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王傳福:燃油車時代已過去 電動車全面替代時機成熟
雖然業內人士公認,電動車全面替代燃油車是大趨勢,但隨著電池、驅動電機以及行業技術發展以及成本的下探,電動車迎來了突飛猛進式的發展,全面替代燃油車的時間點,要比大多數人預想的要提前的多。
1月15日,「2021電動汽車百人大會」在北京釣魚台召開,會議上,比亞迪股份董事長王傳福,就電動車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王傳福例舉了一組數據:深圳和上海在2020年全年乘用車電動化滲透率均超過20%,12月份深圳電動車滲透率已超26%、上海更是突破了35%,跑出了「加速度」。
而且隨著近年來電動車的電池、電機、電控等技術越來越成熟,在加速、噪音、能耗、維修便利性、智慧化和全生命周期成本等方面已全面超越了燃油車,電動車全面替代燃油車的時機已成熟。
他還指出,汽車行業新舊動能加速轉化,迸發出巨大的機遇和能量,我們有理由相信,2021年將是中國電動車快速發展的元年,行業格局加速調整,百年變革從「春秋時期」,開始進入「戰國時代」,電動車產業在「十四五」加速邁入新發展階段。
從世界範圍來看,電動車全面替代燃油車也已在當前形成大趨勢。
不完全統計,全球已有17個國家、25個城市宣布或制定了汽車全面電動化的時間表。挪威電動車滲透率在11月已達80%,預計全年70%以上,全球第一。
根據中國國情,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對外依存度高達70%,而且70%進口石油要經過馬六甲海峽運輸。
同時,中國又是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國,汽車保有量約有2.8億台,每年交通運輸消耗全國石油佔比約70%,中國的石油儲備只有28天。
通過循序漸進、分步推進汽車全面電動化,使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降為最低,對國家是一個重大的戰略安全保障。
以下是演講全文:
尊敬的清泰主任,苗部長,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榮幸再次相聚電動汽車百人會。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汽車行業各界共同抗擊新冠疫情、穩住產業鏈發展、促進經濟快速復甦,在下半年實現了強有力的市場反彈,體現了汽車工業作為國家經濟支柱產業的責任擔當和發展韌勁。
當今世界處於百年未有的大變局,汽車工業也在經歷一場百年未有的大變革,汽車電動化方向非常明確,趨勢不可逆轉。
新冠疫情正在加速汽車產業鏈、創新鏈的重構,形成新發展格局。回顧中國電動汽車發展歷程,從2005年到2015年,十年時間,電動車滲透率突破1%;
從2016年到2019年上半年,三年多時間,滲透率從1%快速提升到5%;從2019年下半年到2020年上半年,受宏觀經濟、行業調整和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行業增長出現了短暫停滯;
但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行業又重返增長快車道,滲透率從5%迅速提升到12月的9%。
行業從早期依靠政策的「單輪驅動」,全面轉向「政策+市場」的「雙輪驅動」,私人用戶對電動車的接受程度不斷提高,市場驅動力還在持續增強。這是行業各界堅定信心、擁抱變革、共同奮鬥的成果。
過去一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和新冠疫情的影響,比亞迪堅持技術創新、苦練內功,聚焦市場痛點,3月推出全球首創的刀片電池,把電動車安全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徹底解決市場的安全痛點,同時也促進了銷量的快速增長。
搭載刀片電池的首款車「漢」,自7月上市以來,連續5個月銷量攀升,在12月突破了1.2萬台,累計銷量突破了4萬台,實現了中國品牌首次成功立足於豪華轎車市場。
在成功投放「漢」以後,8月我們又推出了2021款唐、9月上市宋PLUS、12月下線了全球首款訂製網約車D1,實現產品持續熱銷,品牌逐步邁向中高端,電動車銷量連續8年中國第一。
伴隨一系列新車上市,比亞迪先後推出高性能碳化硅電控模組、DM-p混動技術,高智慧的Dilink3.0和Dipilot技術,以及熱效率高達43.04%的驍雲-插混專用1.5升高效發動機技術。
最近,比亞迪又新推出了DM-i超級混動,打造以電為主的混動技術,覆蓋大部分城市日常通勤里程數。
搭載DM-i超級混動技術的緊湊型轎車,在虧電狀態下百公里油耗可低至3.8升,可油可電綜合續航里程可超過1200公里,駕駛體驗無限接近純電動車,將加速電動車對傳統燃油車的百年變革。
去年11月,國家頒布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堅定了行業發展信心和預期,提出了2025年電動車新車銷售佔比20%,到2035年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
接下來的5年,行業年複合增長率要達到37%以上。目前,中國很多城市都在制定「十四五」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未來5年電動車推廣應用目標,按下了發展的「快進鍵」。
比如,深圳和上海在2020年全年乘用車電動化滲透率均超過20%,12月份深圳電動車滲透率已超26%、上海更是突破了35%,跑出了「加速度」。
隨著近年來電動車的電池、電機、電控等技術越來越成熟,在加速、噪音、能耗、維修便利性、智慧化和全生命周期成本等方面已全面超越了燃油車,電動車全面替代燃油車的時機已成熟。
行業新舊動能加速轉化,迸發出巨大的機遇和能量,我們有理由相信,2021年將是中國電動車快速發展的元年,行業格局加速調整,百年變革從「春秋時期」,開始進入「戰國時代」,電動車產業在「十四五」加速邁入新發展階段。
從世界範圍來看,汽車電動化的浪潮席捲全球。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汽車全面電動化已成全球經濟發達國家和汽車強國的戰略選擇。
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已有17個國家、25個城市宣布或制定了汽車全面電動化的時間表。比如,美國加州在2020年9月宣布2035年前逐步淘汰汽油動力新車銷售;
英國去年2月把全面電動化時間表從2040年提前到2035年,11月再次提前到2030年;日本在近期也提出2035年淘汰傳統燃油車銷售。
去年,歐洲電動車全年銷量預計超過120萬台,同比翻番,其中:德國僅用半年時間,電動車月滲透率從7%提升到了20%,全年電動車滲透率預計達到12%;挪威電動車滲透率在11月已達80%,預計全年70%以上,全球第一。
從中國國情來看,推進汽車全面電動化更加緊迫。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目前對外依存度高達70%,而且70%進口石油要經過馬六甲海峽運輸。
同時,中國又是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國,汽車保有量約有2.8億台,每年交通運輸消耗全國石油佔比約70%,中國的石油儲備只有28天。
通過循序漸進、分步推進汽車全面電動化,使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降為最低,對國家是一個重大的戰略安全保障。
去年9月,中國提出「力爭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明確,要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
加速汽車全面電動化,有助於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推動落實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議》,是中國實現2030和2060年減排目標的重要舉措,同時減少石油依賴、治理空氣污染、實現汽車強國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比亞迪堅持聚焦市場痛點,通過高安全刀片電池、高效率DM-i超級混動系統、高性能碳化硅晶片等創新技術,不斷提升產業鏈價值;
同時,以開放的電池、電機、電控和晶片等全產業鏈核心技術,引領創新鏈發展,助力行業形成以中國大循環為主體、中國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2021年,比亞迪將加快關鍵零部件向行業開放供應。今年初,比亞迪在中國乘用車領域發布了品牌新標誌,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汽車工業百年變革,努力走出一條自主創新到全面開放創新之路。
當前,電動車行業構建「十四五」新發展格局,機遇前所未有,發展時不我待。惟有奮進,方可成功。關於未來發展,我再提幾點建議。
第一,繼續完善電動車安全法規標準。汽車工業正處於變革的關鍵期,變革要有創新的技術、產品和引領行業的標準,要能解決市場的痛點。
十多年前,推廣電動車,消費者最關心的是續航里程;而現在,全國電動車保有量已約500萬台,消費者最關心的是產品安全。比亞迪推出的「漢」車型持續熱銷,正是因為解決了消費者最關心的安全痛點。電動車的安全,關鍵在於動力電池。
針刺試驗是動力電池測試中非常有效、苛刻的一種方法。2015年舊版國標《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及試驗方法》明確規定,單體蓄電池進行針刺試驗時,應不爆炸、不起火。
因此,我們建議把動力電池的針刺試驗逐步列入強制性標準,同時把目前熱擴散試驗要求的不短於5分鐘,提升到不短於30分鐘。
第二,增強雙積分價格的可預見性,參照農業的糧食儲備調節機制,建立積分池管理機制。
積分供需關係受行業各車企產量、油耗等多重因素影響,具有不可預測性,會導致某些年份積分供大於求,某些年份積分供小於求。
通過設立積分池管理制度,可在積分供大於求的時候,把多餘的積分放入積分池,在供小於求的時候,再把積分拿出來使用,以此調節各年份積分市場的供需平衡,保證雙積分政策的有效運行。
第三,私家車電動化需要插電混動和純電動雙管齊下。去年電動車市場是兩頭漲,一頭是中低端車,另一頭是中高端車。
除純電動之外,插電混動技術依然是一條重要的技術路線。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明確「三縱」並行的發展路線,插電混動與純電都是國家重點支援的技術路線,也是全球主流技術方向。
插電混動實現了「短途用電、長途用油」的行駛模式,對我實現「2025年20%」的發展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比亞迪新推出的DM-i超級混動,將進入緊湊級、中型和大中型SUV等燃油車占絕對主導地位的細分市場,加速電動車對傳統燃油車的替代。
適應新發展形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新的一年,比亞迪將與行業各界共同努力,為「十四五」電動車行業發展持續奮鬥!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