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圖衝刺 AI 第一股

作者 | 余快
在全球經濟、局勢充滿不確定的2020年,AI四小龍的追趕顯得分外膠著。
截至目前,曠視、依圖和雲從均已啟動IPO計劃,商湯雖尚未公布相關上市計劃,但近年來已多次被傳有上市計劃。
一生羈絆的AI四小龍,幾乎前後腳地走到了科創板這一步。
11月4日,完成上市輔導的依圖,正式向上交所提交了招股書(申報稿),申請科創板上市,目前已受理。
高營收增速、高研發投入,70%虧損系優先股引發
招股書顯示,依圖已為中國30餘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境外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00餘家政府及企業終端客戶提供產品及解決方案。
通過持續保持技術領先、不斷擴大產品陣列以及拓展應用場景,促使依圖營業收入快速增長。三年半來,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6871.89萬元、30430.64萬元、71678.62萬元及38063.49萬元。
初看依圖的營收數據,乍一看,貌似高增速、高研發、高虧損。
根據招股書資訊,依圖2017年到2019年營收分別為 6871.89 萬元、3.04 億元、7.17 億元、3.81 億元,營收複合增長率為222.97%。
2020年上半年,營收為3.806億元,也就是說,依圖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仍然實現了 50.62%的同比增長,增長能力強勁。
與此同時,對應的凈虧損分別為 11.68 億元、11.68 億元、36.47 億元、13.03 億元。
而虧損的主要原因在於優先股公允價值不斷上升,使得各期分別形成公允價值變動導致的虧損9.8億、5.5億、26.1億和9.3億。
其實,優先股引發的帳面虧損較為常見,只是一種財務處理方式,由財務準則帶來的報表損益,對公司凈利潤產生的影響是一項非現金項目,本質上不能反映真實的業務經營情況。此前小米在港上市時,招股書顯示2015-2017年小米累計虧損1290億,也是由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導致的。
公司的優先股以公允價值計入負債,且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當公司估值提高,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越大,會計上的負債就會越來越大,不過這種「虧損額」越大,說明公司被大家認可的價值越高、成長價值越大。
根據招股書,依圖IPO後,已發行的優先股將全部轉為普通股,未來依圖將不再受到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損失的影響,凈利潤大額為負的情況將得到明顯改善。
另一方面,作為技術驅動型企業,依圖每年投入大量資源用於研究創新。根據招股書,報告期內,依圖研發費用分別為 1.01 億元、2.91 億元、6.57 億元、3.81 億元,占各期營收比例分別為146.94%、95.77%、91.69%和100.10%。
放眼全球,從研發投入在總營收盤子中的佔比來看,佔比較高的高通、Intel、Facebook、華為、微軟、Google和思科都是各自所在領域的楚翹,且具有難以替代的競爭力。
這意味著,一家具備國際視野的技術公司,必須具備以犧牲利潤為代價投入巨額研發的勇氣,才有可能催生出難以替代的核心競爭力。
AI第一股,高毛利、高增長
AI創業並非單一維度的角逐,而是知識、數據、演算法、算力乃至企業文化的全方位較量。
依圖科技是一家世界領先的人工智慧公司,以人工智慧晶片技術和演算法技術為核心,研發及銷售包含人工智慧算力硬體和軟體在內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
依圖科技致力於全面解決機器看、聽、理解和規劃的根本問題,為人工智慧的發展和應用普及提供高性能、高密度和通用的算力,滿足雲端數據中心、邊緣計算和物聯網不斷增長的智慧計算需求。
在此基礎上,依圖的業務模型也一路升級,從軟體變為硬體再變為軟硬體一體輸出算力產品。
軟體和硬體的產品陣列呈現逐漸擴大的勢頭,所提供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從以人工智慧演算法技術為核心的軟體產品,發展到以人工智慧演算法技術為核心的軟體和硬體產品組合,逐步演進到目前以人工智慧晶片和演算法技術為核心的軟體和自研硬體產品組合。硬體及軟硬體組合的解決方案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比例逐步上升。
受益於求索晶片及部署求索晶片的算力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在硬體及軟硬體組合的解決方案中逐漸佔據重要位置,加上配套的高性能、高計算密度人工智慧算力硬體產品,大幅提高了依圖在智慧公共服務及智慧商業等行業解決方案的競爭力。
晶片相關業務帶來了報告期內營業毛利率的持續提升。2017 年度、2018 年度、2019 年度及 2020 年 1-6 月,依圖分別實現毛利率 57.39%、54.55%、63.89%及 70.99%。
募資75億,主要用於晶片研發
招股書顯示,依圖科技本次計劃募資75.05億元,並明確超七成將投入研發。
其中,新一代人工智慧IP及高性能SoC晶片項目、基於視覺推理的邊緣計算系統項目、新一代人工智慧計算系統項目,投入金額分別為23.1億、8.1億、10.7億,占募集資金總額比例的30.89%、10.81%、14.27%。
也就是說,新募資的絕大部分資金都會用來研發AI晶片。
依圖是AI晶片創業企業中少有的已實現流片且規模化應用的公司。
從晶片設計的角度講,只要找對晶片的應用場景,並準確預判該場景下最適合的智慧演算法,然後根據兩者訂製晶片。這種從場景和數據直接到計算系統或晶片架構的「端到端設計」,是未來人工智慧計算和高性能計算晶片及系統整體性能提升的關鍵所在。

在實際場景應用中,1台依芯求索AI伺服器(搭載6個求索計算單元),一個機櫃就能支援1萬路影片流全解析,能驅動像上海這樣的國際化都市單條主幹道或一整個小型園區所需的智慧終端設備,能夠無縫接入現有生態,並且便於進行二次開發。
基於依圖questcore™ 構建的智慧影片解析系統,將原本需要16台機櫃的方案壓縮到1台,使數據中心整體建設費用投入減少50%,運維成本降低80%,讓每座城市都能擁有自己的視覺中樞。
2019年8月29日,科技部宣布依託依圖打造視覺計算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台,促進晶片設計和人工智慧的結合。其中一個重要目標就是促進演算法和晶片相互優化、深度融合的效應擴大到整個產業。
政策紅利持續釋放,「硬科技」加碼科創板
國家層面,比如「十四五」規劃中,國家戰略層面首提科技自立自強,人工智慧被列為具體舉措首位。一系列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科技的國家戰略無比顯示了中國堅定不移科技立國的決心。
支援和鼓勵「硬科技」企業上市則是進一步明確了科創板引領經濟發展向創新驅動轉型使命具體路線和方向。
在資本市場制度創新上,科創板打破了多項A股市場的空白局面,創下一系列「第一「,也不斷創造出「科創板速度「,這是對真正具有硬科技實力企業的包容兼收,也折射出中國對「硬科技」行業的期待。
硬科技、科技自立自強最重要的一個支撐就是基礎研究。從核心技術水平來看,科創板上市企業研發投入佔比平均為11.29%,遠高於同期上市的A股其他板塊新股,核心技術達到中國領先水平的佔比高達63%,另有佔比21%的企業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以「創新」為基因的依圖相當重視技術研發和升級,報告期內研發投入不斷增加,研發費用持續上升。
依圖的AI人生路,無論是與國家戰略層面還是科技市場趨勢都無比契合。
智慧城市江湖,AI即出,多方勢力湧入讓這個世界重新異彩紛呈。
如果說成功的企業是相似的,普通的企業各有各的不同。在這場戰役中留下姓名的企業,皆因技術、產品、服務等硬實力,成為了行業中的佼佼者。
上海是全球人工智慧高地、中國積體電路重鎮,依圖是上海本土孕育的人工智慧公司。如今,依圖們已經將戰場上升到更高更大的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