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諾獎得主涉嫌造假論文增至41篇,1篇已撤稿

  • 2020 年 10 月 23 日
  • AI

作者 | 劉琳

2020 諾獎剛過,2019 年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之一卻被質疑學術不端。

近日,著名學術打假網站 Pubpeer 曝光了一起嚴重學術造假,主角就是這位 201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之一 Gregg Semenza。
PubPeer 網站建立於 2012 年,它是一個鼓勵科研人員匿名對已發表的論文進行評論的網站,相當於一個科學論壇,只要學者擁有 PubPeer 的帳號,都可以對已發表過的論文進行評論,評論內容可以是批評、質疑、改進建議等。
因其網站上討論的多半是論文中捏造或是改造數據,或是有抄襲他人論文的情形,所以也被稱為打假網站。
該網站指出, 在 2001 年到 2018 年期間與他人合著的 38 篇論文中至少 32 篇論文涉嫌造假,其中有 29篇都是最近兩周陸續公布的。
截至10月22日上午,Pubpeer上曝出的爭議論文已增至41篇。

手段包括數據造假、一圖多用、P 圖等,甚至其得意門生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副教務長也牽涉其中。
由於在這些論文中,塞門扎都是通訊作者,因此對論文負有最終責任。
據科學網報道,中國低氧生理學領域教授韓通(化名)與塞門扎是合作者,他在收到消息之後,擔心塞門扎最早幾篇奠基性的文章也存在問題,「如果是真的,這將會引起整個領域的危機。」
「上世紀90年代初,塞門扎發現並探究低氧誘導因子HIF-1的一系列工作,是整個領域的基石。可以說,沒有塞門扎對HIF的發現,後續的研究都無從談起。」韓通說道。
網友嘩然:頂級學者也 P 圖?諾貝爾獎就這??

1

塞門扎是何人?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於 1956 年生於紐約,在哈佛大學獲得了生物學學士學位,於 1984 年獲得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的醫學博士學位,並在杜克大學接受了兒科專業的訓練。
1999 年,他成為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教授,並自 2003 年以來擔任約翰·霍普金斯細胞工程研究所血管研究計劃的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兒科、放射腫瘤學、生物化學、醫學和腫瘤學。
2008 年入選美國醫師協會和美國國家科學院。
2010 年獲蓋爾德納國際獎。
2012 年,塞門扎入選醫學研究所。
2016 年獲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
2019 年與彼得·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J. Ratcliffe)和威廉·凱林(William G. Kaelin)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獲獎原因是他們發現了細胞是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供應的。
可以說,諾獎的軍功章,塞門扎佔了一大半。
根據公開資料得知,20 世紀 90 年代初,塞門扎發現轉錄增強因子 HIF 的表達會隨著氧濃度的改變發生相應的改變,還可以控制 EPO 的表達水平。

隨後,在 1995 年,塞門扎進一步證實了 HIF-1(缺氧誘導因子 – 1)通過紅細胞和血管新生介導了機體在低氧條件下的適應性反應。

2019 年,他的團隊發現,HIF-1 所調控的基因能夠作用於線粒體呼吸,能夠指導細胞對缺氧狀況的特殊反應和心血管系統的變化。

所以,為了表彰其關於缺氧誘導因子1(HIF-1)的突破性發現(HIF-1是一種響應低氧水平而在細胞中打開或關閉某些基因的蛋白),他們獲得了2019 年諾貝爾生物學/醫學獎。
頒獎詞稱,該發現以及塞門扎其它的工作闡明了細胞中氧調節的分子機制。此項發現對於了解低氧水平在癌症,糖尿病,冠狀動脈疾病和其它許多疾病中可能起到的作用具有深遠的影響。

2

41篇論文被質疑,1篇已撤稿

果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那麼,證據何在?
在 PubPeer 上鍵入關鍵詞,不難發現其被質疑的文章接近 300 篇,其中就有十分之一來自塞門扎的團隊。

時間跨度從 2001 年到 2018 年,論文發表的期刊包括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PNAS、Cell Metabolism、Oncogene、Oncotarget、Cancer Research、JCI 等著名期刊。
而被質疑的原因是認為其存在數據造假以及 P 圖嫌疑。
以 2008 年發表在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上的題為 《Mitochondrial autophagy is an HIF-1-dependent adaptive metabolic response to hypoxia 》的文章為例,Google學術顯示該論文被引用次數高達 1405 次。

首先是圖片的複製粘貼痕迹明顯。
質疑者首先指出其論文中的圖片有多處是複製粘貼的,在這篇文章的 Fig. S6 中,存在筆刷擦除的痕迹。

而將圖片放大後,右下角還出現了三個大小相同的純白色圓點,大概率與人為修圖有關。

類似的,在圖片 Fig. 3B 和 Fig. 8A 中也有修圖的痕迹。

其次是一圖多用的問題。
質疑者指出,在 2008 年的這篇論文中,WT 組和 KO 組圖片高度相似。

此外,還有一篇被質疑的 7 年前的名為《 Procollagen lysyl hydroxylase 2 is essential for hypoxia-induced 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Molecular cancer research》的論文,圖片也存在可疑的複製粘貼問題。

截至22日,已有一篇文章撤稿。

有兩篇已勘誤或更正。

目前有三篇被質疑論文得到作者回應。

一位是塞門扎在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合作者、其中一篇論文的通訊作者Akrit Sodhi。

Sodhi承認有兩個影像被「無意地交換了」,但「這並不是在不同的實驗條件下使用重複影像的情況」。

最後,他表示「該無意錯誤並不影響從這個具體實驗得出的結論」。

另一位也是塞門扎的合作者、康奈爾大學威爾醫學院的Rajiv R Ratan。

他表示:「儘管有些圖片看起來幾乎相同,但它們並不是同一張圖片」「當初做這些工作的人已經離開實驗室很久了,但我們會回去驗證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以下這篇發表在Nature Genetics上的論文中,塞門扎和來自猶他大學的Josef T. Prchal同為通訊作者。

Josef T. Prchal表示,「到目前為止,我無法找到第一作者Sonny Ang博士進行的原始X射線圖檢查。多年後,我對檢查該材料的回憶並不很有說服力;但是,我隱約記得我後來檢查了Ang博士的原始X射線圖,並且該圖可能是剪切和粘貼錯誤。」

這真的是驚掉了一眾吃瓜群眾的大牙。
頂級學者也 P 圖,學術圈好亂~
真·科研以 P 圖為本?
不會是被合作者坑了吧?
還有人擔心這不會成為史上第一個被撤銷諾貝爾獎的團隊吧~
但至少現在吃瓜群眾們不必擔心,目前,2019 年獲獎的研究項目還沒有被質疑。
韓通最關心的幾篇論文,也就是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上公示的兩篇「關鍵著作」,以及1993年發表於《生物化學學報》(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的論文Characterization of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 and regulation of DNA binding activity by hypoxia沒有被打假。
在歷史上,諾貝爾獎還曾頒發給完全錯誤的研究、錯誤的結論,但也沒有過撤銷的先例。
3

網友:外國的月亮也不香了

學術造假這事本身不新鮮,但這事發生在諾獎得主身上就是一件大事,吃瓜群眾的討論聲音自然也不會少。
知乎網友@阿諾就認為:
在生命科學界,為了發 paper 修飾數據的人,如果說是百分之百,那一定是多了;但如果說是百分之九十九,那一定是少了。注意我不是特指此次疑似翻車的諾獎得主,也不是特指中國人。我是指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醫學界科學家,特別是歐美大牛圈,那是改數據的重災區。
認證為 BioArt 生物藝術官方帳號則認為此次造假行為基本實錘,並援引了 William G. Kaelin 在獲得拉斯克基礎醫學獎之後在 Nature 上發文的文章觀點:

論文需要簡化結論與主題,以更穩健和可靠的數據使論文更加可信。
也有網友調侃稱:外國的月亮終究是不香了。
但最終的結果如何,現在依舊未定論。
參考資料:
  • //www.zhihu.com/question/425911838/answer/1530280302
  • //pubpeer.com/search?q=gregg+semenza
  • //forbetterscience.com/2020/10/07/gregg-semenza-real-nobel-prize-and-unreal-research-data/
  • //www.hopkinsmedicine.org/profiles/results/directory/profile/0800056/gregg-semenza
  • //mp.weixin.qq.com/s/I8ReKhsCu22XbzRh8jbZcw

[贈書福利]

在10月19日頭條專訪吳軍:未來10年,AI的發展方向是應用,不會出現重大的理論突破留言區留言,談一談吳軍博士對你的啟示,或你對資訊技術發展的理解。

AI 科技評論將會在留言區選出 10 名讀者,每人送出《資訊傳》一本。

活動規則:

1. 在留言區留言,留言點贊最高的前 10 位讀者將獲得贈書。獲得贈書的讀者請聯繫 AI 科技評論客服(aitechreview)。

2. 留言內容會有篩選,例如「選我上去」等內容將不會被篩選,亦不會中獎。

3. 本活動時間為2020年10月19日 – 2020年10月23日(23:00),活動推送內僅允許中獎一次


NeurIPS 2020論文接收列表已出,歡迎大家投稿讓更多的人了解你們的工作~

點擊閱讀原文,直達NeurIPS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