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聚餐致9人死亡:元兇酸湯子到底有多毒

10月5日,黑龍江雞東縣某家聚餐引發中毒,至10月19日已導致9人死亡。這9名家庭成員全部食用了一種叫酸湯子的食物,聚餐過後,陸續出現了身體不適,最終造成食物中毒的悲劇。經警方調查後,這次事件初步定性為由椰毒假單胞菌污染產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家庭聚餐致9人死亡:元兇酸湯子到底有多毒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微博截圖

家常小吃為什麼會中毒?

酸湯子,又稱湯子、碴子,是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的一種粗麵食,口感細膩爽滑,深受人們喜愛。

本是家庭常見的小吃,怎麼引起中毒呢?經流行病學調查和疾控中心取樣檢測後,在酸湯子的原始食材玉米面中檢出高濃度米酵菌酸,同時在患者胃液中也檢測出這種物質。

米酵菌酸是一種致死率非常高的毒素,流行病學統計發現米酵菌酸毒素的死亡率在50%以上,至今沒有特效藥。病情及愈後情況與攝入的毒素量有關,一般來說,攝入的毒素越多,癥狀就會越嚴重。中毒的人輕則噁心、嘔吐、腹瀉、頭暈、全身無力,重則出現黃疸、肝腫大、皮下出血、嘔血、尿血乃至抽搐、休克昏迷等癥狀。

這種強毒性的毒素是食物上的一種病原菌——椰毒假單胞菌引起的,椰毒假單胞菌能生長在很多地方,不少食物都是能養育它的「沃土」。但椰毒假單胞菌的生命力不強,很容易被高溫、紫外殺線死。

但這種病原菌生成的米酵菌酸可就不一樣了,米酵菌酸性質極為穩定,一般的高溫、蒸煮都不能降解它,所以食用該毒素污染的食物人或動物中毒,重者可致死亡。

家庭聚餐致9人死亡:元兇酸湯子到底有多毒
△米酵菌酸結構式(黃建立. (2010). 銀耳微波真空乾燥機理及品質特性的研究.福建農林大學)

比如家常的黑木耳、白木耳、銀耳,以及玉米面和臭米面(由玉米、高粱、小米等糧食以水浸泡發酵製成,常見於東北地區),如果發現食物不正常地發粘、流水、有異味,在用這些食材做食物時,千萬不要再吃,以免因小失大。

怎樣預防中毒?

1. 盡量不要自制發酵食品。

各種自製發酵食品如果沒有經驗,拿捏不好發酵時長,很容易造成污染,因此不建議大家隨便嘗試自製。

比如,鹹菜、泡菜、自釀酒等,由於受知識水平和經驗的限制,很多人並不能把控風險。就酒釀酒來說,工業生產更符合相應的安全標準,一些對身體有害的殘留物會更可控。

2. 要自制,先學食品安全。

實在要自制的話,應保持環境清潔衛生、通風乾燥,不要用霉變的玉米等原料製備發酵。貯藏環境要通風防潮,不要直接接觸土壤,防止污染。

3. 不要購買和食用鮮銀耳,發泡干木耳和銀耳要注意衛生。

干銀耳或木耳一次不要泡發太多,要選購乾淨的,泡發前先洗凈,泡發過程中勤換水,即泡即吃,最好不過夜,不給椰毒假單胞菌繁殖的機會。而且,泡發的容器、環境也都應該盡量乾淨。如果出現發粘、變臭等,要多加留意。

蝌蚪君小貼士:

很多人不愛浪費食材,有一點的霉變或發芽也不在意。節約固然重要,但更應該建立科學的飲食習慣。保存食材留待「慢慢吃」、吃剩飯剩菜這種節約,還不如烹飪合理份量、讓每一餐都儘可能新鮮、豐富,更科學健康。

家庭聚餐致9人死亡:元兇酸湯子到底有多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