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紅網路的控糖電飯煲 真有效果還是智商稅?終於懂了
11月14日是很多糖尿病患者熟知的一天,因為這天是聯合國糖尿病日。
當下社會,奶茶可樂冰激凌,樣樣那麼誘人,高糖分的攝入使人們面臨越來越多的健康問題,控糖問題成為人人關注的難題。
最近,市面上出現了多款號稱具有控糖功能的電飯煲,據說可通過瀝去米湯等方式,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那麼控糖電飯煲是不是真的能控糖?有什麼利弊呢?
1 支鏈澱粉和抗性澱粉
首先,讓我們認識一下米飯中與血糖相關的兩種物質——支鏈澱粉和抗性澱粉。
大米中含有支鏈澱粉和直鏈澱粉,研究表明表明,在同樣的蒸煮條件下,直鏈澱粉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水解速度比較慢,餐後血糖上升速度相對緩慢。
而支鏈澱粉由於澱粉分子間的粘合性等因素,容易在人體消化酶的作用下快速分解,餐後血糖上升較快。
因此,食物中支鏈澱粉含量越多,餐後血糖越容易快速升高。
抗性澱粉則是一類分子經特殊化學修飾後的澱粉類物質,具有類似膳食纖維的作用。
抗性澱粉較難被小腸消化吸收,具有潤腸通便、間接控制血糖濃度、降血脂等多種生理功能。
2 控糖電飯煲怎麼控制血糖?
控糖電飯煲真的有用嗎?
據商家宣傳,控糖電飯煲的內膽與普通電飯鍋不同,底部布滿細小的漏水孔,下面還放有收集米湯的盒子。
普通電飯鍋蒸飯就是連米帶水一起蒸,而控糖電飯煲在把米蒸到半熟時,會將鍋中的米湯濾掉,再把剩下的米蒸熟。
由於支鏈澱粉在水中的溶解度比直鏈澱粉大,在濾掉米湯的同時,就可以除去很大一部分支鏈澱粉,剩下的米飯就會含有較大比例的直鏈澱粉。
而且,濾掉米湯後蒸出的米飯比較硬,人進食後消化速度就會變慢。
理論上來說,這樣處理得到的米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控血糖濃度,達到商家宣傳的降血糖功效。
不過,採用這種方式烹飪米飯,會損失部分支鏈澱粉的能量。同樣一碗飯,人實際能得到的能量就減少了。
在長期自由進食的狀態下,人不可避免會地會通過其他食物補充減少的能量,這樣一來,控糖電飯煲的功效能發揮幾分就很難判定了。
還有更嚴重的問題:濾掉的米湯里不僅含有支鏈澱粉,還含有其他營養物質,例如維生素(B1、B2、B6等)和無機鹽(鉀、磷、鐵等)。
米飯中這些營養物質的含量本就不算高,過濾之後更是微乎其微。而這些營養物質,對預防多種糖尿病併發症十分重要。長期缺乏,可能導致多種急、慢性併發症。
例如高滲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低血糖昏迷、急性酮症酸中毒、冠心病、腦梗塞、腎病等。
圖片來源網路
3 控糖電飯煲沒用了嗎?
電器是為生活提供便利的工具,不同的功能只是為了滿足人們不同的需求。
控糖電飯煲在控糖這個問題上比較雞肋,如果要用,需要額外補充B族維生素並增加蔬菜的攝入量。
比較推薦的做法,用雜糧飯取代精米精面,這對控糖很有幫助。
控糖是個大學問,除了要注意飲食,適量運動以及合理用藥也很重要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