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走偏鋒押晶片 三年巨虧73億!就等上市突圍了

11月4日晚間,人工智慧獨角獸企業依圖科技向科創板遞交招股書,準備募資75億元。

在「AI四小龍」企業中,估值最低的依圖科技在努力摘下人工智慧企業上市難的這個標籤,有望最先上市。

依圖科技成立於2011年,由朱瓏、林晨曦共同創立。據招股書顯示,朱瓏、林晨曦通過信託架構共持依圖38.20%的股份,為實際控制人。雲峰創投、台州依識、上海依鋒等均持有依圖5%以上股份。

在依圖股權結構中也不難看出,雲峰創投、雲峰新呈這些阿里系色彩濃厚的傳統,以及高瓴系資本高瓴智成均是依圖的重要股東。

在人工智慧創業潮中,依圖脫穎而出,飛速發展,和商湯、曠視、雲從並稱為人工智慧領域四大獨角獸,公司估值均過百億。

從2017年到2019年上半年,商湯、曠視、雲從、依圖都佔據著電腦視覺應用市場份額前四位。其中,商湯、曠視分列第一、第二,而四家企業佔據了超過60%的市場份額。

在這四個獨角獸中,依圖並不是第一個遞交招股書的企業,在此前,曠視去年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吹起了AI企業上市的號角。雲從科技接棒曠視,今年8月,一則公告透露,雲從科技已辦理了上市輔導備案登記,但未透露具體的上市地點。此外,商湯科技雖未披露出明確上市計劃,但坊間亦有不少其準備上市的傳聞。

儘管四小龍接二連三的尋求上市,從招股書披露的消息來看,作為人工智慧領域領頭羊的他們,到目前仍舊處於虧損狀態。長期虧損的背後,是人工智慧商業應用落地難,研發投入大過營收的陣痛。

這一次依圖的招股書,是否能真正掀起人工智慧企業上市潮,在曠視招股書已經呈現「失效」的背後,依圖能否打破「上市難」的魔咒,仍舊需要市場和時間的印證。

三年虧損72億,AI四小龍都處於虧損狀態

依圖仍未盈利。

儘管在招股書上面,依圖的營收呈現逐年增長,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依圖分別實現營業收入6,871.89萬元、3.043億元、7.168億元、3.806億元。從2017年到2019年的複合增長率達222.97%。

此外,依圖的毛利率在逐年增長,2017年度、對應同一時期,依圖分別實現毛利率57.39%、54.55%、63.89%及70.99%。

實現營收、毛利率雙增長的背後,依圖的虧損依舊嚴重。對應同一時期依圖凈虧損分別為11.684億元、11.841億元、36.471億元及13.034億元。

虧損72億 依賴五大客戶!依圖能否率先AI四小龍上市突圍?
來源:獵雲網

截止目前,依圖三年累計彌補虧損約為72.204億元。

無獨有偶,曠視科技的營收也在逐年遞增,從2016年的6700萬元,遞增至2018年的14.269億元,複合增長率為358.8%,2019年上半年收入9.49億元,同比增加211.1%。

儘管曠視的營收已過數十億元的大關,但曠視虧損與營收齊頭並進。2016年、2017年及2018年,曠視分別虧損3.428億元、7.59億元及33.51億元。2019年上半年虧損52億元,同比增加613.3%。

虧損72億 依賴五大客戶!依圖能否率先AI四小龍上市突圍?
來源:獵雲網

註:根據現有公開資料整理,曠視凈虧損、營收2019年為上半年數據這兩家企業同為人工智慧獨角獸,但不難看出,營收暫時跑不過虧損是人工智慧企業的共性。人工智慧企業作為技術驅動型企業,兩家公司在研發的投入佔比巨大,甚至一度超過營收額。

依圖科技便是如此,在研發創新和市場開拓上,依圖各期研發及銷售費用合計分別為1.557億元,5.738億元,10.752億元及5.396億元。

研發投入一直高於營收額,依圖作為技術驅動型的人工智慧企業,內核從未有所改變。

而此次依圖計劃募資75億元,主要將用於幾大方面:23.18億元用於新一代人工智慧IP及高性能SoC晶片項目、8.11億元用於基於視覺推理的邊緣計算系統項目、10.7億元用於新一代人工智慧計算系統項目、6.9億元用於高階視覺智慧計算平台項目、3.76億元用於新一代語音語義能力平台項目,22.38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從募資計劃中不難看出,依圖接下來的重心仍舊放在研發AI晶片上。

新一代人工智慧IP及高性能SoC晶片項目、新一代人工智慧計算系統項目,投入金額共23億,共占募集資金總額比例近45%左右。

造芯難,是人工智慧企業有目共睹的,晶片研發具有不確定性,依圖在風險提示中也作了首要說明:研發工作未達到預期,比如晶片研發上就面臨著不確定性;技術產業化不及預期,以及技術泄密、知識產權等風險。

求索晶片打開依圖發力軟硬體解決方案的閥門

依圖專註深耕安防、醫療領域,並已經布局AI晶片,在2019年5月發布了雲端視覺推理AI晶片,定名「求索」。

招股書申報稿顯示,依圖科技成立於2013年,是一家世界領先的人工智慧公司,以人工智慧晶片技術和演算法技術為核心、研發及銷售包含人工智慧算力硬體和軟體在內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

在人工智慧解決方案上,根據應用場景的不同,依圖的主要業務可以分為智慧公共服務和智慧商業兩大類。

智慧公共服務上,包括城市管理、醫療健康等場景,終端客戶有政府部門、醫療機構及大型企業等。

智慧商業業務則覆蓋園區管理、網點服務、安全生產、交通出行和互聯網服務等場景,終端客戶包括商業地產、金融業、製造業、交通運輸、互聯網等領域的企業客戶。

在人工智慧算力硬體產品上,依圖公布了研發的第一代求索晶片。據了解,求索晶片是面向通用AI推理計算、具備端到端處理能力,適用於雲端計算和邊緣計算場景的AI晶片。

值得注意的是,依圖尚未對求索晶片進行單獨銷售,而是通過基於求索晶片的智慧伺服器及智慧邊緣計算設備對外銷售。

虧損72億 依賴五大客戶!依圖能否率先AI四小龍上市突圍?
來源:獵雲網

此外,依圖還推出集成了自研AI演算法的系列終端AI算力硬體產品,包括智慧攝像機,智慧識別終端和人工智慧語音硬體等產品。

目前這些產品已經廣泛應用於城市視覺中樞、智慧社區、通用園區管理、安全生產和網店全解析等解決方案中進行銷售。

依圖的業務變化,也是從求索晶片的推出開始。依圖聯合創始人兼CEO朱瓏曾說道「求索的發布,是依圖面向智慧計算時代的重要里程碑事件」。

依託於求索晶片,依圖的主營業務也逐漸發生了變化。在求索晶片推出之前依圖的營收主要來自於軟體、硬體及軟硬體組合的解決方案,且軟體業務一直處於核心地位,營收佔比至少三分之一以上。隨著求索晶片的推出,依圖相繼推出基於求索晶片的人工智慧算力硬體產品及解決方案。

招股書顯示,基於求索晶片的人工智慧算力硬體產品及解決方案通過有效的市場開拓和客戶滲透,實現了主營業務的快速發展,營業收入規模持續擴大。

虧損72億 依賴五大客戶!依圖能否率先AI四小龍上市突圍?
來源:獵雲網

從其公布的數據上來看,近三年來,硬體及軟硬體組合的解決方案在營收佔比逐年遞增,在今年上半年軟硬體結合一度佔比到60%。軟硬體結合的解決方案,已經逐漸成為依圖最主要的盈利方式。

可以說,依圖求索晶片的推出,是依圖打開更多應用場景的敲門磚。

招股書顯示,2020年上半年,基於依圖求索晶片的人工智慧算力硬體產品得到了青睞,其硬體毛利率達到了86.8%,而總體主營業務也毛利率也達到了高點,為70.99%。在新冠疫情期間,隨著基於求索晶片和演算法技術的人工智慧算力硬體產品的推廣應用,依圖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實現了50.62%的同比增長。此外,隨著求索晶片的商用後,依圖智慧商業部分的營收佔比迅速打開局面,企業用戶層面的收入大幅增長,而並非此前一直依賴於To G公共服務類業務

儘管隨著求索晶片的推出,依圖在硬體及軟硬體結合的解決方案發力明顯,但不可否認的是,依圖在近三年中,軟硬體、解決方案業務佔比波動大,業務布局廣泛,但戰略不穩定,主線並不清晰。

隨著求索晶片的商業落地,依圖憑藉著晶片加持下的軟硬體一體化方案為客戶提供更高價值,或在未來AI賽道上展現出差異化的能力,走一條更為清晰的道路。

對大客戶依賴程度越來越強,獲客能力下降

在客戶層面,華為、中移在線、海信網路等都是依圖的大客戶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依圖不存在向單個客戶銷售比例超過銷售總額50%或者嚴重依賴於少數客戶的情形。

儘管沒有依賴於單個的單客戶,但依圖前五大客戶在報告期內對營收貢獻的佔比逐步擴大是有目共賭的。

2017年-2020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戶對其營收佔比分別為35.12%、33.09%、51.12%及62.02%。從去年開始,前五大客戶的營收佔比已經高於50%,這也意味著依託對頭部客戶的依賴越來越強,其獲客能力正在降低。

虧損72億 依賴五大客戶!依圖能否率先AI四小龍上市突圍?
來源:獵雲網

依圖也在尋求改變,與獲客能力降低相反的是,其市場營銷、管理運營人員佔比合計達38%,2020年上半年銷售平均薪資高達29.48萬元,與研發平均薪資29.82萬元旗鼓相當,但就目前來看,儘管有力求降低對大客戶的依賴程度,但暫時仍舊呈現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現狀。

人工智慧企業仍舊處於燒錢階段,依圖選擇了一條更為艱難的路徑,在AI晶片的路徑下,長期主義則顯得尤為重要。

「AI四小龍」的老大哥,曠視的招股書已經蓋了上失效的印章。和依圖相同的是,曠視在研發的投入上力度很大,但不可否認的是,AI行業產品研發周期長、落地難應用。儘管曠視的場景線鋪排的十分龐大,但落地、商業化的路徑舉步維艱,是人工智慧企業的現階段最大的痛點。

依圖選擇在這個階段尋求上市,若能成功IPO,也將會通過新一輪大規模的集資味自己贏得更多的試錯機會和成長空間。

「AI四小龍」企業輪番上陣IPO,或將在依圖這裡捅破IPO前夜的最後一張薄紙。

虧損72億 依賴五大客戶!依圖能否率先AI四小龍上市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