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重拳出擊:7000多個帳號、20多萬篇筆記被處理

上個月23日,小紅書為進一步規範社區生態、保障用戶體驗,宣布正式啟動 「啄木鳥」計劃,針對虛假推廣行為進行地毯式排查,涉及全站筆記。

今天,小紅書公布了「啄木鳥」計劃首月成果。

數據顯示,治理首月小紅書生態治理部門共對7383個帳號進行斷流處罰,處罰筆記數量超過21.3萬篇。

小紅書「啄木鳥計劃」階段性成果公布:處置帳號7383個、21.3萬篇筆記

據悉,低質內容和「接私單」推廣是此次小紅書治理虛假推廣的兩大重點方向,這兩類內容也是用戶投訴、舉報的重災區,8月以來,平台共接受到用戶舉報不良內容、疑似廣告等125.2萬次,日均接到投訴舉報量超過1.5萬次。

小紅書「啄木鳥」計劃相關人員指出,低質筆記通常呈現出標題黨、以誇張圖片或文字為噱頭誘導閱讀、編造虛構生活體驗等特徵。

比如刻意將滲出膿液的皮膚病癥狀和明顯P圖的皮膚照片進行對比,強調虛假效果。

再如標題黨誇張用詞,如「救命呀!不能再白了」,「某某某明星沒騙我,一個月瘦30金」,甚至用諧音字規避審查,嚴重違反社區「真實性」原則。

小紅書「啄木鳥計劃」階段性成果公布:處置帳號7383個、21.3萬篇筆記

第二類「接私單」推廣筆記看似分享產品使用感受,實為推廣,造假者刻意隱瞞榨取用戶信任感。

按照小紅書平台規定,只有具備一定內容創作能力的品牌合作人才能通過官方合作平台進行商品推廣,相關筆記需事前向平台報備審核,並這類筆記在展示時會標註為 「品牌合作」。

小紅書方面指出,私單推廣有三重危害:

首先,隱藏真實推廣目的,干擾用戶判斷;

其次,私單內容未通過平台報備審核,品質難以保證;

第三,接私單人群以牟利為主,缺乏真實體驗,內容大多照搬產品說明或憑空捏造效果,缺乏內容價值,混淆平台搜索結果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網路資訊內容生態治理規定》正式出台,對平台內容生態提出全方位要求,為響應政策要求,包括小紅書、微博、微信、抖音等在內的多個內容或社區類平台均在開展生態治理工作。

為了提升治理精準度,小紅書稱正在通過大數據、人際關係拓撲圖構建多模型演算法等技術方式觀察人際互動關係,監測並對品牌異常數據、用戶行為圖譜等進行分析,以便對造假群體進行更準確有效的身份核驗。

官方強調,無論哪種虛假推廣,都是內容生態上的毒瘤,不利於用戶體驗,對優質內容還會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負面效果,動搖社區「信任」根基,不論如何,我們一定會堅持打擊到底。

小紅書「啄木鳥計劃」階段性成果公布:處置帳號7383個、21.3萬篇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