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米老友:口喊 「爺青結」 難尋 「烏托邦」

一個月後,運行服務了 12 年的蝦米音樂,即將結束屬於它的時代,一代人的青春記憶隨之落幕。

音樂平台被用戶稱為 「精神世界烏托邦」,面對蝦米音樂的關閉,千萬的用戶感慨萬千。但不舍之餘,他們也會自我疑問,要去哪裡尋找下一個承接音樂記憶的 「烏托邦」?QQ 音樂、酷狗、酷我還是網易雲音樂,亦或者是其他應用呢?

蝦米老友:口喊 「爺青結」 難尋 「烏托邦」

歌單為何 「變灰」了?

時間回溯至 2007 年,阿里前員工的王皓創辦了蝦米網前身 「EMUMO」,取的是 EARN MUSIC&MONEY 的意思,志在扶持原創音樂,讓清苦的歌者們仍能保持著對音樂的信仰和追求。2008 年蝦米音樂正式上線。

隨著時間推移,蝦米音樂憑藉優質內容、出眾演算法和創新服務,吸引力一波粘性強的用戶。當時,用戶還可以在平台上傳喜歡的音頻並編輯主題歌單,而中國外獨立音樂人創作的小眾音樂被發掘、被傳播、被熱愛。

5 年後,蝦米遇見了阿里。

阿里收購蝦米是其發展路上最關鍵的節點,搭在巨人肩膀的蝦米也意味著需要承擔更多開疆拓土的責任。

當時的蝦米音樂註冊用戶數超過 2000 萬,每月被收聽歌曲量超 200 萬首,是最受歡迎的在線音樂軟體之一。阿里看中蝦米高品質、擁有高購買力的潛在用戶,以及其產品的演算法能力。而蝦米也需要阿里這樣雄厚的資金注入,幫助自己解決高昂的版權費用。

在阿里大文娛布局思路中,蝦米音樂需要承擔撬動音樂業務發展的槓桿責任。因此,2015 年 3 月,阿里將旗下的蝦米音樂與天天動聽合併,組建阿里音樂。同年 7 月 15 日,高曉松、宋柯、何炅正式加盟阿里音樂,將 「天天動聽」改版為 「阿里星球」,大刀闊斧進行改革。

蝦米老友:口喊 「爺青結」 難尋 「烏托邦」
▲ 阿里音樂 「鐵三角」高曉松、宋柯、何炅亮相

阿里星球自此成為了一款承載粉絲社交、直播、音樂播放器以及交易體系等多功能、重運營的產品。

瞄準粉絲經濟蛋糕、建立音樂生態圈、挖掘打造藝人商業化價值…… 阿里在音樂上的野心初現。但 「阿里星球」這一款飽受用戶詬病的產品,距離正式上線才過去 7 個月,便宣布全面停止服務。

在阿里星球上耗費心思、傾軋資源的阿里音樂,回過頭來看蝦米音樂,於音樂服務戰場中已失去了一個關鍵節點。2015 年 7 月,國家版權局發布《關於責令網路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要求無版權音樂作品全部下線。版權之爭,才是同行們關注的重點。

在線音樂服務行業騰訊系、阿里系、海洋系三足鼎立的格局從彼時出現拐點,那兩年,本就是音樂版權公司起家的海洋音樂,將酷狗和酷我音樂收入麾下,並與後兩者成立了海洋音樂集團,擁有 2000 萬首作品。

據媒體報道,後起之秀網易雲音樂在 2014 年開始公開招募獨立音樂人,2016 年推出 「石頭計劃」扶持獨立音樂人,至 2020 年,平台上聚集的原創音樂人總數破 20 萬,上傳至平台的原創音樂作品總數超 150 萬首。

據艾瑞諮詢《2016 年中國在線音樂行業研究報告》,2016 年,酷狗、QQ 音樂、酷我音樂在音樂版權的覆蓋率共為 90%,而阿里音樂只有 20%。失去版權,歌單列表 「變灰」,意味著用戶也會逐漸流失。

堅守原創有錯嗎?

在蝦米音樂官微、App 評論區,可以看到用戶不斷傾訴自己不舍、難過以及遺憾的情緒。偏愛 「小而美」是蝦米成功的標籤,但小眾的音樂往往吸引的群體有限,這也是促使蝦米走向衰落原因之一。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表示,從初創開始,蝦米就致力於扶持原創音樂和音樂人。可以說,中國最早的一批獨立音樂人,都是靠蝦米整個平台,才讓更多人聽到了自己的作品。但是十幾年來,一直缺少創新,始終堅守原創的意識,變成了一個小眾社區。「網路音樂只是個小眾市場,養活不了太多平台,很容易出現贏家通吃。」

「爺青結」、「恨我沒有更有錢,支援我愛的東西」、「充錢可以讓你留下嗎?」這一句句評論,引起不少網友共鳴點贊。說到底,在線音樂是一項燒錢的產業,高昂的版權費勸退了不少玩家。對比競手而言,蝦米音樂用戶付費率並沒有明顯的優勢。更重要的是,蝦米音樂並沒有找到 「造血」商業模式,支援它一直 「燒下去」。

自 2016 年,騰訊與海洋音樂集團合併成立為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即 「TME」)。

可以說,在線音樂服務行業之爭市場已被騰訊佔據大半壁江山。而 2014 年,騰訊推出的全民 K 歌為其帶來新的盈利點,促使騰訊音樂可以自我造血、繼續燒錢。

根據 2018 年 TME 招股書,報告期內騰訊音樂總營收為人民幣 189.9 億元,其中社交娛樂服務及其他業務 134.5 億元,佔總營收比例達 70.9%。其中社交娛樂業務的付費率、客單價均高於音樂付費。2020 年第二季度,騰訊音樂總營收為 69.3 億元,同比增長 17.5%。其中,在線音樂訂閱收入同比增長 64.7% 至 13.1 億元,歸屬於公司股東凈利潤為 9.39 億元。

蝦米老友:口喊 「爺青結」 難尋 「烏托邦」

TME 崛起,讓蝦米音樂的陣地不斷失守,用戶亦在不停流失。這也體現在一則用戶報告中,據艾媒諮詢報告顯示,2019 年 12 月中國主流手機音樂客戶端月活躍數,酷狗音樂為 2.68 億,酷我音樂為 1.17 億,網易雲音樂為 8 千萬,而蝦米音樂擁有 2817 萬。

誰將承接蝦米用戶?

如果說蝦米音樂是阿里 「練廢了」的大號,那麼網易雲音樂可能是它的後手。2019 年 9 月,網易與阿里共同宣布,阿里作為領投方參與了網易雲音樂 B2 輪 7 億美元的融資。網易當時表示,融資後網易仍單獨享有對網易雲音樂的控制權。

財經評論員周延聰認為,網易雲音樂的社交能力是成功關鍵,符合當下用戶要求,互動和交友功能是很好的體驗度。另有業內觀點認為,與 QQ 音樂和網易雲音樂相比,蝦米音樂平台用戶較窄,集中在專業人士領域,缺乏大眾化用戶基礎,可能是被放棄的原因。

雖然網易雲社交功能十分出圈,但用戶使用音樂平台歸根到底還是要聽音樂,是否擁有版權牽動用戶的去向。

從 2018 年開始,在國家版權局的推動下,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就網路音樂版權合作事宜達成一致,相互授權的音樂作品達到各自獨家音樂作品數量的 99% 以上。但業內認為,這剩下的不足 1%,往往是具有巨大號召力的歌手的作品,是差異化競爭的關鍵。

從用戶數據上可以看出,即便承接蝦米音樂用戶,網易雲音樂與騰訊系產品間仍有較大差距。此外,網易 2020 第二季度財報顯示,網易雲音樂所在的創新業務二季度的收入為 37 億元,同比增長 38.7%,毛利率由上一季度的 15.8% 上升至本季度的 18.5%。營收來看,僅為騰訊同期收入的一半。

蝦米音樂上千萬月活躍用戶,或許將帶著不舍與難過,繼續在音樂的海洋中尋求 「烏托邦」。相信在近期,QQ 音樂、酷狗、酷我、網易雲音樂等,必將展開搶奪用戶之戰。

結語

儘管再不舍,告別的那天終將來臨。

在舊版官網中,蝦米是這樣介紹自己的誕生,2006 年的第一場雪,一群愛音樂的人在杭州的一家小咖啡屋開始了他們的追夢旅程。他們有著這樣的音樂煩惱,「聽者和歌者,為什麼巨大的市場需求卻無法很好養活一個為我們帶來生命升華的創作群體?」

也許,在 14 年後的冬天裡,他們疑惑又多了一項,這樣的市場為何也無法養活一個音樂服務平台?

蝦米老友:口喊 「爺青結」 難尋 「烏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