締安科技:行走在邊緣的SD-WAN

  • 2019 年 11 月 22 日
  • 筆記

第二屆中國SD-WAN峰會於11月16日在北京盛大開幕,來自上海締安科技的趙蘇寧先生為大家分享了主題為《行走在邊緣的SD-WAN》的演講。

趙蘇寧先生借Gartner報告中的數據引入主題。Gartner預測,到2024年時,將有至少50%的數字商業生產解決方案會被IoT驅動,相比於現在的10%,會呈現爆髮式的增長態勢。他指出,這樣的預測說明一個事實—- SD-WAN若能參與到IoT相關領域中,其市場潛力將被進一步挖掘。在上午的各種探討當中,大部分廠商都偏向於描繪在傳統市場中的實踐與探索,而趙蘇寧先生更偏向於未來的市場及更加豐富的應用場景。

什麼是邊緣端?

趙蘇寧先生在演講中提出「什麼是邊緣端、邊緣端有什麼」問題,希望引發市場對SD-WAN技術能力更深入的思考。通常物聯網邊緣端被大眾熟知的會有各種感測器、傳輸設備、邊緣網關,這些設備可能會形成一些邊緣的計算群—-這是較為傳統的理解思路,他指出,從「設備」的角度出發去理解「邊緣端」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趙蘇寧認為,除去邊緣端會帶來的輔助的算力,還會有更多、更深層次、更豐富的內容。他鼓勵大家拋開網路架構或純網路技術,「跳出圈子」去思考新的增長點在哪裡。他提出,邊緣端除去算力和設備,其實是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經濟、文化,甚至是情緒和想法。邊緣端最終又會被拆解成什麼呢?想法、行為,甚至於情緒,這才是邊緣端真正擁有的東西。所以,趙蘇寧先生覺得SD-WAN的本質應該是服務於邊緣端、將其傳輸的本質進一步賦能邊緣。

為什麼要做邊緣計算

為什麼要去做邊緣端計算呢?真的是為了算力,為了低時延、低抖動還是為了更靈活的調用?趙蘇寧先生覺得,實際上,去探索邊緣端並在邊緣端做SD-WAN,是為了體驗、互動還有分享。無論是To B還是To C,體驗、互動和分享是貫穿整個商業市場的根本要素。

不過,這些討論的可能是更加未來化、理想化的場景,並且在未來的場景中趙蘇寧大膽指出「將會是一個沒有手機的、或者沒有一個類似於手機的『終端』」。他認為,像智慧手機這樣的終端發展到目前階段,已經是相對比較「極致」的一個狀態了。他笑稱「下一階段,智慧手機可能該被丟進垃圾筒了。」「人類無論是在To B還是To C的場景下,都應該將本質回歸於對物,對自然的一種『徹底』交互。這是一種多維度通訊,如劉韻潔院士所說的全息通訊、全感通訊類似。這種多維度通訊的數據該如何分時、分域去做傳輸,我認為是以後需要著重探討的事情,」他在探討中點明這一觀點。

場景引擎將造就SD-WAN千億級的新市場

趙蘇寧先生的演講中帶來了一個概念,即「場景引擎」。未來不論在生活中、工作中、生產中,「場景(Scene)」才是人們應該關注的一個對象。而且,「場景引擎」也並不是一個新鮮辭彙,早在2018年,Google和阿里也都曾提出一些相應的概念。所以,像SD-WAN一詞中「S」,趙蘇寧先生個人認為,它不僅僅是指「Software」,更是指未來會進入一個「Scene」-Defined-WAN的階段。人類會關注真正的場景是什麼,這才是傳輸的本義。

場景引擎早就融入SD-WAN千億級的市場,可能很多人會說「SD-WAN本身沒有這麼大的市場,怎麼會有千億級的市場」。對於這一問題,趙蘇寧先生解釋道,現在的物聯網聽到最多的一個辭彙就是「萬物互聯」。其實萬物互聯不是一個目的,萬事的聯動才是場景中的表現形式。萬事的聯動會產生新的體驗型經濟,通過邊緣群的自治能力能夠形成人類社會的新互動方式,而在融入新運營基因的未來,通過分散化的管理,使邊緣端能夠驅動資源,這將帶來新資源策略,最終,在新場景中可以「無縫」融入SD-WAN。在每一個邊緣端都會有自發的情景,而不是依賴終端,這樣就會帶來新的互動方式。

網路編排管理本質上還是計劃性的管理、統籌性的編排。趙蘇寧先生覺得未來智慧構建是一個必需項,它可能是一個「超自動化」的概念,有別於人工智慧,所帶來的也是一種新的運營基因。

整個物聯網再往底層看,可能是如何管理這些資源。趙蘇寧先生相信將來的管理場景將是邊緣直接驅動資源。所以說,新體驗經濟、新互動方式、新運營基因和新資源策略,最終將通過「場景」帶出SD-WAN千億級的市場。

場景驅動的SD-WAN該如何「行走」

在「場景引擎」驅動的背景下,SD-WAN應該如何去「行走」?下面是趙蘇寧先生的個人觀點:

首先是「可信則可聯」,這其實不僅僅是「零信任」。趙蘇寧稱,WAN應該是「Wherever Area Network」,是綜合性的管理。在邊緣計算或者IoT的背景下,將「可信」定義為一個「信任邊界」,比定義連接更重要。在未來的生產場景之下,這道邊界是必需的。需要區分的僅僅是不同的個體所要接觸到的邊界具體如何劃分與設定。

其次是「彈性共和」。所謂彈性共和,其實也是對應前面的「可信則可聯」。城市物聯網會存在無數個城市功能區,不同功能區在不同需求場景下通過敏捷控制器建立場景任務,彈性構建多維度數據區域。舉個To C的例子來說,微信朋友圈其實可以拓展它的功能,提供人們更加多維度的體驗—-當前在人們共享資訊的時候只有圖片、文字和聲音,但是以後這些數據中還可以包含個人的一些想法和情感—-如何表達這些將會基於人與物之間的聯動作用。而在構建彈性訪問區域時,許可權的設定可以保障數據和個人資訊的安全性。

最後是「區塊鏈網路」。對於物聯網和物聯網中的邊緣計算來說,一些重要的數據或者標籤會普遍「上鏈」。只不過,這種「鏈」不一定是公有雲,更多的可能是聯盟鏈。為了一些保險、徵信訴求,或者為了整個城市公共管理的需求,趙蘇寧先生認為,區塊鏈網路會變成人類社會的必需項。區塊鏈技術現在正逐漸走向成熟,目前各產業亟需對「區塊鏈網路」進行更為深度的思考。

以上所列三點並沒有涵蓋「場景引擎」的所有內容,只是從個人的角度提出這三個需求點。最後趙蘇寧指出,希望他的這些觀點能夠為邊緣、SD-WAN、場景等方面提供一點啟發,而場景驅動的SD-WAN該如何「行走」,這條路還很長,需要持續發揮想像力去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