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班D9

2020.10.16星期五  正式班D9

一、vmware workstation的使用

  1. 虛擬機管理軟體

    1. 定義

      虛擬機(Virtual Machine)軟體是一套特殊的軟體,它可以作為作業系統獨立運行,也可以運行在系統之上。

    2. 作用

      在一台電腦上安裝虛擬機軟體後,就可以模擬若干台相對獨立的虛擬pc設備。

      每台虛擬的pc設備上安裝運行作業系統,運行遠程服務,與真實電腦幾乎無差別。

    3. 使用流程

      1. 使用前首先在電腦上安裝虛擬機軟體(Windows:VMware,mac:VMware Fusion)
      2. 通過安裝的需虛擬機軟體創建一個或多個虛擬機系統(虛擬的電腦設備)
      3. 在虛擬的電腦設備上安裝作業系統並進行啟動配置,最終實現在一台電腦上同時運行多個虛擬機設備系統
    4. 用處

      用這些虛擬的系統連城區域網用來部署網站集群架構等更深層次的運維技術

  2. 安裝作業系統

    1. 配置

      1. CPU:選擇虛擬機對應的CPU的顆數,以及每個CPU的核數,默認都是1

      2. 記憶體:至少大於512MB,最好1GB(否則安裝系統可能會報錯)

      3. 硬碟:6~8G硬碟空間即可(可選10G)

      4. 網路:有Bridgeed(橋接)、NAT、Host-only(僅主機)3種

        1.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網路地址轉換)

          1. NAT模式是比較簡單的實現虛擬機上網的方式,是通過宿主機(物理電腦)上網和交換的。
          2. 虛擬機的網卡是連接到宿主機的VMnet8上的,此時系統的VMware NAT Service服務就充當了路由器,,負責將虛擬機發送到VMnet8的包進行地址轉換後發送到實際的網路上,再將實際網路上返回的包進行地址轉換後通過VMnet8發送給虛擬機。
          3. VMware DHCP Service負責為虛擬機分配IP地址。

        2. Bridged(橋接模式)==》橋接到本地物理網卡

          1. 橋接模式可簡單理解為通過物理主機網卡架設一座橋,從而連入實際的網路中。因此虛擬機可以分配到與主機相同網段的獨立IP,所有網路功能和真實電腦幾乎完全一樣。橋接模式下的虛擬機和網內真實電腦所處的位置是一樣的。

          2. Bridged模式下虛擬機直接連到實際網路下,邏輯上與宿主機沒有聯繫。

          3. Bridged網路類型特別適合區域網環境,其優勢是虛擬機像一台真正的主機一樣,缺點是可能會與其他物理主機IP衝突,並且在與宿主機交換數據時都會經過實際的路由器。

          4. 在不考慮NAT模式時,就選用橋接模式,橋接模式下換了網路環境所有虛擬機IP都會受影響。

        3. Host-only(僅主機)

          1. 在Host-only模式下,虛擬機的網卡會連接到宿主機的VMnet1上

          2. 宿主機不會為虛擬機提供路由服務,因此虛擬機只能與宿主機通訊,不能連接到實際網路上,無法上網。

    2. 硬碟分區

      1. 常規方案(網路集群架構種某個節點伺服器,數據多份或不重要)

        /boot:存放引導程式,300~500MB建議500MB

        swap:虛擬記憶體,105~2倍記憶體大小,最大8G

        /:根,存放所有數據,剩餘空間都給根

      2. 資料庫及存儲角色的伺服器(即有大量重要數據的業務)

        /boot:存放引導程式,300~500MB建議500MB

        swap:虛擬記憶體,105~2倍記憶體大小,最大8G

        /:根,50~200G,只存放系統相關文件,網站業務數據不放在這裡

        /data:剩餘硬碟空間大小,放資料庫及存儲重要數據(data也卡叫別的名字)

      3. 大門戶網站,大型企業

        /boot:存放引導程式,300~500MB建議500MB

        swap:虛擬記憶體,105~2倍記憶體大小,最大8G

        /:根,50~200G,只存放系統相關文件,網站業務數據不放在這裡

        剩餘空間不分區,保留,將來分給部門由他們分配

      4. LVM(在線調整分區大小)

        1. 性能差
        2. 沒必要
      5. 作業系統軟raid(不要用)

        1. 性能差,無冗餘
        2. 生產場景使用硬raid
  3. 安裝系統後的優化

    1. 安裝包最小化原則,即不需要或不明確是否需要的就不安裝,以最大程度確保系統安全

    2. 安裝過程中漏掉的包可以後期補上

      yum groupinstall “Compatibility libraries” “Base” “Development tools”

      yum groupinstall “debugging Tools” “Dial-up Networking Support”

      可以通過yum groupinfo包查看具體安裝的組件

    3. 查看選包的情況

      1. yum grouplist
      2. 能看到我們的選擇和系統默認安裝的額外的軟體包組
      3. 不要使用yum的刪除功能刪除軟體(會刪除相關依賴造成意外問題)
    4. 安裝系統補裝工具命令

      1. 安裝系統後會有一些基本工具沒裝,可以根據需求yum來下載安裝(用什麼裝什麼)

        yum -y install tree nmap sysstat lrzsz dos2unix telnet bash-completion bash-completion-extras vim lsof net-tools rsync ntpdate nfs-utils

      2. 需要更新修補程式

        yum update

    5. 配置網路

      setup命令–>Network configuration–>Device configuration–>ens33–>配置依次點擊ok–>”save”–>Save&Quit–>Quit

      實際修改為/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s33

    6. 創建快照

  4. 遠程連接

    1. Windows:xshell
    2. Mac:iTerm2(第三方)/Terminal(自帶)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