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東海岸小公司工作 3 年的感受
- 2020 年 10 月 30 日
- 筆記
這裡是《齊姐聊大廠》系列的第 12 篇
(前 11 篇見文末)
每周五早上 8 點,與你嘮嘮大廠的那些事
小齊說:
自從《齊姐聊大廠》系列開放以來,收到了很多小夥伴的支援和好評,同時也有很多人問我,能不能聊聊「小廠」的工作經歷?
小公司 vs 大公司,也是很多人糾結的點,所以今天這篇文章,給大家帶來博士大佬——小七在美國東海岸的一家小公司工作了 3 年的感受和體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個系列,歡迎你轉發分享,這對我很有幫助,謝謝大家~
在讀博期間,由於導師的經費不足,所以在學校本地找到了一家 IT 公司做實習,既能補貼家用,又不至於和媳婦分隔兩地。
做實習時間加起來一共一年半左右,畢業之後就轉了全職。因為畢業季的忙碌,再加上公司給了我們兩個 offer,所以就沒有再出去面試。本人 CS,媳婦也是 CS 專業。
公司情況
在美國的東岸的二、三線城市,職工大概 200-500 人,工資還可以,偶爾發一點 Stock Unit,但是因為沒上市,沒有什麼實際價值。但是就工資來說可以在這個小城鎮過得不錯。
公司提供 H1B 和綠卡辦理。但是因為是小公司,找的律師很慢,並且很不靠譜,經常填錯一些表格。後來我申請任何提交的表格,都需要自己來檢查一遍,保證沒有嚴重的錯誤。我相信這些事情在大公司是不會出現的,畢竟員工的時間還是應該花在工作上面。
和眾多小企業相同,老闆時不時的會為員工們畫大餅。同事之間的關係還算不錯,大家互幫互助,沒有遇到嚴重的挖坑現象。公司也沒有太多的政治鬥爭,工作氛圍很好。可以說工作的戰友是我在這份工作中最大的收穫了。
公司的 tech stack 稍顯滯後,面試時對基本演算法比如時間複雜度,圖論要求較高,因為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個人成長與發展
在小公司的優勢就是你能接觸到很多東西,包括 backend,frontend,design document,sprint planning,甚至和客戶交流以及 budget forecasting. 在積累了一些工作經驗之後,我也有幸開始帶領幾個工程師一起搞一些大的 feature。這些我覺得都是很不錯的經驗,記得有很多次越洋和客戶開會,討論 business requirement 和 use case,可能在大公司不是很容易能鍛煉的到。
公司可以提高的地方就是可以多提供一些個人發展和自我提高的機會,比如組織各種 tech talk,和參加會議。但是畢竟小公司是 project based,資金鏈相對緊張,錢還是需要用在刀刃上。
每年漲工資在 5%-10%,依據表現 annual review。主要還是和 manager 積極主動交流,沒事多想點新的能提高產品品質的想法。因為小公司提倡 entrepreneurship, 所以 ownership 高的話應該會受到賞識。
Negotiate 主要是要能提供 artifacts,也就是業績和工作能力的證明。平時工作中注意積累,完成了某項重要工作及時記錄,年底 review 的時候做到心中有數。
同事關係
這是我在這家公司呆了 3 年的最重要的原因,組內的氣氛非常好,而且每個人都是非常的積極。
了解了大概的任務,每個人都能夠積極的制定工作計劃和討論細節。如果需要的話大家可以一起 brainstorming(頭腦風暴)。
我覺得大老闆的人格魅力還是很高的,是學校的教授,吸引了一批優秀的 engineer。雖然離職了,還是會和他們保持聯繫,希望今後還有機會一起共事。
建議
通過這幾年的工作經驗,能給大家的主要建議:
-
一份工作乾的開不開心,最重要的還是同事以及領導關係。如果關係融洽,每個人都很積極, 那麼工作起來自然開心,效率也會很高。 -
小公司的主要局限還是資金,經常有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憂慮。所以如果考慮穩定安逸的話,還是選擇大公司。 -
在小公司可以鍛煉到一些領導能力和與客戶的溝通能力,這些可能會對未來的職業發展有幫助,在軟實力上的提升大於在簡歷和 linkedin profile 的光彩。
非常感謝小七的分享,如果你也想和大家分享你的工作感受,歡迎投稿,讓更多人看到優質的內容,還會有稿費哦~
我是小齊,終生學習者,每天晚上 9 點,雲自習室里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