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電視後,5G讓電視產業迎來又一春?

  • 2019 年 11 月 25 日
  • 筆記

5G,讓「電視」不再只是「電視」。

11月15日,在2019中國移動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中國移動副總裁簡勤稱,預計到2020年將銷售1億部5G手機、5000萬台家庭泛智慧終端以及1500萬行業模組。從這一計劃可以看到,現階段5G最典型的應用場景是智慧手機,第二場景是家庭。

5G對家庭這個場景究竟會造成什麼影響?一種最常見的說法是:5G將會替代家庭寬頻。最近,雷科技將一台華為Mate 20 X 5G版作為熱點,來嘗試使用各種互聯網應用,體驗後雷科技發現,在辦公、上網、遊戲、追劇諸多場景下,5G與家庭寬頻已難分伯仲。

5G對家庭的影響遠不止於對有限寬頻的替換,更重要的是會讓智慧家居普及。一直在客廳扮演核心角色的電視,迎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更有悲觀者認為:5G時代,電視會消失。

01

5G時代電視會被取代?又一次杞人憂天

有人說,5G普及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智慧設備會出現,且很多都會擁有螢幕,都會讓電視邊緣化。確實,在家庭,帶屏智慧音箱這樣的新產品很火爆,第三方機構Canalys最新數據就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帶屏智慧音箱表現強勁,出貨量同比增長550%至660萬台;VR眩暈問題在5G時代有望被解決進而走向普及。加上原先的平板、手機,多少螢幕都想著取代電視,在客廳做主角。

其實,類似的觀點不是第一次出現。2010年,智慧手機剛剛風靡時,就有很多人認為,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的興起,「客廳電腦」、「全息投影手機」等新品類的出現,大有取代電視的意思。後來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電視不只是沒有被幹掉,反而迎來第二春:智慧電視崛起,逐步成為電視市場的主流。

當然,看傳統電視節目的觀眾確實變少了。10月奧維互娛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電視用戶總規模已超13.7億,其中智慧電視用戶超4.9億,電視依然是最大的視聽媒介平台。2019年,52%以上中國家庭通過OTT設備觀看電視節目,OTT覆蓋用戶數超過6.11億人。

為什麼電視一直屹立不倒呢?核心原因在於:大屏優勢。

不論什麼電子設備,用戶對於螢幕尺寸和顯示效果有著無盡的貪婪,智慧手機不斷突破尺寸極限,摺疊手機希望在隨身基礎上得到更大螢幕尺寸;手機解析度不斷提升,2019年興起的2K手機和120Hz手機風潮,在解析度甚至刷新率這樣的顯示細節上突破極限。用戶的眼睛,太貪婪。

客廳不需要隨身,人們對尺寸的追求更是肆無忌憚,電視螢幕越來越大,TCL實業控股CEO王成在今年曾預測,2019年中國市場電視平均尺寸會達到51吋。奧維雲網(AVC)全渠道推總數據驗證了這一趨勢:2019年三季度,電視市場已整體突破50吋,中小尺寸市場萎縮。越大賣得越好。65吋及以上的大屏機型份額對比同期線上增長5.2%,線下增長7.3%,而50吋以下中小屏機型線上下降5.5%,線下下降7.1%。

大尺寸電視價格逐漸親民,中國人均居住面積不斷提升,是電視大屏化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人們對視覺效果的貪婪。平板和手機尺寸有限,是屬於私人而不是家庭成員共享的設備;智慧投影儀畫質距離電視還有較大距離;VR存在眩暈、笨重、長期佩戴不舒適且容易疲勞等問題,5G時代,不論什麼設備崛起,電視的地位都無可替代。

而且,電視有望迎來又一個春天。智慧電視興起催生了電視大屏會員、智慧電視廣告和智慧電視購物等新的商業模式,形成了繁榮的OTT娛樂生態。11月15日我去深圳參加了2019第十五屆中國音影片產業大會,TCL、創維和海信等電視巨頭悉數到場,電視行業對5G滿懷期待,TCL實業控股市場總監孫銀甚至表示:

「電視行業出現過很多機會,比如CRT到液晶,1080到4K, 家電下鄉到O2O,但這些都不是電視行業的春天,因為這些變化沒有改變消費者的核心需求,5G不一樣,它的本質上是去中心化,未來一定是螢幕無處不在,終端無處不在,AI無處不在,手機的作用會變小,電視等家庭入口的地位會顯著提高,行業會迎來真正的春天,4G產生了蘋果,華為等偉大的企業,5G在電視行業也會產生優秀的企業。」

奧維雲網(AVC)發布的三季度彩電市場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三季度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1034萬台,同比-3.6%;零售額277億元,同比-10.4%。市場疲軟,急需挖掘新需求,5G將從多個維度來撬動電視市場。

02

電視大屏化5G將推波助瀾,8K終將普及

圍繞大屏化,不斷提升視覺效果,是5G時代電視物理形態演進的方向。視覺體驗不只是螢幕大小決定,而是解析度以及亮度等螢幕顯示特性決定。

解析度提升是最核心的方向。2013年電視螢幕平均達到40吋後,4K迎來規模發展。4K後電視行業將進入8K時代,有調研報告預測,8K 超高清TV將在2020年迎來爆發,2022年將大面積替代4K產品。然而不論是4K還是8K都面臨一個核心問題:缺乏對應品質的內容。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4K電視滲透率已接近70%,其中50英寸以上電視產品的4K滲透率更是達到了100%。然而這只是4K普及的「表象」,有機構數據顯示,只有55%的4K電視用戶表示他們用4K電視看過4K內容,注意,是「看過」,而不是「常看」。

沒有內容,4K/8K形同虛設;有了內容人們就更有動力更換到4K/8K電視,這跟高速公路與車的關係是一樣的。5G將改變高清內容匱乏的現狀。

一方面,5G可大幅提升媒體直播內容品質。今年國慶大閱兵出現了5G+4K和5G+8K直播,雖然更像是demo展示,卻展示了5G對內容生產的顛覆式改變,不只是媒體直播,短影片、網紅直播、影片通話,都會高清化。另一方面,5G讓4K、8K高清內容的獲取更簡單,下載一部4K電影理論上不超過18秒,基於5G,4K電影將可以在線點播觀看。

甚至可以想像:基於5G的高速傳輸能力,客廳電視可與院線電影同步,用戶現在要花50元去電影院看IMAX,未來可以在同一時間在家裡購買和觀看院線大片,這是電影的「外賣」,符合「懶人經濟」趨勢,將創造新的娛樂形態,也將進一步激活正在高速增長的電影市場。

不論是4K還是8K顯示,都不只是靠面板實現,而是依賴配套的傳輸、晶片、介面和演算法。「8K超高清工作委員會」會長單位TCL在今年推出首款全程8K電視 X10 8K QLED TV,強調「全程」就是因為這不只是一塊8K顯示面板,而是在傳輸、晶片、介面、演算法上均有8K核心技術的產品。

5G對電視的改變也是「全程」的。不論是4K電視還是8K電視都要專門的影像解析晶片。5G時代,終端、邊緣和雲端將實時互聯協作,電視的AI晶片、介面和演算法可以更好地適配高清內容。5G時代,基於AI演算法、晶片、介面和5G也會誕生更多類似於MEMC動態補償技術這樣的細節技術。

針對5G時代大屏化的趨勢,巨頭都已在行動,從「懂你的大屏音畫專家」的slogan可以看出TCL是激進派大屏玩家,其今年累計推出14款超大屏電視產品,涵蓋4K和8K、75吋到100吋。TCL外,各路電視巨頭都在布局大屏和8K,呈現出不同的技術選擇路線:QLED和OLED。

兩種技術各有千秋,OLED是自發光技術,可呈現出更純粹的黑色,色彩層次更分明,可撓曲性更好,缺點是一直未能解決的燒屏問題,產品平均壽命會短一些。QLED電視色域更廣、色彩更明亮,沒有燒屏的技術缺陷,不過因為背光層存在很難做到OLED那麼薄,可撓曲性較差,5G是8K和大屏的時代,QLED優勢會得到釋放。用戶需要「足夠大」而不是「足夠彎」的螢幕,首先關心的是畫質,至於纖薄與否不是首先考慮的問題;OLED 8K商用價格高企不下,11月16日全球首款88吋8K OLED電視LG 88Z9正式發布,售價338888元,相當於一台BMW 3系轎車,只適合王思聰這樣的土豪。

03

5G時代亦是AIoT時代,電視將不再只是電視

2014年興起的智慧電視沒有脫離「電視」本質,核心改變是內容來源,讓用戶有更豐富個性化的選擇。5G時代將是AIoT時代,電視將在娛樂中心外,扮演家庭交互、控制、娛樂、社交、通訊和服務等多個中心的角色,價值將徹底重塑。

智慧家居普及後,家庭周邊的社區會智慧化,零售、外賣、教育等業態正在變化,家庭社交通訊場景會變化。

• 未來你可以在電視上和女朋友一起點外賣;

• 你可以在電視上讓孩子接收1對1私教課;

• 你可以在電視上看到樓下摁門鈴的快遞小哥;

• 你可以在電視上和老家的爸媽影片通話;

• ……

大量的場景將會出現,電視不再只是電視。

什麼設備會是家庭的中心,曾經行業有很多爭議,有人認為手機才是家庭中心,有人認為音箱會是家庭中心……現在爭論結果很清晰:電視是唯一的中心。今年出現了一種趨勢:智慧大屏產品陸續發布,順應和推動了電視中心化的趨勢。

今年8月,華為旗下首款搭載鴻蒙系統的產品榮耀智慧屏發布,成為華為入局客廳的起點;幾天後定位超級VUI、巨屏手機和AI大屏的TCL·XESS「智屏」發布;9月,華為在德國慕尼黑髮布「華為智慧屏」。不論是智慧屏還是智屏定位都不只是電視,而是披著電視外衣的「新物種」。目前,這些智慧大屏產品都未大規模爆發,但卻呈現出一個趨勢:5G時代電視不甘於只做電視。

「不只做電視」這樣的野心,電視巨頭一直都有。早在2012年,TCL就和騰訊合作發布了iCE SCREEN這一智屏概念產品。不過,當時更多是探索。任何創新產品形態的落地,都依賴市場環境、技術周期和產業生態,7年前,智慧電視都還沒出現,「智屏」概念確實太前衛了。現在時機成熟,TCL今年3月發布AI×IoT戰略圍繞「T-Home」,以電視為入口構建全套智慧家居系統。5G時代,電視巨頭逐步進化成智慧大屏運營商,形成更加豐富的商業模式。

04

5G會改變人機交互,圍繞電視會有更多創新

5G、IoT與AI技術是相輔相成的關係,5G給IoT創造條件,IoT是AI技術的落地場景,IoT獲取的數據可以讓AI技術進化。基於此,5G將改變人與電視的交互模式,最終形成更多創新。

最直接的改變就是語音交互變得更自然更智慧更普及。智慧音箱的普及足以說明語音在客廳的重要性。不過,現在的語音交互普遍大多隻支援簡單命令,且不支援多輪對話。隨著AI技術的成熟,用戶和電視將可以連續自然對話,就像一個真正的管家一樣可以理解主人命令並處理各種瑣事。

電視會出現一些新的硬體附屬能力,曾經不重要的會變得重要。比如攝影機,越來越多手機支援刷臉支付,底層是3D生物識別攝影機,電視是不是會支援?進而實現人臉兒童鎖、人臉支付這樣的功能;再比如TCL·XESS智屏的55英寸大屏,用戶只需要搖一搖手機就能讓電視從橫到豎自動旋轉,進而適配很多面向手機開發的App比如豎屏小影片、豎屏遊戲等。

當電視可豎屏,同時有AI攝影機,就可以實現「智慧穿衣鏡」「智慧身高測量儀」「智慧廣場舞」「智慧瑜伽」這樣的應用,讓電視變成一面智慧鏡子。

手機/平板投屏到電視的功能,已被普遍使用,TCL「靈犀雙螢幕」模式讓手機與大屏互聯互通,用戶在大屏觀看同時回復手機消息。5G時代,更多IoT設備會在家裡出現,或許都可跟電視互聯互通,不同設備內容通過5G可輕鬆投射到電視,設備間協作會更深,更多,更創新。電視將真正意義上成為未來家庭的顯示中心、控制中心和交互中心。

因此,到這裡我們的結論就很清晰了:5G不會讓電視消失,如果會也只是改變電視本身的價值,讓「電視」不再只是「電視」,而是智慧大屏。

不變的,是電視在客廳的中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