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iPhone的劉海”砍掉” 蘋果要跨過多少坎?

從iPhone X時代開始,蘋果似乎就痴迷於劉海屏設計:之後的iPhone 11、12系列同樣保留了劉海設計,即使後攝數量「慢吞吞」地增長也沒有撼動劉海屏的地位。

反觀Android手機陣營,各大廠商紛紛向劉海「開刀」:升降前攝、側置前攝乃至於最新的螢幕下前攝技術都已經出現。

再回蘋果這邊:最新曝光的iPhone 13依舊採用了劉海屏但劉海的面積減少了一些,也有傳聞稱蘋果內部正在測試一款無劉海的iPhone…

對於這些傳聞小剛很明顯更傾向於「相信」前者,畢竟從iPhone X剛出來之後就一直傳聞蘋果要「砍掉「劉海,這幾年也沒見著劉海消失過…

那麼,蘋果iPhone是真的無法擺脫劉海么?

「小劉海」蘊藏大學問

在解決這一問題之前,我們首先來看一下令大家「捶足頓胸」的劉海里都有些啥。

要把iPhone的劉海

從圖片來看,iPhone的劉海內可謂是大有乾坤:其內部藏有紅外鏡頭、泛光感應器、距離感應器、環境光感應器、揚聲器、麥克風、前置攝影機、點陣投影器這八大件。

後期發布的iPhone 11/12仍舊採用了這套組合,只不過前攝的像素更高,支援的功能越多了。

那麼,要想完全砍掉iPhone的劉海,蘋果究竟需要「跨」過多少坎兒呢?

小剛認為,蘋果要想拿掉iPhone上的劉海也不是不可行,畢竟目前Android廠商已針對真·全螢幕設計拿出了多套解決方案。

蘋果要想將iPhone「去劉海化」則需要利用到螢幕發聲技術(代替揚聲器)+螢幕下攝影機(隱藏前攝)+螢幕下指紋(替代Face ID)。

要把iPhone的劉海

這套方案聽起來好像很容易,憑藉蘋果的專利儲備及研發力量似乎也可以解決,不過這些方案最大的問題在於成熟度/成本問題。

螢幕下指紋雖然已在多款Android手機上有了應用,不過這種解鎖方式在解鎖速率/準確性上仍然存在諸多問題。

目前主流的螢幕下解鎖方案是光學螢幕下指紋識別,即通過螢幕下方的短焦攝影機對用戶按壓螢幕時的指紋紋路進行採集、比對並實現識別。

這種方案雖然成本低而且技術較成熟,不過這種方案受外部影響較大,用戶需在指定區域按壓才能實現指紋識別/解鎖,用起來也並不是那麼的方便且指紋識別模組在強光下有很大幾率會「顯露真身」,看著也並不美觀。

而且這種方案涉及到的元件也存在體積的問題,即「做薄可以做小挺難」,機身空間預留也是個問題。

螢幕下攝影機技術目前Android手機廠商也只有中興方面拿出了量產真機,其第二代螢幕下攝影機技術也已在路上,小米等廠商已拿出了技術驗證樣機,不過這項技術距離真正成熟顯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螢幕下攝影機,顧名思義是將前攝藏於螢幕下方。

而這樣也導致前攝上方有顯示層等介質遮蓋,這就需要手機的OLED螢幕幕在前攝區域的透光性上做出「補償」:即通過降低前攝區域OLED螢幕的PPI值增加透光率來解決前攝的透光問題,同時還要輔以系統、演算法層面的優化進而讓螢幕下前攝拍出的照片清晰度更高。

暫且不論這種方案對於生產難度、成本、良品率上的影響,這種「異形像素密度」的設計使得螢幕下前攝在一定條件下還是有「現身」的可能,拍照品質也也與傳統前攝方案存在一定差距,因而並不是一項十分成熟的技術。

蘋果在設備技術方面向來「求穩」,除非螢幕下攝影機/指紋技術真正足夠成熟或者有其他更好的解決方法,否則蘋果仍會在未來的新iPhone中採用劉海屏設計。

因為從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蘋果能夠將iPhone的劉海隱藏於螢幕下的技術仍處於專利階段,其是否能最終應用於iPhone之中還是一個未知數。

就算真的出現所謂「無劉海」iPhone,蘋果仍需要一段時間對這種設計進行優化。

是時候跟iPhone的劉海說再見了嗎?

雖然外界對於iPhone的劉海兒已經「積怨已久」,不過蘋果似乎並不打算直接拿掉iPhone的劉海,這其中自然有著蘋果對技術、市場等方面的考量。

作為率先實現支付級別的面部解鎖技術,Face ID自然在iPhone乃至於蘋果中佔據重要地位,而且這項技術的成熟度較高、安全性也足夠強,蘋果沒有理由輕易放棄這項技術。

為了研究Face ID技術,蘋果收購了多家從事面部識別技術研發的公司,其中就包括較為核心的PrimeSense公司,其結構光方案也在蘋果的多次優化下被沿用至今。

同時從前文的介紹中可知,為了增加Face ID的安全性,蘋果在iPhone的劉海中還加入了泛光感應元件、點陣投影器等。

多組件聯合工作再加上蘋果晶片集成的機器學習元件,使得Face ID在獲得了百萬分之一的誤解鎖率的同時也擁有了更高的易用度。

值得注意的是,Face ID獲得的用戶面部數據會存儲到A11處理器的「Secure Enclave」中且會加密,不會備份到iCloud或其它位置。而隨著蘋果對Face ID的不斷優化及硬體的提升,其識別速率也在不斷提高。

市場層面,與「百花齊放」的Android手機廠商不同,蘋果對iOS的獨佔性使得其硬體也要在設計製造的時候考慮到對系統等軟體優化的影響,對產品、技術、體驗「穩」的追求也就更為看重。

而Android廠商則需要考慮到差異化發展,讓自家手機不同於其他廠商的產品進而吸引消費者,而若想實現產品差異化就一定要採取更強的配置、更快應用一些前沿科技以達到超越其他廠商產品的目的。

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Android廠商水滴屏、打孔屏、彈出式前攝甚至於摺疊螢幕都推出了而蘋果卻一直按兵不動的原因。

綜合來看,蘋果Face ID很先進,但是在螢幕形態上Android廠商肯定是已經領先的了,同時蘋果也不得不關注市場關於無劉海iPhone的「呼喚」。

但由於現在暫時沒有成熟到讓蘋果可以直接放心去掉iPhone劉海的技術出現,因而劉海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可能仍會出現在iPhone上,目前向iPhone的劉海說再見還為時過早。

不過未來iPhone劉海的寬度/高度可能會逐漸縮窄,待到技術足夠成熟時消失也是必然歸宿。

小剛有話說

小剛認為,蘋果也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對iPhone的劉海進行改變,既要滿足技術成熟還要選擇好推出的時間及合適的型號,這一點從蘋果在iPhone X上首度運用Face ID上即可看出。

從目前的形勢分析來看蘋果可能會採取逐步縮小iPhone的劉海面積等待螢幕下攝影機技術的成熟直至可以取代劉海。

至於網上盛傳的直接用上螢幕下攝影機技術/將話筒等藏至邊框中的方案個人認為過於激進,實現起來難度相當大,也不符合蘋果的調性。

不過從目前公開的蘋果申請專利進度來看,蘋果似乎已經開始著手研發螢幕下感測器技術。

由此可見,iPhone去劉海之路雖然十分坎坷,蘋果終究還是要「咬緊牙關,迎難而上」的。而庫克此前在股東大會上稱iPhone將迎來「令人興奮的事」,希望他所指的就是iPhone「去劉海」成功。

要把iPhone的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