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打開(二)—標準流程

  • 2020 年 10 月 22 日
  • 筆記

APP打開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在互聯網時代,在APP遍地的時代,APP打開是每一個APP的必經之路,今天我想通過以下幾點來闡述APP打開的標準流程,給這個話題寫一點自己的見解。

  1. APP打開現狀
  2. 標準打開流程及詳解

APP打開現狀

C端用戶目前關於APP打開這塊,基本上已經同質化了,形式大同小異,你抄我我抄你抄來抄去也差不多,就連在用戶體驗上面,只要不偷懶,也能做的差不多。按照需要註冊登錄和不需要註冊登錄簡單將APP的形式分為兩類。

需要註冊登錄的APP

目前需要註冊登錄的APP是市場的主流,對於公司來說,註冊登錄意味著用戶擁有了一個唯一標識ID,意味著公司與用戶建立了一個聯繫,有利於公司刻畫用戶畫像、分析用戶行為及通過各種手段提升用戶粘性和進行營銷。對於用戶來說,註冊之後意味著賬戶裡面的資訊屬於自己,會有一種擁有它的心理暗示,但同時也會有資訊泄露和被偷窺的擔憂。電商類、社交類都是典型的需要註冊使用的APP類型。

需要註冊登錄的APP又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強註冊型的APP,必須要註冊才能夠進入首頁,比如平安好醫生:

 

 

 

 

 

 

 

 

 

 

 

 

 

 

 

 

 

 

 

 

 

 

 

 

 

 

 

 

 

 

另一類是弱註冊型的APP,不註冊也能夠正常進入首頁進行體驗使用,但涉及到帳號相關的功能則必須進行登錄。比如知乎:

 

用戶註冊對於公司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但對於用戶來說可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尤其是一些強註冊類APP對於用戶的體驗是非常不好的,在未見其貌的情況下就要求我交出自己的私人資訊。我用過的強註冊類APP用戶體驗比較好的就是杏仁醫生,可以先進行全方位的體驗,模擬一個真實醫生日常的使用,如下所示:

 

不需要註冊登錄的APP

所有功能都是開放性的,想用即來,用完即走。這一類APP目前在市場上來說是比較少見的,比如柴扉。打開APP之後,不需要註冊登錄,就可以隨意使用裡面所有的功能。但在當前註冊遍地的環境中,不註冊的APP是否符合用戶的使用習慣,會不會讓用戶覺得沒有歸屬感?比如當用戶看到一個好的內容想要收藏的時候,發現無處可放。在用戶心智已經形成的情況下,採用不註冊登錄的極簡模式策略還優不優值得我們再好好思考一下。

 

 

 

 

 

 

 

 

 

 

 

 

 

 

 

 

 

 

 

 

 

 

 

 

 

 

 

 

凡事都具有兩面性,我們應當一分為二的去看到註冊登錄這件事情,但不論採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做APP打開,C端產品都應當以用戶體驗為先。

 

標準打開流程及詳解

需要註冊登錄的APP標準打開流程如下:

 

新用戶和老用戶打開的流程有所差別,而老用戶卸載重裝之後和正常使用的老用戶在打開上又有一定的出入。新用戶注重激活,而老用戶注重的是留存和二次激活。

存在體驗模式的強註冊類APP和弱註冊類型的APP可以跳過登錄註冊頁直接進入首頁。

不需要註冊登錄的APP標準打開流程如下:

 

不需要註冊登錄的APP則沒有新老用戶的區分,不論是哪種類型的客戶進來,都是這樣一套標準流程。

我們來詳細看一下上面提到的一些頁面。

開屏頁:一般為APP啟動時的緩衝頁面,防止APP打開之前為空白,一般頁面設計主要元素為產品名、logo和公司名。

廣告頁:一般為倒計時方式的一個廣告展示,可跳轉。

註冊登錄頁:目前微信、支付寶、QQ一鍵登錄的方式用的比較多,手機號註冊登錄也比較常用,建議採用註冊登錄一體的方式,未註冊用戶默認先註冊再登錄,不要讓用戶自己再去回憶自己是有沒有帳號、該用註冊還是用登錄。

其他還可能涉及到的頁面引導頁,該頁面一般用以對新用戶做產品介紹的,但引導頁頁面切忌過多,每一個頁面都應當具備能夠「立即體驗」的功能,而不是必須要將所有頁面挨個點一遍,如果能夠盡量精簡內容在一個頁面上更好。

寫在最後:APP打開作為一個APP的門臉,要儘可能的在滿足業務的基礎上著重強調用戶體驗,做一個60分的打開簡單,但要做一個100分的APP打開,就需要好好琢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