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中國製造」:一文看懂區塊鏈如何提升供應鏈金融活力與效能!
- 2019 年 11 月 23 日
- 筆記

在進入今天的話題之前,先給大家介紹一個專業性術語:LPI(全球供應鏈績效指數)。
LPI是世界銀行每兩年發布一次的國際性指數,以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物流水平與參與全球供應鏈能力佐證其供應鏈管理水平。
那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它的LPI佔世界的多少位呢?答案是:第26位。
這個結果確實出乎我們意料,作為經濟體全球排名第二的中國卻在供應鏈管理水平上排名不盡人意。那到底問題出現在哪呢?
我們了解到,近幾年在工業 4.0 浪潮推動下,製造業迎來了新發展機——智慧製造,這是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是製造業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制高點、突破口和主攻方向,目標是實現整個製造業價值鏈 的創新和智慧化。
從供應鏈層面來看,處於供應鏈中上游的供應商對核心企業依賴性強,議價地位較弱,為獲取核心企業長期業務合作,往往採用賒銷交易的方式。
通過賒銷交易,核心企業得以進行應付款賬期管理和理財,提高現金流動性,但供應商會因大量應收賬款而承受越來越大的現金流帶來的壓力。
對核心企業來說,儘管製造和分銷環節外包需求增加,但供應商和分銷商的融資瓶頸明顯、財務成本上升、毛利下降導致其與核心企業合作的積極性減弱。
同時核心企業也會面臨推動銷售增加信用敞口影響應收款財務報表、大供應商擠出小供應商導致核心企業談判地位惡化等問題。
那麼這個時候,發展供應鏈金融培育整個產業鏈的良性發展變成迫在眉睫的問題,實現供應鏈上下遊資源的優化配置也成為重中之重。
一、供應鏈愈加複雜
傳統供應鏈管理遭遇困境
我們先來看看,傳統供應鏈金融目前正在面臨的問題。
1.1 缺乏供應鏈管理戰略意識和信任機制
一些中小企業對供應鏈管理認識不足,習慣各自為戰,過於強化自身局部利益,供應鏈管理活動大多局限在內部,供應鏈成員之間難以形成價值鏈,合作多為松 散聯繫,缺乏有效協同和約束機制。
儘管供應鏈管理需要鏈上企業廣泛合作,不過由於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尚不健 全,鏈上企業間信任機制脆弱,只能依靠核心企業的權威進行強制管控,反過來造成鏈上中小企業權益和自主權受限,抑制中小企業發展。另外,中小企業自身經營規模和能力有限,可信度較低,也增加了鏈上企業誠信管理的難度。
1.2 中小企業資訊資源整合利用能力低,資訊共享協作滯後
供應鏈運作過程是物流、商流和資訊流的統一,涉及若干生產、運輸、銷售 等企業及廣大用戶,具有跨地域、跨時空協作的特點,對資訊共享依賴程度高, 需要運用現代資訊技術對供應鏈整合,但是中小企業普遍資訊化建設較為落後, 互聯互通性差,難以有效實現資訊交流共享和保障供應鏈系統流暢運作。

1.3 企業規模、多元化、市場覆蓋擴大,造成供應鏈管理難度同步增加
如果供應鏈上下游跨度大(像美的這樣的巨無霸涉及的上下游企業可能有幾萬家之多)核心企業對供應鏈整體管控的難度就會相應加大,進而造成效率下降 和管理成本飆升。互聯網時代催生了全球分工細化,產品生產供應周期呈現複雜化、 碎片化、訂製化、分散化的特點,供應鏈不斷延長,鏈上企業不斷增加,資訊不 對稱就會導致無效成本和尋租投機亂象,傳統供應鏈理技術難以實現實時、高 效和穿透。
1.4 資訊追溯能力不足,虛假套利資訊鏈上飛
由於供應鏈上企業屬於獨立市場主體,企業之間只是發生買賣關係、利益關係, 容易存在難以驗證真偽的資訊不對稱,出現原料、零配件等供應品和終端產品價 格失真,導致假冒偽劣商品冒頭,甚至洗錢等非法活動。
1.5 鏈上實時、完整、有效、真實的數據獲取和處理難度大
由於供應鏈上企業只是基於某個原料、某個零配件、某個服務等發生業務關係, 企業之間資訊系統彼此獨立、分散,甚至可能因為商業機密的緣故導致系統之間不能互聯互通,對原料、採購、生產、物流、銷售等各種資訊無法共享和統一處置,造成資訊失真,大數據、長數據價值被閑置、擱置,交易、支付和審計成本增加。

上海科箭軟體公司開發的一體化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
二、傳統供應鏈金融面臨的主要挑戰
供應鏈核心企業往往採用票據等方式向鏈上其他企業賒賬,票據無法拆分流通,給鏈上中小企業帶來很大的資金壓力。供應鏈金融的實質是為處在核心企業 上下游的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道。
通過對核心企業信用背書和上下游交易真實 性查驗,金融機構能夠有效控制風險,為供應鏈上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買方 融資、賣方融資和物流融資)。

供應鏈金融主要融資模式
2.1 核心企業信用風險
核心企業掌握供應鏈核心價值,擔當整合供應鏈物流、資訊流、資金流的權 威關鍵角色。金融機構基於核心企業綜合實力、信用等級及其供應鏈管理能力、 程度和效能,對鏈上中小企業開展授信、信貸等金融業務。一旦核心企業信用出現問題,必然會擴散到鏈上其他企業,影響供應鏈金融的整體安全。
其一,核心企業的真實實力如果不能承擔對整個供應鏈金融的擔保作用,核心企業可能因信用捆綁累積負債超過承受極限,使供應鏈出現整體兌付危機。
其二,當核心企業遭遇市場不利情況,可能會變相隱瞞自身及鏈上各方經營資訊,甚至出現串通造假融資,利用強勢地位要求和組織鏈上企業向金融機構融 資授信,再將融資款用於體外循環,導致金融機構面臨惡意貸款和不良風險。
其三,由於核心企業上下游賬期錯配,使現金回收周期拉長,導致上游供應商應收賬款賬期較長,面臨流動性壓力。對於二三級等多層級供應商而言,需要 通過金融機構貸款緩解資金壓力,但金融機構對此類中小供應商授信評級審慎, 造成中小供應商融資難、融資貴,並將壓力傳導到供應鏈。
2.2 上下游企業信用風險
儘管有核心企業擔保及多重徵信支援技術來降低不良風險,但是供應鏈金融的融資方多為中小企業,其管理不健全、資產規模小、經營不規範不透明、生產經營不穩定、抗風險能力弱、守信約束力不強等問題依然存在。同時,融資方還受到供應鏈整體運營績效和信用品質、上下游企業合作狀況、業務交易情況等多種因素綜合影響,任何一種因素都有可能導致企業出現信用風險。
2.3 貿易背景真實性風險
在供應鏈融資中,金融機構以供應鏈各參與方的真實交易關係為基礎,利用交易過程產生的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存貨為質押 / 抵押,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真實交易背後的存貨、應收賬款、核心企業補足擔保等是授信融資實現自償的根本保證。
一旦出現偽造貿易合約、融資對應的應收賬款存在性 / 合法性有問題、質押物 權屬 / 品質有瑕疵、買賣雙方虛構交易等情況,授信的金融機構,就會面臨巨大風險。
2.4 業務操作風險
供應鏈金融通過設計自償性交易結構、引入獨立第三方監管、實時監控供應鏈運作等方式降低不良風險和構築穩定還款來源,對業務操作的嚴謹性、完善性、規範性提出高要求。
2.5 物流監管方風險
為發揮監管方在物流領域的專業優勢,降低質押貸款成本,金融機構一般將質押物監管外包給物流企業,由其代為實施質押物監督。但此項業務外包後,金融機構可能就會減少對質押物所有權資訊、品質資訊、交易資訊動態的了解。由於資訊不對稱,物流監管方可能也會出於自身利益更大化而做出損害金融 機構利益的行為,或者由於自身經營不當、不盡責等致使質押物損失。

例如,一些企業串通物流倉儲公司工作人員出具無實物倉單或入庫憑證進行騙貸;一些企業偽造質押物出入庫登記單,在未經金融機構同意的情況下,擅自提取處置質押物;物流監管方沒有盡職履行監管職責,導致質押物品質不符或貨值缺失。
2.6 抵質押資產風險
抵質押資產是借款人出現違約時金融機構彌補損失的重要保證,也是不良貸款發生時的第一還款源,其資產狀況直接影響信貸回收成本和借款人的還款意願。如果抵質押資產實際價值低於還款額度,借款人違約的動機就可能增大。抵質押資產主要分為兩類:應收賬款類和存貨融資類。
應收賬款類抵質押資產 風險主要在於應收賬款交易對手的信用狀況、應收賬款賬齡和退款可能性等。存 貨類融資主要風險在於質押物是否缺失、價格是否波動較大、品質是否容易異、 是否易於變現等。
三、金融科技賦能供應鏈金融
3.1 區塊鏈 + 供應鏈金融
傳統供應鏈金融基本靠線下和人工,包括核實貿易背景、企業徵信、確認應收賬款等,運行效率低,成本非常之高。引入互聯網和金融科技,能大幅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有效防範風險。
以騰訊發布的區塊鏈 + 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為例,利用區塊鏈連通供應鏈各參與方,完整真實的記錄基於核心企業應付賬款的發行、流通、拆分、兌付可實現信用穿透,降低鏈上企業融資成本,提升供應鏈金融全流程的安全性。
按照騰訊的解決方案,假設將某個核心企業的某筆應付賬款設置為一個債務憑證,利用區塊鏈技術將這個債務憑證數字化,分散式賬本記錄其流轉情況且不可篡改。
只要核心企業承諾款,債權人(上游企業)便可以把該債務憑證切分,流轉給債權人的供應商等其他渠道,依此類推直至該債務憑證切分完。顯而易見,這種債務份額融資方式更高效且覆蓋面更廣。
3.2 福金 All-Link 系統
福田汽車與平安銀行合作推出了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平台「福金 All-Link 系統」。福田汽車擁有零部件 1500 的多家供應商、2000 多家經銷商、1000 多家服務配件商、200 多家廣告和物流商,供應鏈企業數量較多。
福金 All-Link 系統以節 點可控方式建立開放、透明、高效的分散式網路,涵蓋供應鏈核心企業(福田汽 車)、供應商、銀行等融資參與主體,將商流、現金流、物流、資訊流零時差整合, 以提高供應鏈金融效率,增加鏈上企業與核心企業黏度。

供應鏈金融主要發展階段
四 、聯盟鏈 + 私有鏈:
打通供應鏈金融第一公里
供應鏈是較早應用區塊鏈技術的領域,成熟度、集中度較高。區塊鏈技術應用到供應鏈的主要優勢。例如,集裝箱海運巨頭丹麥馬士基集團打造了海運保險區塊鏈平台,沃爾瑪利用區塊鏈技術追蹤豬肉產銷全過程,美國 UPS 快遞集團搭了區塊鏈貨運聯盟,海航物流集團打造了智慧集裝箱數字化平台。
再如, 2018 年 12 月,IEEE 和螞蟻金服等合作啟動編製《供應鏈金融中的區塊鏈標準》。這是 IEEE 首個金融業區塊鏈標準,定義了基於區塊鏈的供應鏈金融通用框架、角色模型、典型業務流程、技術要求、安全要求等。IEEE 全稱為「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非營利性專業技術學會,其學術和國際標準板塊在全球具有公認權威性。

區塊鏈技術應用到供應鏈的主要優勢
此外,國家宏觀政策也比較支援,例如,《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積極推進供應鏈 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提出,研究利用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建立基於供應鏈的信用評價機制。
總結
供應鏈經濟活動是一個愈加複雜的體系,類似於食物鏈 「植物 – 羊 – 狼 – 獅子」,每個環節缺一不可,如果獅子滅絕,狼就會瘋長,很快把羊吃光,最後植物瘋長,狼也會餓死。所以供應鏈上企業無論大小、強弱,都應有平權和平等契約的合作與利潤分享,否則這條食物鏈一旦失去平衡,所有企業都將遭殃。所以,區塊鏈提升供應鏈金融活力和效能需要我們加快步伐,牢記落後就要挨打的教訓。
來源 | 《區塊鏈金融 · 技術變革重塑金融未來》
責編 | maozz
出品 | 區塊鏈大本營(blockchain_ca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