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上位 科技公司悲喜交加

沒有任何一屆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如此讓人揪心。經歷了多半年的拉鋸,總算是塵埃落定。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已經獲得 270 張選舉人票。儘管川普對郵寄選票和個別計票過程提出質疑,在多地提起訴訟並要求重新計票,拒絕承認敗選,但勝選機會渺茫。

拜登推特帳號已經被認證為「美國當選總統」,並向全美髮表了「勝選演講」,已經開始著手部署有關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的計劃。

美國科技圈的大佬們也悉數高調送上祝賀。

亞馬遜 CEO 貝佐斯表示,拜登和哈里斯的勝利意味著「團結、有共鳴和體面」時代又回來了。

一直對川普防疫政策持批評態度的比爾·蓋茨稱,期待與新政府和國會兩黨領導人合作,控制美國不斷嚴峻的新冠疫情。

微軟總裁布拉德·史密斯表示:「如果我們要作為一個國家向前邁進,我們必須建立新的橋樑彌合我們之間的鴻溝。」

相比川普比較衝動和臨時性的政策,許多美媒給拜登的形容詞是柔和和可預測的。「終於不用一早醒來,就面對總統的推特風暴。」一位行業高層說。

假設拜登最終上任,將會給美國科技行業帶來什麼?在川普政府打壓下的中國出海企業,前路又會如何?

拜登上位 科技公司悲喜交加

與川普「拉開距離」

非營利組織響應性政治中心(Center for Responsive Politics)統計數據顯示,拜登候選委員會前十捐款人中,Google、微軟、亞馬遜、蘋果和 Facebook 佔了五席,總共捐款超過 1000 萬美元,然而在川普前 25 位捐款者中大型科技公司根本沒有「露面」。

儘管競選期間,拜登多次表達了對 Facebook 的不滿,要求其對政治廣告進行實事核查,但是一位大型科技公司的高層說,拜登「在業界有很多朋友,與科技行業的人往來讓他感到非常舒服」。

拜登上位 科技公司悲喜交加

拜登邀請 Facebook 前副法律顧問 Jessica Hertz 和蘋果前政府事務副總裁 Cynthia Hogan 加入候任政府(transition team)。Google前 CEO Eric Schmidt 有望在白宮領導一個新的技術產業工作組。

這是因為科技界迫切希望拜登對川普的一些行政命令做出突破和改變,比如移民政策。川普向來對移民不太友好,再加上疫情的影響。今年 6 月,川普簽署行政命令凍結部分工作簽證,包括 H-1B(技術工作簽證)。

美國科技行業嚴重「依賴」外國移民,三分之一左右的技術人員是外國移民或 H-1B 簽證持有者,這個舉措引起美國 52 家科技企業聯合「反抗」,參與的企業包括蘋果、亞馬遜、Uber 等幾乎所有科技巨頭。

而拜登早就站出來表示,一旦當選就會向國會提交移民改革法案,上任當天就停止修建邊境牆。拜登不僅希望對 H-1B 進行改革,還鼓勵取消綠卡配額,這對於被大量積壓的印度員工來說是非常值得欣喜的消息。

然而,另一點與川普不同的是,拜登提議將企業稅從 21% 提高到 28%,對美國公司徵收新的最低稅,同時強調對富人提高稅收,徵稅對象不會包括年收入 40 萬美元以下的家庭。但是與川普一樣,拜登支援鼓勵中國製造業發展的稅收激勵政策。

不過分析師預測,如果民主黨不能「橫掃」參眾兩院,增稅的改革難以通過。

不確定矽谷能否從中獲益

但是在有些政策方面,拜登會保持一定的順承性。比如 Section 230 條款,和對科技公司的反壟斷審查方面。

Section 230 是美國 1996 年頒布的《通訊規範法》第 230 條,指互聯網公司通常無需為用戶在其網路上發布的內容承擔責任,相當於為互聯網公司提供了一個合法的「避風港」。但是 CNN 評論稱,民主黨和共和黨反對這項法律的理由不同,民主黨希望讓科技公司負責任,從他們的平台上刪除仇恨言論和虛假資訊。共和黨則聲稱,通過刪除和干預任何言論內容,科技公司實則帶有偏見。

「在拜登的領導下,民主黨推出新的法規來取代 Section 230,科技公司可能會更加歡迎,而不僅是簡單取消 Section 230 對互聯網規定的責任保護。」斯坦福大學法學院教授馬克·萊姆利稱。

專家們表示,無論誰明年入主白宮,對大型科技公司的反壟斷執法都會繼續下去。

此前,國會發布了一份長達 449 頁的報告「控訴」四大(亞馬遜、蘋果、FB、Google)科技巨頭,而這僅是開始。

「不像前任總統,總是聲討社交媒體平台限制保守派人士的言論自由,拜登更加關注行業競爭行為、隱私和零工經濟下零工的待遇。」華爾街日報寫道。

其實在大選期間,另一項決定許多矽谷科技公司未來的提案也生效了。Uber、Lyft 等企業共同在加州推動一項名為 Proposition 22 的法律提案,為此捐款 2 億美元,成為加州歷史上投出的最貴的一張選票。該提案目的是推翻已經在加州實施的 AB 5(Assembly Bill 5)法案。

AB 5 要求 Uber、Lyft 將其公司「員工」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網約車司機重新定義,歸為企業的正式員工,而不是獨立承包商(independent contractor),他們可以享受的勞動保護和員工權利、待遇也因此不同。

 Uber 們開創了「基於 App 接單,整合市場多餘勞動力」的勞動機制,但是爭議在於他們設置的機制把風險轉移到勞動者身上,卻把財富集中在自己手裡,同時又能維持較低的人力成本。拜登曾經表示要維護「零工」利益,同時也是 AB 5 法案的支援者,未來政府和科技公司之間的博弈仍會繼續。

拜登對中國態度如何?

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無論誰入主白宮,技術都將是摩擦和競爭的焦點。拜登競選綱領中承諾保持美國在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拜登的政綱經常將中國的挑戰作為刺激,要通過加大基礎設施、清潔能源、員工培訓和研發等方面的支出來提振美國經濟。

華爾街日報寫道,拜登會延續川普的努力,以減少在關鍵產品製造上美國對中國的依賴,並在人工智慧和 5G 通訊技術等戰略領域與中國展開競爭。

但是拜登承諾,在與中國打交道時,會更加強調促進民主和人權。「川普暗示,他的第一任期議題是與中國「脫鉤」的前奏—意味著兩國經濟徹底分離,但是拜登方面表示,除了關鍵部分之外,更大範圍的破裂毫無意義。」

與川普不同,拜登致力於外交關係,預計他的目標是與盟友密切合作,來對抗中國日益擴大的全球影響力。

拜登上位 科技公司悲喜交加

暫且不知道在華為、TikTok、「清潔網路」計劃等具體決策上,拜登會不會摒棄川普的做法,但是前駐華大使溫斯頓·洛德(Winston Lord)說,「對盟友的關注、促進民主以及在其他方面與中國展開競爭,意味著拜登的政策看起來不會太像川普。」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美國媒體已經宣布拜登獲勝,按照法定程式來說,大選的官方結果還沒有出爐。同時,共和黨人正試圖籌集至少 6000 萬美元用於法律訴訟。

只不過眾人紛紛發推慶賀的時候,川普也發布了多條推文,對計票過程提出質疑,但都以「存在誤導資訊」遭到了 Twitter 的屏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