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產品:走向消亡
曾經有這麼一個段子,很形象地說明了山寨之盛:早晨起床,用「瓢柔」洗了洗頭,之後泡上一桶「康帥博」速食麵,抽一支「中畢」香煙解悶兒。早餐後,穿上「報喜烏」的外套,含一塊「大白免」奶糖下樓。走進了「家福樂」超市,商品琳琅滿目,有「玉老吉」「娃娃哈」「脈劫」「蒙午」,還有「丑糧液」呢!從超市出來,聽到鞭炮聲,又一家「背德雞」開業了。
山寨品牌「康帥博」(圖源網)
現如今,山寨產品已經轉戰各大電商平台,消費者稍不注意就會被騙。尤其是在春節期間,這些山寨產品扮演著年貨的身份,在中間渾水摸魚,讓消費者防不勝防,難以招架。
如何讓我們的爸媽不再上當?筆者試著從山寨產品與下沉市場的關係入手,列出一些在市場上濫竽充數的山寨產品。同時,筆者還認為,山寨產品最終會走向消亡,即使沒有走到這種地步,山寨產品也難以繼續生存下去。
下沉市場不等於「山寨」
為了不讓讀者看到山寨產品就想起下沉市場,筆者會先明確兩者的邊界。以往,很多人固執地以為下沉市場充斥著各種山寨產品,並認為下沉市場的消費能力非常有限。在經歷了舊時山寨產品在下沉市場上的狂轟亂炸以後,有這種看法無可厚非。
下沉市場(圖源網)
但今時不同往日,下沉市場正在成為消費行業增長的新引擎。
根據普華永道發布的《2020年全球消費者洞察調研》報告,2020年中國富裕及以上階層家庭佔35%,203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50%,其中三線及以下城市富裕家庭顯著增加。在後疫情時代,下沉市場正勢不可擋地成為消費增長的新引擎。
這其中和龐大的年輕群體,以及消費者的品牌意識覺醒有一定關係。90後成為了消費的主要力量,這在今年的年貨節上表現得尤其明顯。
90後成年貨節採購主力軍
前陣子,百度公布了《百度2021年貨搜索大數據》,發現今年關注年貨的群體年齡有下降的趨勢,近一個月來90後占關注「年貨節」用戶的34%,成為年貨節採購的主力軍。90後普遍受過大城市商業的洗禮,即便回到三四線城市,也有著很強的品牌意識。
因此,我們應該正視下沉市場,不要忽視父輩們花錢的能力。
春節千萬別讓爸媽買這些山寨產品
然而,下沉市場就此擺脫山寨產品了嗎?遠遠沒有。
以零售業為例,山寨食品正在滲透下沉市場。據央視報道,有商戶反映,目前有各類山寨食品和山寨飲料銷往城郊和鄉鎮,尤其是在過年前,一天就能賣上上百箱。在下沉市場,大白兔變身小白牛,士力架變身克力架的例子數不勝數。
山寨飲料(圖源網)
而山寨的小家電產品在下沉市場,尤其是在鄉鎮農村地區的市場上至今還活躍著,筆者對此有過親身經歷。在鄉鎮地區,消費者主要的購物渠道還是傳統的超市和小賣部,還有趕集這種傳統貿易組織形式。這說明筆者的家鄉仍處在發展階段。
筆者的媽媽曾在集會上入手了一台品牌不明的豆漿機,當時價格砍到了80元,但賣家對此心知肚明:價格尚在成本範圍內。這台豆漿機在使用不到一天後出了故障,但再去集會卻發現已經「人去樓空」,賣家當時承諾的「如假包換」變得一文不值。
這反映了一個問題,山寨產品本身就有品質問題,也沒有基本的售後服務。而趕集的周期性加上這種「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游擊戰術讓這些商販如魚得水。
盒馬生鮮
當大城市興起盒馬生鮮、超級物種等零售新業態時,下沉市場的更深處仍有不少山寨產品泛濫。或許現在鄉鎮市場的環境並不支援發展新零售業務,但它的供給端仍出現了明顯的滯後問題。還有一個現象是:在大城市裡不常見的「雜牌貨」在鄉鎮地區卻是司空見慣,這說明下沉市場消費者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還沒有被滿足。
下沉市場上的山寨問題更普遍地反映在了網上交易中。
根據QuestMobile發布的《2020中國移動互聯網春季大報告》,去年春季中國移動互聯網月活躍用戶相比去年增加1571萬,其中61%來自41歲以上尤其是46歲以上的中老年群體。而《百度2021年貨搜索大數據》的數據顯示,今年春節父母輩的年貨清單上出現了電腦、手機、智慧音箱等數碼類產品,這說明中老年人消費群體的消費類別日趨時尚化和多元化。
《百度2021年貨搜索大數據》年貨清單對比
面對一個如此規模龐大,消費類別呈多元化的消費群體,山寨產品很難不盯上他們。
事實上,不光是中老年人,很多年輕人也抵禦不了山寨產品的誘惑。據筆者觀察,深受年輕人歡迎的AirPods Pro在推出後不久,各種高仿AirPods Pro到處都是。在華強北,這種耳機僅需158元,對比正版AirPods Pro的價格似乎很划算。但它們只是外觀仿得像,音質和佩戴體驗上並不能提供保障。
高仿AirPods Pro牛年限量版(圖源微博)
在一個影片中,筆者還注意到,有不少人反映某電商平台上有山寨電視品牌的店鋪,這類店鋪所售的電視尺不對寸,卻靠著便宜得嚇人的價格和欺瞞用戶的本事收割了「10萬+」的月銷量。
所以春節期間,當爸媽對這些山寨食品,以及山寨電腦、手機、智慧音箱、智慧電視等產品動心時,我們有必要進行勸阻。
大廠布局下沉市場 擠壓山寨產品空間
所幸,隨著中國外大廠紛紛布局下沉市場,山寨產品的生存空間正變得越來越小。
這一趨勢早在前兩年就為外界所發覺。2019年9月,有關部門發布了《下沉市場發展與電商平台價值研究》專題報告,認為中國的互聯網電商經歷了早期的假貨橫行的「草莽時代」,進入既要「品質」又要「實惠」的階段。當時有蘭蔻、歐萊雅、西門子在內的80餘個頭部品牌在某電商平台上取得了超過50%的同比增長,其中47個品牌在平台和下沉市場的同比增幅都超過了100%,足見各大品牌擴張下沉市場速度之迅猛。
小米之家「千店同開」
在近一年中,擴張動作最大的可能要數小米之家。1月9日,小米官方宣布小米之家千店同開,涵蓋安徽、湖北、陝西、山東、河南、江蘇、北京、天津、廣東、廣西等省市,一張無形的銷售網在下沉市場上鋪開,「讓每個縣城都有小米之家」的設想即將成真。
需要注意的是,小米投資的產品以手機為核心,聚焦於手機周邊、智慧硬體、生活耗材三個方向。在小米的戰略中,小米不光要涉及耳機、小音箱、移動電源等手機周邊,以及空氣凈化器、凈水器、電飯煲、無人機、平衡車等智慧硬體,還包括毛巾、牙刷、行李箱等日用品。
如果說一千家小米之家只是冰山一角,那小米生態鏈企業下的智慧硬體產品矩陣則可能會讓不少山寨產品觸礁。
山寨,終會走向消亡。在知識產權日益受到重視的當下,山寨行為最終會被正品廠家維權投訴。可見,所有的模仿最終的結果就是失去自我,成全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