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播映權交易意義重大

近來有傳言指,以蘋果和網飛為首的流媒體廠商正與傳統片廠探討007新片《擇日而亡》播映權出售事宜。

007播映權交易意義重大

該片上映日期一延再延,從四月延至十一月,拋下掙扎求生的院線再延至明年。業內人士估計,米高梅因一系列延期損失了3000至5000萬美元,流媒體廠商以此為突破口,試圖買下米高梅的掌上明珠。

米高梅目前並不承認有意出售007播映權,公司發言人堅稱007屬於非賣品,延到明年是為了讓院線有口湯喝。

但熟悉內情的人士稱,只要開價足夠高,凡事都好商量,比如六億美元——此等價碼連蘋果這種不差錢的主都會都倒吸一口涼氣。

而且,此等重磅買賣必須得到幕後大老闆的首肯,比如米高梅大股東安克雷奇資本集團(Anchorage Capital Group)主席兼首席執行官Kevin Ulrich的態度非常關鍵。

這樁交易還牽扯到環球影業以及陸虎、歐米茄、喜力啤酒之類的贊助商。前者手握北美以外地區發行權,任何牽涉播映權的交易都要設法使其心滿意足;後者當然希望007能按合約規定的那樣,以超級大片的身份在大銀幕上首映,而不是混在一票三流節目里等著電視觀眾挑選。怎樣安撫這堆廠商也是一個難題。

比如亞馬遜影視買下艾迪·墨菲主演的喜劇片《美國之旅2》時,就必須處理好與植入廣告品牌方的關係,確保它們不會對影片交易提出異議。

對交易雙方來說,時間站在流媒體廠商這邊。倘若疫情到明年春依然無法解決,屆時沒人敢去電影院,而影院能不能活到那個時候也是一個問題。屆時形勢會發生逆轉,米高梅只能求著外人收購自己的寶貝。

007播映權交易意義重大

倘若雙方達成交易,將為影史划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首次有超級大片插標出售,而新主人將敲響傳統影業生態的喪鐘。

007播映權交易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