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採用成功的10個最佳實踐
- 2019 年 11 月 22 日
- 筆記
雖然將業務遷移到雲平台是一件好事,但企業必須謹慎行事。無論企業是處理多個工作負載還是產品組合,從內部部署到基於雲計算的IT轉型不只是為了了解技術。而成功採用雲計算技術需要仔細考慮並制定詳細的藍圖,因為如果失誤將會變得既成本昂貴又浪費時間。
雖然將業務遷移到雲平台是一件好事,但企業必須謹慎行事。無論企業是處理多個工作負載還是產品組合,從內部部署到基於雲計算的IT轉型不只是為了了解技術。而成功採用雲計算技術需要仔細考慮並制定詳細的藍圖,因為如果失誤將會變得既成本昂貴又浪費時間。
遵循規範的方法來實施雲計算程式可以簡化企業的轉型,縮短實現價值的時間,並降低風險。以下是幫助大量企業規劃、設計和構建雲計算程式的10個關鍵要點。無論企業在雲計算的旅程中走了多遠,都會發現一些適用的東西。
(1)啟動雲計算程式需要消除阻礙
並非每個企業都支援雲計算程式,這並不足為奇。事實上,每個企業中都會看到阻礙者和有意識的抵抗者。那麼採用什麼解決方案?與應對大多數疾病一樣,早期干預是關鍵。研究發現,儘早讓關鍵利益相關者達成一致可以使企業的業務免受侵害,並消除阻礙因素。
(2)做出雲優先的承諾
做出雲優先承諾的核心是需要問一個問題:「為什麼要遷移到公共雲?」對於這個簡單的問題,許多企業並沒有找到適合的答案。
雲優先意味著企業將其所有的應用程式和數據都將移動到雲平台,除非有充分的理由將它們保留在企業內部部署數據中心。如果沒有雲優先戰略,很多企業並不會積極將業務遷移到雲平台。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其結果充其量是微不足道的,因為沒有集中精力進行必要的更改以獲得雲計算的全部好處。
(3)建立雲計算業務辦公室
採用雲計算技術將對企業業務產生巨大的影響,其演變的流程數十年來從未受到嚴重的影響。開發人員首次能夠使用軟體創建和修改其基礎設施要求。這種力量的含義既令人眼花繚亂又令人恐懼。
軟體開發一直生活在變更管理的靜態環境中,在該環境中,業務影響的關鍵性質造成了嚴格的控制流程和漫長的批准周期。因此,企業需要建立雲計算業務辦公室(CBO)。
(4)了解雲採用經濟學
了解雲採用的經濟學似乎是明智的選擇。但是經驗表明,50%以上的企業並沒花費時間確定遷移到雲平台的業務案例,可能是因為他們已經知道這是一件好事。但是,企業可以通過構建業務案例,並增強其對雲計算經濟學的理解來獲得許多有價值的見解。
(5)發現企業的應用程式的內部運作
AWS、Microsoft Azure和Google等公共雲環境並不完全向後兼容。這意味著企業的某些應用程式將無法遷移到雲平台中。根據這些應用程式的重要性,可能會有一個混合雲網路,通過該網路,公共雲提供商將與專用MPLS電路連接。在這種模式下,基於雲計算的應用程式可以訪問遺留的內部部署服務,同時仍能獲得具有成本效益的靈活基礎設施的好處。
混合雲網路面臨的挑戰包括延遲問題以及通過網路傳輸的數據量。簡而言之,企業可能會在不了解應用程式依賴關係之間的應用程式映射和數據量的情況下損壞其雲計算程式。
(6)建立最小可行的雲平台
最小可行雲平台(MVC)是這10種最佳實踐中最重要的一個。基於最低限度可行產品的概念,最小可行雲平台(MVC)是企業第一個業務雲平台的起點,並且是企業遷移到雲端時將要迭代和改進的平台。Azure、AWS和Google都將自動化編程作為構建新平台的主要手段。因此,現在必須將雲計算視為軟體。因此提出新的口號是「基礎設施即程式碼」。
(7)進行安全和治理差距評估
研究發現,修定客戶端之間使用的雲計算安全技術幾乎完全相同。參考架構有可重複的模式,它們構成了基準,可以通過該基準評估程式中的差距。已經將那些可重複的模式構建到最小可行雲平台(MVC)模式中,並且這些模式對於企業構建的每個最小可行雲平台(MVC)都是標準的。
但是,經常忽略的是對映射到最小可行雲平台(MVC)中可重複模式的安全性和治理控制對象的評估。每個客戶的控制目標範圍可能很大,有些需要遵循PCI和SOX法規,而有些則遵循NIST、FISMA和許多其他行業標準。其挑戰在於了解這些標準和法規如何映射到企業的雲計算程式。
(8)持續合規計劃
企業具有許多控制IT環境的控制項。由於大多數資源都基於硬體,因此控制採取變更管理和運營服務的形式。但是,新的雲計算模型基於軟體,並且不受其本質的影響。
新的基於消費的模型需要更高的治理水平。使用標準變更管理和控制方法根本不起作用。遺留的更改控制項將減慢進程的速度,並且企業將發現自己又回到了原來試圖逃避的情況。
企業需要的是持續合規性。在這種情況下,持續合規性是一種軟體,可以持續查看企業的環境並控制雲中服務的使用。使用「軟體簽名」實施控制,以檢查特定的管理和合規性要求。
(9)實施自動化框架
在這些最佳實踐中,將自動化視為實施的核心原則。基礎設施即程式碼是一個口號,而雲採用的核心是為每個應用程式構建基礎設施的自動化。目標是通過程式碼實現和部署每個應用程式。希望企業以DevOps的心態來開發新的雲計算環境。
自動化技術的核心是最小可行雲平台(MVC)自動化模板。企業目標是獲得可重複的自動化模板,這些模板具有運營管理功能。例如,將新的應用程式團隊加入最小可行雲平台(MVC)應該從GitHub和企業管理的框架中為雲平台提取其90%或更多的程式碼。
(10)準備遷移
雲遷移是指企業利用設施模型將應用程式工作負載移至雲平台的技術、流程和人員。許多企業希望退出數據中心業務。大多數企業高層了解公共雲的好處,並指示IT領導者通過遷移到雲平台來降低數據中心成本。
經驗表明,企業將業務遷移到雲平台每年平均可節省40%的總體擁有成本,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方法是通過應用程式遷移設施方法。如果希望大幅降低總體擁有成本(TCO),需要將應用程式工作負載大量遷移到雲平台。
在這些最佳實踐中,企業在確定了哪些應用程式可以移動到雲平台之後,需要設置雲計算環境,對其進行保護,並準備接受應用程式的操作。
總結
企業的雲計算計劃是其在未來十年中將面臨的最重要的技術變革。企業將業務遷移到雲計算環境不僅需要遵循一些最佳實踐。在啟動雲計算程式之前,需要確保已組建具有首次成功執行遷移所必需的經驗、工具和流程的團隊。
版權聲明:本文為企業網D1Net編譯,轉載需註明出處為:企業網D1Net,如果不註明出處,企業網D1Net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來源:企業網D1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