿之外的更多模板。
隨後,快手、抖音也上線了同款特效。在抖音上,螞蟻呀嘿相關話題播放達到27.3億次,相關特效被741萬人使用。
雖然Avatarify的「螞蟻呀嘿」魔性特效來得晚了一點——如果在春節期間,效果可能會更爆炸,但也達到了現象級App的水平。
這款軟體通過AI變臉術讓圖片動起來,為網友帶來新奇好玩的娛樂體驗,同時,螞蟻呀嘿短影片的靈魂在於BGM,為人物增加了反差效果,從馬斯克、馬化騰等科技公司大佬,吳京、甄子丹等演藝界明星,到蒙拉麗莎等世界名畫,甚至貓貓狗狗們,都唱起了「螞蟻呀嘿」。
「螞蟻呀嘿」的BGM來自一首19年前的羅馬尼亞歌曲——O-Zone 組合原聲版《Dragostea Din Tei》,這老歌曾經在歐洲地區的排名很靠前,在法國、比利時、德國等地都拿到過冠軍,如今又作為背景音樂再次翻紅。
洗腦的歌曲、魔性的口型和表情,為當下年輕人增加了更加歡樂有趣味的娛樂體驗和互動,一時間也滿足了大眾娛樂需求。
事實上,讓照片動起來、為影片或圖片里的人物換臉,並不是新生產物,這門流量生意,在技術市場中,早就有所鋪墊。
從ZAO到Avatarify,永不過時的AI變臉術
AI變臉或換臉技術似乎永不過時,每次出現,總能引起一波跟玩潮流。
在Avatarify之前,2019年陌陌推出過AI換臉軟體「ZAO」。ZAO在上架第二天便衝到應用免費榜第二名,之後更是接連12天穩定應用免費榜榜首。
同樣為現象級應用,ZAO,也是以AI變臉技術為核心。它們背後主要是deepfakes這項強大的AI人臉交換技術。和photoshop不同的是,這項技術不僅可以生成圖片,還可以生成影片,通過deepfakes技術,能將圖片和影片中的人臉進行替換。
其實,人臉替換相關的技術已經存在好多年了,傳統的操作需要專業的影片編輯和 CGI 專家來完成。但是通過深度學習技術的發展,大大簡化了流程,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只需要提供素材,AI程式就可以快速生成相應的影片,幾乎零門檻操作。
deepfakes最早來自一位Reddit社區的用戶上傳的換臉影片,影片通過AI技術,可將明星的臉替換到愛情動作片主角的臉上。這種「移花接木」手法一時間吸引了大量關注,但影片很快就被刪了,不過相關技術已經開源。
2020年疫情期間,一位來自俄羅斯的程式設計師,由於整天居家開影片會議過於無聊,就開發了一個名為 Avatarify 的軟體,可以幫助其在影片會議中換臉,偽裝成大佬的樣子,比如馬斯克,讓同事們大吃一驚。
隨後他將該項目發布到GitHub,上線十天就登上了日榜第一。
通過deepfakes技術,影片人物不僅可以換臉,圖片也可以變為影片可以對口型,看起來毫無違和感。
然而,如同當時的ZAO一樣,Avatarify也在經歷了短暫的火爆之後走向下架。事實上,就在Avatarify火爆的同時,就有不少網友在擔心背後的隱私安全問題。
相關規定曾明確法律責任 商業空間還有多大?
deepfake也被直譯為深度偽造,目前,雖然相關換臉影片細看之下還是有些違和,但隨著技術的精進,有朝一日真的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並不難,況且現在國外已經有相關技術或產品。
不少人就擔心,一方面,技術濫用會導致虛假資訊泛濫;另一方面,如使用明星等他人的照片來製作相關影片,就可能涉及名譽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法律問題,此前有相關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利用資訊技術手段偽造的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此外,個人隱私泄漏,進而涉及資產安全或人身安全等問題。
這樣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ZAO、Avatarify以及此前的FaceApp,並沒有承諾會刪除用戶上傳的照片或影片,甚至在用戶協議里將涉及肖像權、知識產權的相關責任歸於用戶。
人臉識別技術和AI技術濫用事件也層出不窮,總有一些偏門應用來挑戰道德和法律底線。比如國外的一名程式設計師就曾開發出一款DeepNude的應用,只要上傳一張女性照片,系統就以自動「脫掉」女性身上的衣服。
對於新技術新應用對短影片等內容行業帶來的變化和影響,2019年,有關部門制定的《網路音影片資訊服務管理規定》中,就對利用基於深度學習、虛擬現實等的新技術新應用製作、發布、傳播非真實音影片資訊的相關行為提出了多條規範和要求。
規定提出,網路音影片資訊服務提供者和網路音影片資訊服務使用者利用基於深度學習、虛擬現實等的新技術新應用製作、發布、傳播非真實音影片資訊的,應當以顯著方式予以標識;不得利用相關新技術新應用製作、發布、傳播虛假新聞資訊;網路音影片資訊服務提供者應當建立健全闢謠機制,發現相關虛假影像、音影片生成技術製作、發布、傳播謠言的,應及時採取相應的闢謠措施,並將相關資訊報網信、文化和旅遊、廣播電視等部門備案……
一定程度上,平台對相關內容具有很大的監督和管理責任。
不過,用戶對於此類AI黑科技的熱衷,一定程度上潛藏著很大的商業機會。這項技術能誕生一家優秀的公司嗎?
實際上,AI變臉技術下的相關應用想要真正走向商業化,首先上述安全問題就是最大的隱患和難關,平台要承擔的監督和管理責任不小,相應也要付出極大的成本。從ZAO和Avatarify的曇花一現來看,AI變臉技術要從大眾娛樂層面成長起來還需時日。
不過,在一些特定的商業場景下,比如專業影視製作、電商購物等,AI變臉或換臉技術還是能發揮很大空間的,甚至如果管理和規範到位,在短影片社交領域,也會收穫巨大的流量紅利、產生新玩家。
總之,AI換臉技術在技術上有其可取之處,有其正當應用的意義和價值。但是要真正進行相關的推廣和應用,還需要考量對於其他權利方可能造成的權利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