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之北京24小時圖鑑
- 2019 年 11 月 27 日
- 筆記
一座城市總有那麼一些特殊的場景和時刻,讓人很容易就對這個城市產生特殊印象。據統計,北京有超1000萬的工作人口,在這龐大的數字背後,這些人將描繪怎樣的城市印象呢?

百度地圖慧眼聯合Keep、嘀嗒出行,通過慧眼地圖可視化技術展現了北京工作人口的24小時流動軌跡。
↓↓↓

▼

05:00-09:00

01
「心裡有詩和遠方,
是每天起床的動力」
—— 擠早高峰的西二旗人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進眼眶時,去西二旗工作的人們已經開始出門,10點不到開始一天的工作。根據百度地圖《2018年度中國城市交通研究報告》顯示,北京中心城區單程平均通勤距離為12.6km,中心城區單程平均通勤時間為53.1min。
↓通勤圖-早高峰

數據說明:早高峰期間流向西二旗的工作人口
通勤圖猶如城市的一張畫布,可視化技術在這張畫布上描繪,我們就能直觀的感受到北京人在工作日的活動和行為規律。
「清晨五點已在上班路上」是很多人在帝都的生活常態!每天早高峰通勤雖苦,但只要心裡有詩和遠方,起床和上班的也有動力!
▼

10:00-18:00

02
「太陽遮擋了滿天星光,
但遮不住你努力的光芒」
—— 奮鬥在職場的青年人
朝陽區、海淀區、丰台區是北京最為重要的就業基地,吸引力大量高新科技人才聚集在此。據慧眼數據顯示,朝陽區、海淀區、丰台區工作人口佔比排名前三,其中朝陽區工作人口佔比23.86%,海淀區工作人口佔比17.86%。
↓星空圖

數據說明:2018年北京工作人口分布數據。
我們用星空圖描繪了北京工作人口聚集情況,圖中白色區域表示人口密度最大,藍色區域次之,其他顏色人口密度逐漸遞減。工作人口的集聚將北京城繪製成了一張動態星空圖,而海淀區、朝陽區則是星空圖中最閃耀的區塊。
除了星空圖,我們還可以用二維柱狀圖表示人口密度:
↓3D柱狀圖

數據說明:2018年北京工作人口分布數據。
3D柱狀圖是以離散的方式來顯示數據,能清晰的展示北京全市工作人群分布。3D長方柱越高,表示對應的區域人口密度越高,顏色代表了密度情況,顏色越深表示人流密度最大,人流密度隨顏色遞減。
如果把城市比喻成一片山脈,熱力圖上高高低低的柱子就是一座座高峰。每個在職場打拚的青年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峰,今天你又登上了哪一座職場高峰呢?

18:30-20:00

03
「通勤路漫漫,
相信堅持才是實現夢想的捷徑」
——住得遠的海淀區上班族
18:30-20:00,夜幕降臨,在西二旗工作的年輕人,即將結束一天的工作後返回各自居住地,這樣的平凡之路每天都在繼續著,但他們堅信總有一天自己可以改變世界!
↓通勤圖-晚高峰

工作區和居住區的明顯分割,使得北京通勤距離和時間都排在第一。據百度地圖《2018年度中國城市交通研究報告》顯示,北京過剩通勤指數為0.62,排名第一,從行政區來看,行政區單程平均通勤距離為11.4km,單程平均通勤時間為49.4min,一線城市中北京職住分離最為嚴重。
海淀區作為北京工作人口集聚地,每天下班後這些工作人群都流向哪些居住地呢?
↓3D噴泉圖

數據:2018年12月某個工作日海淀區工作人口流向
從以上3D噴泉圖中可以看到,海淀區的工作人口中,除了有居住在石景山、房山、昌平、丰台、大興、門頭溝、通州、順義等區域,還有居住在延慶、平谷、密雲較遠區域。顯然,早晚高峰通勤五小時以上是每天的常態。
除了3D噴泉圖,我們還用2D煙花圖-直線、曲線圖、捆綁線圖等形式展示了海淀區工作人口流向居住地的情況。
↓2D煙花圖-直線

2D煙花圖-曲線

↓流線鳳尾圖

通過慧眼可視化,可以感受流動的北京呈現的職住分離形態。每天5小時通勤路雖苦,但依然相信堅持才是實現夢想的捷徑。

20:00-21:30

04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自律給我自由」
——每天堅持【Keep】的年輕人
下班後有一段自由時光,何不Keep一下治療腰酸背痛據悉!據相關報道,中國健身人群不斷增長,健身人群數量是日本、韓國的4倍左右,參與運動的人群每月運動頻次達到7.5次/月。
↓點動畫軌跡圖

從圖中可以看到,北京的健身人群最愛活躍在奧森公園、朝陽公園、玉淵潭公園等地。圖中軌跡越亮,代表運動人群越集中。
點動畫軌跡圖上的流動的點,很鮮活的描繪了北京的運動氣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自律才能給人自由!

21:30-00:00

05
「加班到深夜,還好有TA陪伴
順路順心,一路同行」
—— 深夜歸家的拼車人
在一線城市,加班彷彿已成為都市生活的客觀樣態!如果我們把城市比作一個活力有機體,那麼街道就像是他的「血脈」。每天晚上9點半以後,這座城市又會發生怎樣的流動呢?
↓星羅棋布圖

星羅棋布圖客觀的反映了城市的「夜生活」形態,圖中一顆顆金黃色的動點穿梭在北京全城的大街小巷,城市空間形態也呈現出「點——線——面」的多維度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