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隨筆
- 2020 年 10 月 25 日
- 筆記
時間過的好快啊。一下就到十月底了。八月份在忙跳槽,九月份入職新公司,現在秋意漸涼來寫寫部落格吧。
今日重陽,也是周日。和家人影片嘮嘮嗑,慰藉一下遊子的心靈,哈哈,今日本想去爬山登高的,奈何腿腳不給力啊,休養休養。
八月份在拿到offer後,和領導PK了N個回合,終於放我走了。周五辭職後,周六還在為了項目上線,被老同事拉過去加班,站了最後一班崗。。周日休息一天後,周一無縫銜接新公司,簡直了。本來還想趁跳槽有個空檔期,出去走走,然而那是不存在的~
九月入職新東家,感受還可以,除了辦公環境不太好以外,其他都還ok,年輕有活力。全新組建的java團隊,標誌著公司戰略上的目標,想打造一個跨境電商行業通用的電商系統。技術棧選型方面,買了一套開源組件大集合框架,作為多租戶的底層開發腳手架。才花了6999?哈哈, 要知道,這種腳手架型的開源技術集成框架,放在老東家身上,那可是要賣上百萬的 :)開個玩笑。老東家的技術整合還是有兩把刷子的,借鑒開源組件自行封裝,才能有自主知識產權。背後有企業品牌背書,才能B2B的賣給不差錢的大企業。Spring全家桶的技術債是越欠越多了,RPC的feign(本質還是http調用,封裝了一下可以方便使用)之前是自研iris,註冊中心從eureka改成了nacos,分散式事務自研tcc -> seata。阿里確實為中國的開源技術做了不少的貢獻。但馬老師當初成立阿里的時候,初心肯定不是為了做技術吧?還是技術承載不了業務的發展,推動了技術的變革。倪行軍寫下支付寶第一行程式碼、多隆寫下淘寶第一行程式碼,當初誰又曾想到,能夠發展到如今這個局面呢?目前來看,技術還是為需求所服務的。雖然技術的創新有時候能推動行業的變革,比如4G時代與3G時代的對比。但是5G的到來目前還沒有感觸到和4G除測速方面的差異外的其他區別。目前新東家組建的Java團隊,都是很優秀的人才,一個月的時間從0到1搭建了k8s集群,jenkins流水線,nexus maven倉庫,禪道項目管理,showdoc文檔管理,等系統,來支撐項目快速開發迭代。一片欣欣向榮。相信老闆對IT部思路方面的轉變,以及對平台未來的希望和期許,未來可期!
十月份是iPhone 12發布的日子,相比歷代iPhone,本次的造型確實沒有以前的驚艷,第一時間拿到首發機後對比前兩代的XR,後背蓋沒有了玻璃質感的透亮純粹。鋁合金邊框也沒有那麼有色澤,可能12Pro的不鏽鋼邊框會好很多。唯一的最大亮點就是有5G了。實測速度還是比較快的,訊號也比前幾代好了不少。雖然地鐵線路的5G目前沒有覆蓋,但4G得益於高通的加持,訊號強度還是比前幾代好很多。重量變輕了,不那麼沉了。如果一直開啟5G而不是智慧5G的話,耗電量很快。。總的來說,本次的12並不覺得特別驚艷,槽點還是有的。用了這幾天想把它退了。。感覺老款比新款差不到哪裡去啊!家裡辦公室都有wifi,地鐵上一般看電子書,反正訊號也不怎麼好。
說到電子書,最近在看吳曉波的《激蕩四十年》//book.douban.com/subject/30175590/ 從1978-2018年的時間跨度,中國企業的發展之路,都是隨著國家改革的政策而變動。不講政治的企業,不搞點創新,是活不下去的。袁庚開創了深圳改革的蛇口第一槍,提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一突破思想束縛、具有強大感召力的改革口號。從此深圳變的一發不可收拾,高歌猛進。萬寶之爭的「野蠻人」姚振華,上演了一場資本市場的好戲。等等類似的案例,是一部跨越時間維度的編年史。講到1988年王文京創立用友的時候,並不會只講1988年那一年的事情。而是會把這家企業到如今的發展情況都簡要概況。從大的時間跨度去看那一政策下的歷史時刻所發生的事情,頗有一番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