幀率翻倍快樂翻倍!CPU突破5GHz後爽翻了

一直以來,「頻率越高,速度越快」可以說都是大家對於電子產品最為直觀的印象。

而在處理器上,頻率則代表著它每秒的運算速度——運行在5GHz的處理器,就比它運行在2.5GHz的頻率時速度快整整一倍。

頻率對於處理器而言,一定程度上說是效率與性能的代名詞也不過分。

你會想,那好啊,只要無腦提高頻率不就能有性能更強的處理器了嗎?可惜的是,頻率的提升卻並不似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的確,像摩爾定律中所說的那樣,隨著時間與技術的演變,電晶體的尺寸的確是在不斷縮小的——但如今電晶體的尺寸卻愈發地逼近技術與理論的極限。

而與此同時,集中在晶片上的數十億電晶體,也同時產生了大量的熱量。

再加上提升頻率對電壓與功耗的要求,發展到最後,就成了如今我們看到的博弈困境——流暢遊戲體驗需要處理器在頻率與性能上的提升。

而技術與理論的限制,卻總是會堆起一座又一座的大山,玩家需求越來越高,頻率提升卻變得越來越難,難道,這就是遊戲體驗的盡頭了嗎?

提升頻率難於上青天,但十代Core卻做到了。

5GHz太香了!

在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時間的推移下,玩家們早就不再滿足於「能玩就行」的遊戲體驗了——「老遊戲、新遊戲,不論優化好不好,我只想要一個流暢遊玩的感覺」可以說是這個時代玩家們最大的心聲了。

這也是為什麼第十代智慧英特爾Core高性能行動版處理器要在九代桌面級處理器5GHz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頻率突破的原因。

不論是睿頻提升到5.3GHz的i9-10980HK,還是睿頻水平普遍越過5.0GHz極限的整個i7系——60%的處理器型號達到5GHz以上的結果,其實就是為了帶來更好更流暢的遊戲體驗

幀率翻倍快樂翻倍!CPU突破5GHz後爽翻了

正所謂高睿頻高幀率,在遊戲運行當中,流暢的遊戲體驗不僅仰賴於GPU對畫面的實時渲染,在大量物理運算、素材載入、邏輯數據的高速處理當中,擁有強大運算頻率的處理器也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當畫面渲染和後台數據運算都能夠及時完成的情況下、幀率與幀生成都處在理想的狀態下,遊戲的遊玩體驗才是真正流暢的。

遊戲運行過程中,電腦不僅需要對圖形畫面進行渲染,處理器的對於AI人工智慧處理、建構遊戲框架等重要後台計算數據的高效處理。

在這個過程中也尤為重要,不論是畫面得不到及時渲染,還是後台數據得不到及時處理,都會造成遊戲的卡頓(並不是說只要幀率夠了就不會卡——哪怕只有一幀的卡頓,肉眼也會敏感地覺察到)。

只有更快的處理器,才更能保證遊戲運行時數據計算的流暢進行。

作為一個喜歡經常回顧以往遊戲的玩家,頻率提升所帶來的好處對我來說更是真切而實際的。

這一點在那些優化和技術力不足的遊戲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得益於頻率的提升,曾經卡頓不已的遊戲體驗不見了蹤影,遊戲後期連操作都是問題的痛苦經歷更是成為了過往。

《家園:卡拉克沙漠》《冰汽時代》《七日殺》這樣的渣優化遊戲如今能有百幀、遊玩全新3A遊戲能讓人直呼過癮的遊戲體驗,頻率的提升是功不可沒的。

家園:卡拉克沙漠

拿《家園:卡拉克沙漠》來說,這個2016年的遊戲,在當年發售之初就給了玩家一記開幕雷擊——明明官方給出的推薦配置是i7-950和GTX 770。

然而實際到手玩起來卻堪比PPT——糟糕的優化坑慘了一批玩家,如果不是系列死忠,誰又忍受得了這樣的結果呢?

幀率翻倍快樂翻倍!CPU突破5GHz後爽翻了

這裡面的原因姑且按下不表,但換了十代Core後,頻率的提升卻實打實地換來了翻倍的幀率與流暢的遊戲體驗。

幀率翻倍快樂翻倍!CPU突破5GHz後爽翻了

卡拉克沙漠從40幀上下的體驗到近百幀流暢爽玩的過程里,鬼知道玩家們都經歷了什麼

幀率翻倍快樂翻倍!CPU突破5GHz後爽翻了

流暢的遊戲畫面,精美的渲染效果它太香了!

冰汽時代

另一個典型例子是臭名昭著的《冰汽時代》,說它是當年的硬體殺手你可能不信,但很反直覺的是,作為一個小品級遊戲,它實際對於硬體的需求,卻高到了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水平。

幀率翻倍快樂翻倍!CPU突破5GHz後爽翻了

玩過《冰汽時代》的玩家都知道,遊戲以建造和運營為核心,最終的目的,就是在末日的環境里生存下來——但遊戲到了後期,維持「流暢」體驗就成了一件奢侈的期望了。

即使是拿搭載了i7-10875H的電競筆電運行,開場直逼150 fps的幀率,最終也會在遊戲後期掉到50幀上下的遊戲體驗。

幀率翻倍快樂翻倍!CPU突破5GHz後爽翻了

作為一款2018年的遊戲,你可以試著想像一下當年的玩家們到底有多難——玩這款遊戲不僅要忍受後期讓人瘋狂的卡頓,還得被製作組發出不合時宜、直擊靈魂深處的道德拷問——但是,我只是想玩個遊戲啊!

要是沒有強大的處理器加持,這樣前後將近一百fps的落差,誰受得了啊!

《古墓麗影:暗影》《Control》

而在遊玩像《古墓麗影:暗影》這樣近期的3A遊戲時,搭載了i7-10750H的電競筆電則能在高畫質下獲得73幀上下的流暢遊戲體驗,並且在遊玩新怪談黑馬大作《Control》的時候,也能得到70幀上下的遊戲體驗。

幀率翻倍快樂翻倍!CPU突破5GHz後爽翻了

幀率翻倍快樂翻倍!CPU突破5GHz後爽翻了

並且如今玩家們還能借搭載了i9-10980HK的電競筆電獲得穩定122fps的《古墓麗影:暗影》遊玩體驗。

幀率翻倍快樂翻倍!CPU突破5GHz後爽翻了

不得不感慨,伴隨著技術的發展,處理器頻率的提升,如今的玩家們能有這樣舒心輕鬆的遊戲生活,真是太好了。

不用再為優化修補程式而費盡心思,也不用擔心玩不動全新的3A遊戲,省下了多少痛苦與麻煩啊!

  效率翻倍,玩著不累

說了這麼多,為什麼十代Core單單是提升頻率的做法,就帶來了這麼大的提升呢?

如同前面所言,想要達到穩定、低輸入延遲的遊戲體驗,及時的後台數據處理當然是必不可少的。

不論是素材載入、物理引擎的穩定運行、遊戲人工智慧的表現,其實都屬於後台數據運算的一部分——而運算嘛,當然是越快越好了。

因而更高的頻率,自然就帶來了更高的數據處理效率和更為流暢的遊戲體驗,這一點不論在老遊戲,還是新遊戲上,都是通用的——提升頻率帶來了更高的運行效率,因而處理器也輸出了更多的性能。

幀率翻倍快樂翻倍!CPU突破5GHz後爽翻了

不過要命的是,渣優化遊戲在這一點上卻更讓人頭疼——如今電子遊戲越來越流行,硬體性能也較之以往有了長足的發展,早年拚命壓榨硬體性能的開發者卻漸漸沒有了往日的那份熱忱。

出於技術能力、開發重點、硬體使用理念、人力物力等諸多原因,許多遊戲都步入了「渣優化」的痛苦桎梏,按道理明明不該那麼吃配置的遊戲,卻在實際上吃光了高配PC的每一分配置。

這些遊戲常常在製作階段就因為製作組能力、人手不足留下了諸如「針對遊戲場景內冗餘素材的刪減不足」「程式碼執行效率沒有進行改良」「硬體使用程度不足」等隱患。

這其中冗餘的素材會加大硬體的性能負擔,而低下的程式碼執行效率則決定了硬體需要完成額外的工作來實現應有的輸出。

至於對於硬體的應用能力,則跟API介面、硬體調用方式等因素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它直接決定了這個遊戲能不能完全發揮硬體的完整實力。

《家園:卡拉克沙漠》可以說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它是一款用Unity引擎製作的RTS遊戲(Unity引擎本就偏重於對CPU的依賴,而RTS類遊戲更是各種運算的需求大戶)。

而在實際運行當中,它卻有著CPU使用率低迷的致命問題,只能使用不到百分之三十的處理器性能導致了它對處理器有著額外的要求。

幀率翻倍快樂翻倍!CPU突破5GHz後爽翻了

幀率翻倍快樂翻倍!CPU突破5GHz後爽翻了

正是得益於十代Core躍升的處理器主頻,以及大幅改進的數據處理效率,同樣CPU佔用率下,《家園:卡拉克沙漠》才能獲得翻倍的性能(CPU使用率過低、只能使用單核…類似遊戲也都會因此受益)。

另一種優化災難的類型,就非《冰汽時代》《七日殺》這樣因為本身規模和運算機制原因,需要大量數據運算的遊戲莫屬了。

前者大量的建築及人物動畫會榨乾處理器最後的一絲性能,而後者緣於可破環場景的原因,也擁有著海量物理及素材載入運算——而且他們在運算機制的效率上也都讓頭疼不已。

幀率翻倍快樂翻倍!CPU突破5GHz後爽翻了

能逼得玩家自製優化修補程式,這屆玩家怎麼就那麼難?

當然,並不是每個玩家都有那個時間去找修補程式、做修補程式的,因而考慮到種種因素,選擇60%的處理器型號達到5GHz以上頻率的十代Core處理器,就成為了最為省時省力的解決方案。

時間成本一直是玩家手中最為寶貴的存在,而無端消耗精力的行為也能因此而避免。

高頻就是:爽!

總而言之,更高的頻率意味著更快的運算效率,更強的性能輸出,這不僅能搞定渣優化遊戲帶來的痛苦,對於其他遊戲的體驗而言,也同樣能帶來體驗的升級與舒心額度體驗。

與此同時,更強的性能更高的效率也能直接在日常使用中為用戶帶來直觀的效率提升,節省大量的時間成本。

無論如何,十代Core普遍突破5GHz頻率的成果都是技術與智慧的結晶,也切實給用戶帶來了真正的價值。

幀率翻倍快樂翻倍!CPU突破5GHz後爽翻了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