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轟電動車 豐田章男急了!真相在此
對於電動車,燃油車世界的巨頭們普遍不太感冒,在各國燃油車禁售等政策逐步落地後,老巨頭們開始坐不住了。
「分裂」的豐田戰略
「電動車被過度炒作,既不環保、也不省錢!」
前兩天,豐田掌門人豐田章男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瞄準電動車火力全開。
他直接警告,「如果汽車行業倉促轉向電動化,眼下的商業模式會徹底崩潰。」
此外,他還認為電動化會造成電力緊張,吞掉電網所有負荷。
其預估,如果電動化全面覆蓋,在基礎設施改造上,僅日本一國就要花掉14萬億至37萬億日圓(約合1350億到3580億美元)。
鑒於日本的電力大部分依靠燃煤和天然氣,由此環保效應也不大。
有意思的是,雖內心無比抵觸、嘴上怒噴電動車,但面對逐步收緊的環保法令,豐田的身體卻很誠實。
它們計劃在未來十年投資超過130億美元對旗下車型進行電動化升級。
而它們的目標更為雄偉:到2030年,除了自己最為擅長的混動車型(每年要賣450萬台),每年還要銷售100萬台純電動車。
如果拿著這個計劃及目標再去與豐田章男的發言作對比,可以發現他們的戰略與戰術相當「分裂」。
本月月初,豐田還信誓旦旦稱「未來幾個月內」要發布一款純電跨界SUV。
如果換成其他廠商,這則新聞的可信度相當之高,但從過去的歷史表現來看,豐田在純電動車上的發力的確讓人沒多少信心。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這輛純電跨界SUV(雖然豐田放出的資訊十分有限)。
豐田在發布會上只是給它準備了一個模糊的車輛側面輪廓,從這張側面輪廓中很難看出這款純電SUV到底模樣幾何。
除此之外,發布會之上,豐田還拋出了e-TNGA平台概念。
從燃油車上TNGA平台的表現來看,e-TNGA應該相當有料。
但除了這個名詞,豐田給不了我們任何細節資訊。
我們不知道這輛車到底是前驅?後驅?四驅?用多大電池?幾個電機?
我們不知道車輛造型、不知道車輛架構、不知道發布時間、也不知道量產時間或開賣時間。
換句話說,豐田這場發布會什麼也沒發布。
「狼來了」的故事
對於電動車的態度,豐田近幾年真實上演了一場什麼叫心口不一。
上世紀90年代末,走在環保前列的加州政府強逼汽車製造商設計幾款電動車。為了搶佔市場,豐田順勢推出了電動版RAV4。
當時這款車型在技術上可一點都不保守,在市場上大多數車型還在使用鉛酸電池時它已經換裝了鎳氫電池,續航可達95英里。
更重要的是,電動版RAV4的耐用度甩開競爭對手一大截。最終,這款為加州訂製的車型賣了1484台。
可惜的是,也只有這1484台。
初代電動版RAV4未能延續迭代,主要有兩大原因:
首先,加州不再強制廠商銷售純電動車。(因為此事,加州政府被告上了法庭);
其次,雪佛龍公司拿到了鎳氫電池的專利,除非豐田願意將電池縮小(類似混動車上的電池),否則就不再繼續供貨。
2012年,豐田又推出了新款電動RAV4,這次它們用上了特斯拉的技術。
豐田只是造了個車身,電池組、驅動系統和其它零部件則來自特斯拉。
顯然,這完全是個政策產物。該版本的RAV4一直生產到2014年,隨後也是無疾而終。
本質是路線之爭
如果不是有人逼著去做,或者有足夠吸引的激勵措施,豐田的步子邁得就不夠快。
它們更喜歡力推自己的混動車型和氫燃料電池車(Mirai),在掙錢的同時還把環保積分賺到了。
在為混動車型搖旗吶喊時,豐田還提到了一個觀點:即現在的電池產量無法滿足需求,分散給混動車型更好。
不過,想要改變市場環境,你得身先士卒作出表率。
而豐田遲遲不肯使勁顯然是在等其他廠商把電池價格打下去,然後自己再坐享其成。(如果它們真想做純電動車的話)
同時,為了不讓過去幾十年的技術積累付諸東流,豐田去年還以1元錢的售價將THS混動技術轉讓給了吉利。
這家日本巨頭可不是做慈善,它們要的是更大的佔有率,並希望通過佔有率來扭轉現行環保與車輛政策。
從歷史動作來看,豐田對純電動車確實有很大的抵觸心理(甚至可以說有敵意)。
面對自己辛勤耕耘多年的混動和燃料電池技術,它們更是不願承擔失敗的後果。
不過,對過去的留戀可能也會讓它們錯過最好的機會,也許現在不買票就真的坐不上這班轉型的特快列車了。
電動化車輪能阻擋嗎?
這次發言中,豐田章男的矛頭有意無意地指向了特斯拉。
「特斯拉聲稱他們的菜譜將是未來的汽車標準,但豐田擁有的是真正的廚房和廚師。」
其實,這也不是他第一次提起特斯拉,一個月前在某次活動上,他說,「特斯拉不僅嚴重高估了自己4000億美元的價值,而且還沒有成熟到影響全球汽車趨勢,尤其是在電動汽車領域」。
而本文也正好聊聊特斯拉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看看年銷50萬台的小廠特斯拉到底有什麼底氣與千萬巨頭豐田掰手腕。
經歷了一整年的狂飆後,特斯拉本周一被正式納入標普500指數,並一舉成為納入之初市值最高的成分股。
2020年對特斯拉來說絕對意義重大,公司不但成功完成了四個季度連續盈利(也是加入標普500指數的必要條件),飛漲的股價還讓ElonMusk身價暴增,超越BillGates躍居世界第二。
眼看2020年就要收官,特斯拉能否完成50萬台的年度交付量已經成了今年最大的懸念,它也決定著特斯拉的股價是否已經見頂。
在特斯拉的標普500成分股之路上,這幾組數字也許是它們影響力最有力的註腳。
市值6588億美元
這是特斯拉上周五尾盤時的市值。
今年6月份時,受Semi電動卡車即將投入量產消息刺激,特斯拉成功超越豐田,躋身世界市值最高汽車製造商。
幾個月後,特斯拉市值已經超過豐田、大眾、寶馬、通用與福特之和。
再平衡要花850億美元
標準普爾估計,追蹤該指數的投資者需要購買1.299億股特斯拉股票才能完成史上最大的一次再平衡,這意味著標普500指數其餘部分中將有850億美元的股票被賣掉(此前的記錄是508億美元)。
成功納入標普500指數後,特斯拉將成為其第七大成分股,超越伯克希爾哈撒韋,緊追Facebook與Alphabet。
年度漲幅705%
相對於標普股票平均13%的年度漲幅與納斯達克科技股平均40%的漲幅,特斯拉的705%絕對足夠嚇人。
身價1490億美元
福布斯數據顯示,現年49歲的ElonMusk身價已經高達1490億美元,這全拜特斯拉瘋漲的股票所賜,鋼鐵俠手裡可是握有21%的股權。
其實今年年初,Musk身價只有266億美元,但現在他前面只有亞馬遜的JeffBezos了。
利潤5.66億美元
總結前三季度財報,特斯拉已經實現了5.66億美元的利潤,它們更是連續5個季度盈利。不過,其銷售額可是有172億美元。
在本月的一封內部郵件中,Musk更是警告員工,稱公司毛利很低,而投資者對特斯拉未來的盈利能力非常有信心。
如果特斯拉沒能達到他們的期望,恐怕股價下跌不可避免。
總銷量110萬台
2008年發布Roadster以來,特斯拉共向用戶交付了110萬台電動車,今年前三個季度交付量則達到了31.9萬台,離50萬台的年度交付目標還有很大一段距離。
股價天花板:780美元
這是華爾街最樂觀分析師給出的特斯拉股價天花板,比當下的水平還要再高出12%。「世界電動化的進程正在加快,遠遠超出我們此前的預期。」高盛分析師MarkDelaney說道。「特斯拉的能源業務也會享受到監管變化帶來的紅利。」
如若股價崩盤,會一路跌到40美元
有樂觀就有悲觀,GLJ Research的Gordon Johnson將特斯拉的目標股價定在40美元。
「我們認為特斯拉第四季成績可能會終結這場股價的狂飆盛宴。」從華爾街30位分析師的目標股價來看,大家認為將特斯拉股價定為396美元最合理。
成立16年
2004年,ElonMusk加入了剛剛成立一年的特斯拉,他直接投入650萬美元並成為特斯拉的大股東,而後他們一起經歷了跌宕起伏的16年。
2010年6月,特斯拉登陸納斯達克,上市價才17美元,經歷了十年的股海沉浮,其股價已達695美元。
這九組數據也許不能說明燃油車與電動車的大方向之爭,但也許能給豐田章男一些啟示,也能讓豐田在未來的技術變革中做到更決絕的斷舍離。
畢竟有的時候胳膊是真拗不過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