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段包括數據造假、一圖多用、P 圖等,甚至其得意門生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副教務長也牽涉其中。由於在這些論文中,塞門扎都是通訊作者,因此對論文負有最終責任。據科學網報道,中國低氧生理學領域教授韓通(化名)與塞門扎是合作者,他在收到消息之後,擔心塞門扎最早幾篇奠基性的文章也存在問題,「如果是真的,這將會引起整個領域的危機。」「上世紀90年代初,塞門扎發現並探究低氧誘導因子HIF-1的一系列工作,是整個領域的基石。可以說,沒有塞門扎對HIF的發現,後續的研究都無從談起。」韓通說道。網友嘩然:頂級學者也 P 圖?諾貝爾獎就這?? 1
塞門扎是何人?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於 1956 年生於紐約,在哈佛大學獲得了生物學學士學位,於 1984 年獲得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的醫學博士學位,並在杜克大學接受了兒科專業的訓練。1999 年,他成為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教授,並自 2003 年以來擔任約翰·霍普金斯細胞工程研究所血管研究計劃的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兒科、放射腫瘤學、生物化學、醫學和腫瘤學。2008 年入選美國醫師協會和美國國家科學院。2010 年獲蓋爾德納國際獎。2012 年,塞門扎入選醫學研究所。2016 年獲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2019 年與彼得·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J. Ratcliffe)和威廉·凱林(William G. Kaelin)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獲獎原因是他們發現了細胞是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供應的。可以說,諾獎的軍功章,塞門扎佔了一大半。根據公開資料得知,20 世紀 90 年代初,塞門扎發現轉錄增強因子 HIF 的表達會隨著氧濃度的改變發生相應的改變,還可以控制 EPO 的表達水平。
此外,還有一篇被質疑的 7 年前的名為《 Procollagen lysyl hydroxylase 2 is essential for hypoxia-induced 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Molecular cancer research》的論文,圖片也存在可疑的複製粘貼問題。
以下這篇發表在Nature Genetics上的論文中,塞門扎和來自猶他大學的Josef T. Prchal同為通訊作者。
Josef T. Prchal表示,「到目前為止,我無法找到第一作者Sonny Ang博士進行的原始X射線圖檢查。多年後,我對檢查該材料的回憶並不很有說服力;但是,我隱約記得我後來檢查了Ang博士的原始X射線圖,並且該圖可能是剪切和粘貼錯誤。」
這真的是驚掉了一眾吃瓜群眾的大牙。
頂級學者也 P 圖,學術圈好亂~真·科研以 P 圖為本?不會是被合作者坑了吧?
還有人擔心這不會成為史上第一個被撤銷諾貝爾獎的團隊吧~ 但至少現在吃瓜群眾們不必擔心,目前,2019 年獲獎的研究項目還沒有被質疑。韓通最關心的幾篇論文,也就是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上公示的兩篇「關鍵著作」,以及1993年發表於《生物化學學報》(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的論文Characterization of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 and regulation of DNA binding activity by hypoxia沒有被打假。在歷史上,諾貝爾獎還曾頒發給完全錯誤的研究、錯誤的結論,但也沒有過撤銷的先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