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忙了10年 微信曾經的對手黯然退場

昨日,張小龍和雷軍,一邊歡喜一邊惆悵。

在微信公開課PRO上,張小龍意氣風發,用影片號開啟微信下一個十年。而誕生在微信之前的即時通訊工具米聊,卻黯然退場。

昨日下午,小米旗下米聊發布公告稱,因業務變動,米聊將於2021年2月19日12點00分停止服務。此外,公告還提到,用戶需在停服前自行導出聊天記錄及個人資料等資訊(Androidv8.8.70及以上版本支援批量導出),停服後將無法導出用戶在米聊內的任何資訊。

出生在2010年10月的米聊,由小米科技出品,最初定位於跨平台、跨運營商的手機端簡訊工具,支援多手機及電腦作業系統,即Android、iOS、Windows以及Mac系統等。

最初的米聊,和小米手機、MIUI系統一起,組成了早期小米業務版圖的三駕馬車,也被雷軍寄予厚望。雷軍曾在一次訪談節目中公開談到,米聊是繼移動互聯網風口,小米發現的第二個有千億美金市場的機會。儘管如此,雷軍也毫不避諱的談到,米聊的發展也是出乎預料的,「我們做了一段時間之後,遇到了騰訊微信的強大狙擊,這是一個意外事件。」雷軍坦然說道。

雷軍堅持了10年的社交夢,最終落幕,而米聊,也成為雷軍少數承認失敗的產品之一。在小米米聊2月19日停止服務的話題之下,大部分網友都發文感嘆「爺青結」,此外,也有網友調侃道「如果當時微信沒有出現,現在即時通訊工具龍頭或許會是米聊。」

有意思的是,張小龍在微信之夜上談到最初做微信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不喜歡用QQ類似「凡爾賽」的語言,讓眾多網友為米聊和微信的不同結局唏噓不已。

雷軍跨圈的社交夢

「小米有幸遇到過兩個千億美金的機會,一個是移動互聯網,一個是米聊。」雷軍在採訪中坦然,抓住了移動互聯網的颱風口,小米起飛,去年三季度財報,小米實現營收721.63億元,利潤48.64億元的佳績。而米聊,卻因為騰訊快速出手微信而錯過發展良機。

2010年10月,美國出現一款名為KikMessager即時通訊APP,推出不到15天,用戶量突破100萬,成為當時的明星APP。KikMessager基於手機通訊錄,實現了免費簡訊聊天,並加入real-time texting功能,為用戶提供一個最還原現實面對面溝通的場景。也正因為聚焦在即時通訊社交上,KikMessager一經推出,就直接威脅到了當時已經存在的WhatsApp的地位。

也正是因為這款軟體的成功,讓小米嗅到商機,基於手機通訊錄的背景條件,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小米率先發布並上線了米聊Android版。

小米忙了10年 微信曾經的對手黯然退場
來源:官方圖片

據公開資料顯示,米聊最初定位於跨平台、跨運營商的手機端簡訊工具,是一款免費的即時通訊工具,只要用戶的手機能上網,就可以通過其進行免費的對講功能。除了支援語音,米聊也線後支援圖片、影片、文字、紅包、廣播、影片電話、遠程協助、螢幕共享等多種功能。

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米聊用戶就超過了400萬。儘管率先推出米聊的新模式,雷軍卻仍舊惴惴不安。推出米聊不久後,雷軍就曾預言「如果騰訊進入這個領域,米聊成功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

這個預言來的比雷軍預料的還要快,在米聊推出40天後,騰訊就就迅速推出了微信。

相比於基於通訊錄關係網的米聊而言,微信的打法更為激進,用戶可以通過QQ帳號或者郵箱帳號兩種方式註冊。此外,微信可以讀取QQ好友的資訊,還可以通過回復消息將他們添加至微信好友列表。

而當時,騰訊QQ註冊用戶已經超過6億,有效用戶1.6億。相比於僅基於通訊錄的米聊而言,騰訊此前積累的QQ流量池是微信快速成長的最佳養料。

據報道,雷軍早年曾坦言,「如果騰訊只用手機QQ來迎戰,那是騰訊的戰略失誤,小米尚有一絲機會;如果騰訊沒有犯錯誤而是用完全相同形態的產品迎戰的話,小米必須搶先偷跑1年的情況下才有50%的勝算。如果騰訊在一年內拿出一模一樣的產品,基於騰訊綜合資源是小米的1萬倍,到時候他們舉全公司之力把所有工程師資源和推廣資源撲上來,成功概率是0。」

或許在當時,雷軍早已發現基於QQ巨大的流量池的微信,隨時可以摧毀米聊。除了米聊之外,基於KikMessager模式,還一度出現了個信、友信、速聊、kiki等即時通訊軟體,但終究沒能打贏已經有用戶基礎的騰訊。

騰訊穩坐社交江湖「龍頭」

在微信推出初版後,米聊還是過機會。

當張小龍帶著原本郵箱團隊轉戰微信之處,推出的微信1.0版本,其功能相比米聊明顯簡陋很多,甚至張小龍曾公開談到:「米聊竟然也做好友動態,竟然嘗試了我一直在想做的東西。」

但是,在不到幾個月的時間裡,微信開始在騰訊內部得到重視,最大的表現就在於QQ開始向微信輸血,從用戶群體到技術支援,騰訊開始集中兵力做微信。

米聊和微信的大戰,也是在這個時候,一觸即發。據相關報道,2011年春節後的幾個月,微信開始鋪天蓋地投放廣告,隨後,騰訊和小米兩家開始互相挖角,刺探情報。

但當時的小米還在同時發力硬體以及MIUI系統,無暇全心力集中火力向微信開戰,此外,小米一直將自己定位於一家互聯網公司背景的硬體製造商。因此,面對微信的狙擊,雷軍決定,用MIUI接替米聊成為軟體層面的戰略重點。

隨後,微信在張小龍的手中逐漸領跑社交軟體賽道,而米聊折戟面向所有用戶的及時通訊工具之後,轉向服務小米用戶群體。

在2013年,雷軍接受搜狐IT採訪時曾經表示:「騰訊微信已非常成功,但米聊還要堅持做下去,希望能給用戶帶來新的功能和不同體驗。」在當時,騰訊微信用戶已經接近14億,而米聊用戶近約1300。

儘管當時的雷軍一直未放棄米聊,但是米聊的熱度卻越來越弱,激起水花的次數,寥寥可數。2018年,沉寂大半年未更新的米聊官方微博宣布,米聊加入小米奮鬥者聯盟,為更有趣的交友而奮鬥。到2019年,米聊PC 4.0 Windows/Mac版上線,實現了全平台支援。

儘管一再有新動作,但經過十年的發展,微信早已坐上社交軟體第一的寶座,地位難以撼動。

此外,據報道,米聊在使用過程中常會出現卡頓、傳輸錯誤等,用戶體驗感下降,也難以與微信抗衡。

「老二」米聊倒下後,微信也開始穩坐社交江湖「老大」的位置。其實,除了米聊對微信發起過進攻之外,近兩年來,還有很多社交軟體向微信下過「戰書」。

最開始發起進攻的是羅永浩的子彈簡訊。2018年8月20日,子彈簡訊在羅永浩的手機發布會上正式亮相,並在發布七天後完成了1.5億元A輪融資。

同樣作為即時通訊工具而存在的子彈簡訊,一經推出激活用戶超過700萬,甚至一度被視為「微信撼動者」,但是面對QQ+微信超級社交軟體矩陣下,市場飽和的狀況,關注熱度退去,子彈簡訊各項數據開始斷崖式下跌。

除了子彈簡訊外,在2019年初,今日頭條基於抖音私信推出的多閃APP、王欣旗下公司推出的馬桶MT、以及由子彈簡訊升級而成的聊天寶三款軟體在同一天向微信發起進攻。

有意思的是,這三款軟體分別從熟人、陌生人社交等多個角度進攻微信,甚至未激起水花就被迫下線。

除了上面提到的產品之外,網易的易信、阿里的來往、移動的飛信以及陌陌、soul等在社交江湖下,也不斷從不同的角度,或是主打陌生人社交、或是勝在資訊流,又或是主打影片等多種形式,以此來在微信一統江湖的背景下分得一杯羹。

但無論以何種方式,終會有新人入場,舊人出局的兩重天地,米聊的退出,只是在即時通訊工具賽道上,離開一名老將。

對於雷軍而言,只是適合放棄這暫得不到的千億美元市場。但正如雷軍曾經所談到的,「米聊是小米創辦後一個意外的發現,但對這種意外的發現的投入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