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用AI為司機自私程度打分,讓無人車了解如何與不同性格駕駛員「打交道」
- 2019 年 12 月 2 日
- 筆記

大數據文摘出品
來源:venturebeat
編譯:徐玲、胡笳、陳若朦
駕駛行為與每個人的性格休戚相關,不同駕駛員在行車時具有不同的習慣和態度。
有人橫衝直撞,也有人一味避讓,儘管制定了交通法規用於規範駕駛行為,但在同一路段上不同駕駛行為難免還是碰撞出事故。而自動駕駛汽車(AV, Autonomous Vehicle )又要如何與不同的駕駛員「打交道」呢?
有研究就表明自動駕駛取代人類將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發生概率,那麼,如果使自動駕駛汽車具有社會意識,是否可以提高道路安全呢?
MIT電腦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就通過構建新的學習系統,讓AI判斷人類的駕駛行為是否「自私」並對其進行評分,從而自動駕駛將針對不同駕駛員採取對應的行車措施,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自動駕駛自如應對「自私」和「無私」的駕駛員
研究組建立了一個系統,通過評價駕駛員在行車過程中的自私程度——即根據駕駛員對其他汽車採取利他行為的可能性來進行分類,使自動駕駛汽車根據不同的分類行為作出不同反應。在測試中,他們說該演算法可以更好地預測駕駛員的行為方式,預測係數是25%。

黑色 – 實際行車軌跡;綠色 – 利他型司機行車軌跡;紫色 – 自私型司機行車軌跡
團隊的模型同時吸收了博弈論和社會價值取向(SVO)的心理學概念,後者代表了某人的自私(「利己主義」)與合作(「親社會」)的程度。為了對其進行架構,他們對駕駛員最大化其行為效用的場景進行了建模,在該場景中,模型學會了根據運動片段預測駕駛員是合作型的,利他型的還是利己型的。通過這種方式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人工智慧開始了解在何時表現出不同的適合性駕駛行為。
例如,在涉及合併和左轉的場景中,駕駛員要麼讓其他汽車併入車道,要麼選擇自己先過(與不需要併入車流的情況相比,併入車流是大多數人的選擇)。研究人員的模型可能會選擇更加果斷,以確保能夠在交通擁擠的情況下改變車道。在其他情況下,比如當面對完成一個不受保護的左轉彎時,模型可能會等待一輛親社會型的駕駛員汽車駛近,然後再採取行動。

在無保護左轉彎的情況下(即沒有紅綠燈或停車標誌來指引方向),自動駕駛汽車(紅色)需要等待直到遇到親社會型的汽車

該模型自動駕駛汽車(紅色)面向自私型的司機將會等待他先過去,但面向親社會型的司機將會直接轉彎。
學習人類行為實現更智慧的自動駕駛
該項目的主要研究員Wilko Schwarting在一份聲明中說:「在自動駕駛汽車中創造更多類似於人類的行為,對乘客和周圍車輛的安全至關重要。行為的可預測性將使人類能夠理解並適當地響應自動駕駛汽車的行為。」
研究人員說,他們的系統還不夠強大,無法在公共道路上實施,但他們計划進一步構建模型使其同時可應用於行車環境中的行人,自行車和其他人員。此外,他們打算研究在人類環境中的其他機器人系統,例如家用機器人,將社會價值取向(SVO)集成到一般的預測和決策演算法中。
「與人類共同工作意味著要弄清楚他們的意圖,以便更好地理解他們的行為。」 Schwarting說,他將在本周最新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新論文。「人們合作或競爭的傾向通常會蔓延到他們作為駕駛員的行為方式中。在這篇論文中,我們試圖了解這是否是我們可以真正量化的東西。」
減少人類駕駛員是否能減少交通事故?
1980年被認為是美國街道上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年,有5萬多人喪生。隨著汽車安全氣囊、更嚴格的安全帶法規以及對酒後駕車的譴責,死亡率顯著下降。但在過去幾年裡,美國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再次略有上升。此外,在過去十年中,行人死亡人數增加了27%。
——這些死亡人數上升的原因還沒有定論,但一些專家認為,這是因為美國人駕駛的車輛行駛里程(VMT)在2017年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
根據美國交通部的說法,94%的車禍是由人為失誤造成的,減少車禍的一個相當明顯的方法就是減少開車的人的數量。但是,應該減少的不僅僅是人類司機的數量,我們也可以通過減少道路上的汽車數量,以防止交通事故的發生。
而自動駕駛汽車或許可以幫助做到這一點——AV的承諾是可以按需隨叫隨到,這使得交通更有效率。不必為這麼多的汽車騰出空間,城市街道可以變窄,也為行人和自行車提供更多的空間來安全地穿行於城市之中。

此外,城市可以使用自動駕駛汽車來應對按需運輸項目,比如一項將共享自動駕駛汽車納入公共交通車隊的提議。如果城市能夠推出這種「微交通」系統,可以幫助更多的人使用固定路線的公共交通,這也意味著開車的人更少。而且根據2016年美國公共交通協會(American Public Transportation Association)的一項研究顯示,每英里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比開車出行安全10倍。
雖然目前只有少數城市的居民可以按需使用AV服務,但隨著技術的革新和自動駕駛規則的制定,我們有理由期待一個AI帶來的全新交通出行體系。
相關報道:
MIT』s AI scores driver egotism to make autonomous vehicles more assert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