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程式設計師的負罪感
這次不聊技術了,老貓最近狀態上感覺出了問題。不曉得會不會有鐵子和老貓一樣。
累了一天,下班後回到家,孩子跟媳婦睡了,一個人傻獃獃坐在沙發上打開電視,按著遙控,翻看各種電影電視劇推薦,卻始終無法靜下心去看完一部電影或者電視劇。
洗完澡,走到書房,打開電腦,想到明天就是雙休日,那就打會遊戲吧,沒成想玩了不到五分鐘,覺得沒勁,又默默退出。眼角瞥到滑鼠旁的《XXX核心原理》,開始翻看,也不曉得看進去了多少。此時反而會感到踏實。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的生活感覺陷入了矛盾的怪圈。想要放鬆,想花時間去娛樂,卻又滿心負罪感。
分別在知乎以及百度上輸入了關鍵詞「打遊戲看電視有負罪感是什麼道理?」發現和老貓存在同一類問題的人並不在少數。當然很多人也對存在這類心態的人褒貶不一。
有人說,「我人生的動力來自愧疚感和罪惡感」,這是有「中關村第一才女」美稱的梁寧說的。看到此處老貓心裡寬慰了不少興許自己的這種狀態沒準是個好事兒,因為是人生前進的動力。
後來又看到一個標題「中年危機從40歲提前到26歲」。看完那篇文章,老貓開始疑惑,自己恐怕是真得了焦慮症,回頭得向公司的EAP部門諮詢一下。
還看到了一些文章,也不一一列舉,網友千人千面,每個人對待這種狀態多多少少有些自己的看法。
坐在電腦前,現在是凌晨一點,腦海中的一幕幕開始浮現,感覺這些多多少少導致了老貓現在的狀態,老貓對此簡單做了些總結。
讓人糾結的一幕幕
-
在這個匆忙的時代,背負責任與夢想的更多的是父母:
同事A:「最近上海的學區房漲瘋了」。
同事B:「還好上車了」。
老貓:「….」。
同事A:「娃目前上的是私立。雙休日給他報了一些興趣班,孩子感興趣,那就多學點」
同事B:「哎,回家還得輔導孩子作業呢」
老貓:「….」。 -
都是打工人,收入渠道單一,競爭激烈:
朋友A在屌絲群里分享了文章「35歲程式設計師生存之道」。
朋友B在屌絲群里分享了文章「XXX廠程式設計師猝死」。
朋友C在屌絲群里分享了文章「程式設計師防猝死指南」。
….
老貓,默默看完這些文章。
朋友A:「今年2021,如果不換工作的情況,我可以掙到xxx,扣掉房貸一年還剩下xxx」。顯然這種一眼望到頭的收入不會給人帶來任何驚喜。
朋友B:「我們這種上班族,感覺永遠發不了財,買不起市中心的房子。不像做生意的,人脈越做越廣,生意越做越大」。
朋友C:「那我們不如搞個副業去做生意吧?」
朋友D:「做啥副業?」
老貓:「….」 -
背負太多,不懂妥協,更害怕嘗試:
媳婦:「同學搞了XXX培訓機構挺好的,自由支配時間充裕不少,收入也還不錯,要不我們也…」
老貓:「虧了咋整,房貸怎麼辦?」
媳婦:「大不了房子賣了回老家賣海鮮唄。」
老貓:「…」
後來仔細想想,其實媳婦說的挺對的,大不了妥協,何必杠著削尖腦袋非要擠在一線城市。要說村裡的張狗蛋還是個農副市場大老闆呢,何不換種生活方式呢?
擬定一些計劃試著去執行
現在是凌晨2點,好像想通了一些,所以老貓接下來也羅列了一下解決辦法。
-
明確做每一件事情的目的:
現在的埋頭學習是為什麼?是因為自己找不到目標,為了掩蓋負罪感而所作出的毫無目的性的學習。所以得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定期高品質地輸出一些博文。 -
不能太過擔心將來所要發生的事情:
活在當下,無需攀比,做好自己,做到勞逸結合。已經將近5個多月沒有跑步鍛煉身體,所以該鍛煉還得鍛煉,該玩遊戲還得玩遊戲。真正的成就不僅靠財富的多少,知識的廣度,還要靠生命的長度。 -
多陪陪身邊的人:
花更多的時間去陪孩子,去菜市場買個菜,好好做幾個拿手菜,和家人一同分享,而不是一天到晚把自己關在書房去忙所謂自己的事情。 -
去嘗試:
計劃支援媳婦的想法和她一起去做一些事情。
最後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
你是否也出現了和老貓一樣的狀況?
你是否也存在過迷茫呢?
你解決了么?是否也願與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