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系統不堪重負的幾大預警訊號!

  • 2019 年 11 月 23 日
  • 筆記

在系統檢查中,需要監測企業所使用的軟體是否存在無法滿足目前操作需求的跡象。這些超負荷預警訊號可能比較難發現,常常被誤認為是偶然性的錯誤或者單獨的故障,而不是整個公司範圍內的系統性故障。IT部門負責人應該主動尋找其中的規律並讓問題再現。以下列出的這些問題是比較容易發現的,這些問題關聯在一起並且會越來越複雜,會波及到以後的訂單,導致庫存缺失,備品備件沒有報價,以及成堆的文件,同時也會給員工們帶來消極的影響。

如果系統出現了以下這些預警問題,就說明企業現有的系統已經超負荷,需要儘快採取行動:

員工流動

員工流失、頻繁缺勤以及工作人員普遍缺乏工作熱情往往是團隊承受壓力、無法應對當前客戶需求和市場壓力的早期跡象。

系統瓶頸

系統中存在的瓶頸是需要引起注意的另一個早期訊號。例如,在車間中有些地方應該備份而沒有備份;財務遲遲不能付費;銷售不能及時跟上報價,或者沒有很好地跟蹤更改後的訂單並進行記錄。如果還要努力完成一些複雜的MTO(訂單生產)工作,那會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

故障越來越多

故障包括從記錄的小錯誤到沒能及時告知最後一刻的設計更改等。如果出現跟蹤錯誤,說明缺少庫存或者沒有原材料了。當系統壓力越來越大,發貨錯誤會越來越多。比如送貨卡車到達客戶那裡時,交付的貨物可能存在訂單不全、裝錯貨或者貨物受損等問題。

品質控制問題

當機器、系統和人員超負荷地處理大量的貨物、同時要滿足嚴格的交貨速度要求以及處理複雜的訂單時,產品品質肯定會下降。質檢員漏過了小的缺陷,當錯誤被發現的時候已經太晚了;面對苛刻的主管和生氣的客戶,員工因為急於完成工作而放鬆了產品品質標準。

客戶滿意度下降

如果第一次出現錯誤或者品質下滑,客戶不一定會直接投訴。但他們會在社交媒體上抱怨和表達不滿。然後,忠誠度比較高的客戶可能會開誠布公地談一談,給企業第二次機會。其他不高興的客戶肯定就直接離開了,轉而投入競爭對手的懷抱。

頻繁的意外停機

當製造商讓車間加班加點趕工時,第一個可以偷工減料的地方就是預防性的維護。誰會有時間讓機器停機,進行校準檢查,更換磨損零件,按照建議進行預防性維護呢?殊不知,如果為了趕工而忽略預防性的維護,設備不能以最佳性能運行,會導致現有的生產問題更加嚴重。

不符合行業標準

客戶、供應商和行業同事期望廠商使用並提供現代化的功能,例如含有訂單、報價和配置工具的在線門戶網站,能夠查看工作訂單狀態,實時協作工具和準確的預測生產量等。能否做到這些,讓企業的業務流程簡便順手嗎?

過度浪費

廢料會讓成本快速增加,加快原材料損耗,讓製造商無法盈利。同時,員工們花費大量時間等待機器或者材料的處理過程,造成的時間成本更加昂貴。

價值鏈缺少可見性

企業經常發現在需要的時候和地方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材料。這些耽擱很可能影響到了客戶訂單。當與多個供應商合作時,尤其是那些離得非常遠的供應商,企業應該具備查看發貨訂單狀態以及跟蹤位置的能力。如果看不到,就會失去控制,否則就會面臨代價高昂的延誤風險。

依賴表格

團隊成員對企業當前的系統感到非常失望,棄而不用,轉而採用手動流程和表格?員工在獲取報告、找到他們需要的數據以及根據系統中的數據做出決策方面遇到麻煩?系統的可用性差可能是原因所在。

利潤的不確定性

對於主要處理大批量訂單生產(MTO)和訂單設計(ETO)工作的製造商,很容易忽略項目的總成本。最後一刻緊急變更訂單會帶來利潤的不確定性。團隊過於專註於滿足客戶的要求,而忘記了記錄分配給工作的新材料、部件和人力資源,從而導致對從苛刻的客戶那裡是否獲利沒有把握。

沒有深入分析數據,導致數據過載

企業從機器、合作夥伴、客戶和供應鏈合作夥伴那裡收集到大量的數據,卻不知如何處理和利用。是否能夠深入分析來自智慧感測器的數據,把分析結果應用於行動,或者轉換為自動響應?這是一個常見的問題,可以通過具有數據科學功能的解決方案來解決。隨著在產品、車輛和機器上使用智慧感測器,數據將以指數級速度激增。企業不僅需要存儲數據的地方,而且還需要工具來分析它。當前系統的不足將帶來嚴重的風險。

無法與網路連接

企業的系統因使用了專有平台而失去了靈活性?如果想擴展或者與合作夥伴聯繫,就不得不回頭向提供商求助?使用起來不順,無法適應和添加新應用?或者,覺得修改起來特別費勁,任何升級都意味著從頭開始,檢查所有的修改,以確保功能更新後仍然能正常工作?這些體系結構問題造成了嚴重的困擾。

如果企業目前正面臨著上述的一個或者多個問題的挑戰,就應考慮投資新的解決方案或者更新現有解決方案以保持競爭力。否則,未來更大的市場壓力會讓過時的系統更加不堪重負,讓企業背負更嚴重的風險。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企業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抓緊時間採用更先進的ERP解決方案,儘快解決這些危險訊號背後的問題,才能在市場競爭中贏得先機。

附錄:改善ERP要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來源:金富智慧

對於企業來說,ERP系統的實施是一個複雜而繁瑣的項目。在許多企業運行ERP之後,效果並不明顯,根本原因是他們ERP改善工作沒有做好。那麼,改善ERP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

ERP的改善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01 不斷注重ERP的改善,確保ERP符合企業的需求 事實上,ERP系統成功上線並不意味它能充分發揮其巨大的功能和價值。那些有ERP實施經驗的人知道:上線只是其中一部分工作,企業要想更好地利用ERP,就必須持續關注它的改善,確保其滿足企業需求變化,從而更好地優化人力、物力、財力等核心模組和管理。 02 優化業務流程,做好流程的閉環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不難發現大部分業務流程涉及到許多方面,例如崗位、部門以及公司等。因此,企業應進一步刪減不必要的流程,做好流程閉環,發現企業管理中出現的問題,繼而進一步改善。 03 抓好關鍵資源的處理 企業的問題是無限的,資源是有限的。如何更好地利用好資源是當前企業面臨的關鍵問題。要提高ERP水平,必須分清關鍵點,重視關鍵資源的處理。 04 注重人員培訓 此外,企業還需要注重人員,使其操作規範,避免因操作而產生的一系列問題。 05 定期維護和升級ERP系統 維護和升級是ERP持續改善的關鍵任務之一。企業定期檢查ERP系統,及時掌握ERP系統的現狀,一旦系統出現故障,就可以立即採取相應的措施。 總之,ERP的持續改善不是一朝一夕實現的,企業應注意以上五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