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鴻蒙到底能幹什麼?科幻正在成真!
儘管華為一再強調鴻蒙(HarmonyOS)不是為手機而生,但「手機什麼時候能用上鴻蒙」依然是外界最關注的問題。
不可否認的是,手機作為華為」1+8+N」全場景戰略的核心入口,用上鴻蒙也只是時間問題。
於是,在2020年接近尾聲之際,我們看到了面向開發者的手機HarmonyOS 2.0 Beta版的閃亮登場。
當然,普通用戶如果想嘗鮮的話恐怕還要再等等,但實際上,我們已經可以在不少產品和場景中體驗到這套新系統,比如在雙11發售的九陽豆漿機、美的烤箱等,還有深受用戶喜愛的「多屏協同」功能,在它們的背後都離不開鴻蒙的分散式技術。
你說用這些產品的時候都沒有意識到它們和鴻蒙有關?沒有感覺就對了,因為在不同場景中把多個設備和手機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正是鴻蒙想做的事。
理解鴻蒙,說難很難,光一個「分散式」就足以讓人云里霧裡;但理解鴻蒙,也可以很簡單,有人將其比喻為「活字印刷術」、有人說它像樂高,其共性都是靈活組裝。
通俗地講,鴻蒙的分散式技術,就是將各類硬體根據需要隨意組裝,手機可以調用電視、電腦的大螢幕,電腦也可以調用手機的攝影機拍照、掃碼。
對於大部分沒有螢幕的IoT設備而言,手機螢幕就是最好的操作面板,例如前面提到的搭載了鴻蒙的烤箱、豆漿機等,用手機即可直觀、方便地進行各種操作,獲取電器的運行狀態。
一句話,「一台設備不夠,多台硬體來湊」。
對照華為此前公布的時間表,可以看出鴻蒙的開源一直在按計劃穩步推進中。
2020年9月10日起,HarmonyOS將面向智慧屏、可穿戴設備、車機等RAM在128KB-128MB終端設備開放源程式碼;2020年12月首先向開發者發布手機HarmonyOS 2.0開發者Beta版本,提供開發環境、工具、模擬器和開發文檔;2021年4月底前,向RAM在128MB-4GB終端設備,包括平板、低記憶體手機等開源,並在適當時候發布商用版本;2021年10月以後,面向4GB以上所有設備開源。
如今,搭載鴻蒙的IOT設備在逐步增加,開發者也用上了手機版HarmonyOS測試版,我們有理由相信,明年面向普通用戶的鴻蒙手機也將如期而至,那麼屆時我們又可以有哪些期待?搭載鴻蒙的手機和其他設備又能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前面我們說過,在鴻蒙系統下,不同設備的硬體可以隨意組裝,其實也可以理解為,對鴻蒙而言,並不會有手機、電腦、電視、IoT之分,因此開發者也不再受限於原來的手機硬體和開發模式,這就帶來了巨大的想像空間。
以現在最火的電商直播為例,華為官方給出的鴻蒙應用示例是主播在直播過程中,可以僅通過手機就輕鬆切換各個鏡頭,這是站在主播和商家的角度,而作為消費者,我們完全可以期待開發者適配鴻蒙後,我們能夠一邊在電視上看直播,一邊用手機下單;還有很多商家一直在嘗試的AR試妝、AR試衣,手機的螢幕畢竟太小,如果能用電視或電腦的螢幕查看效果,是不是會有更好的體驗?
《原神》遊戲火爆全球,但也有很多玩家望著手機上的低解析度畫質流下了眼淚,如果能用上家裡的4K智慧屏,別說一個《原神》,十個都跑得動。
需要注意的是,所謂硬體,不單是指攝影機、螢幕、感測器這些具有物理形態的組件,也包括硬體的算力。
在健身房揮汗如雨後,到底消耗了多少熱量、跑了多遠的距離、舉了多重的鐵?一般來說,我們也就只能結束鍛煉後在機器上看一眼,但藉助分散式技術,這些數據都可以無縫傳輸至手機,不僅能永久保存,還可以由手機進行分析、解讀,告訴用戶健身的時長、力度是否合適,健身期間的身體狀況如何,甚至能制定合理的健身計劃。
而這一切,廠商要做的僅是在華為提供的框架和平台進行簡單的開發,並不需要從頭到尾做一款應用。
現在尚不能斷言鴻蒙採用的分散式技術就是結束IoT市場碎片化的最優解,但鴻蒙無疑提供了新的思路,用統一的標準連接不同終端設備,實現不同設備硬體能力的互補、簡化用戶使用步驟,並在提升使用體驗的同時令廠商有可能提供一站式服務。因此,說鴻蒙是一款劃時代的作業系統一點不為過。
當然,鴻蒙對單個硬體能力的釋放和挖掘遠不止於此,由此帶來的改變將是顛覆性的,以上的暢想不過是拋磚引玉。
打造作業系統絕非易事,建立起生態更是難上加難。當更多的設備、廠商和開發者加入鴻蒙生態後,融合的不僅是設備,還有與生活、工作、娛樂、健康等方方面面相關的數據,屆時一定會有超出我們想像的體驗和產品,而迎接我們的,必將是一個萬物互聯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