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2發布 蘋果卻遭遇尷尬一幕!華為下周發布會穩了
十年前的2010年,時任蘋果CEO 史蒂夫·喬布斯最後一次登上蘋果新品發布會的舞台,發布了第4代iPhone——iPhone 4,發布之後,其經典設計被譽為「新一代能夠改變一切的革命性產品」。
十年後的今天(10月14日),現任蘋果CEO蒂姆·庫克發布了外觀與iPhone 4類似的,全新一代iPhone——iPhone 12,4種杯型、全系5G、方邊回歸、光學雷達、中國北斗等諸多配置拋出。
臨近發布會尾聲時,蘋果(NASDAQ:AAPL)股價跌幅一度達到3.6%。截止13日收盤其股價下跌2.65%至121.10美元,最新市值20711億美元,較前一日蒸發565億美元(約合3811億人民幣)。
從市場的這一表現來看,或許資本市場對蘋果這場發布會的表現依舊不滿意。
庫克接管蘋果之後,外界對其褒貶不一。
有人持反對態度,庫克是蘋果的「罪人」,喬布斯時代的那種打動人心的東西已逐漸消逝。但更多的是對這家世界上最具價值的公司的稱讚、仰望,庫克讓蘋果更受大眾接納和喜愛,也讓這家公司更有錢,更偉大。
2萬億美金的市值蘋果,駛向何方?
史無前例,一口氣發布四種杯型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iPhone12一下子發布了史上最多的型號,從小杯一直到超大杯。可分為兩大序列,一是由iPhone 12 mini、iPhone 12組成的次旗艦,另一組是由iPhone 12 Pro、iPhone 12 Pro Max組成的旗艦系列,每組基本就是螢幕大小的區別。
不得不說,由三星、華為等Android陣營率先開啟的多旗艦戰略,蘋果也已經掌握的爐火純青了。
由於前期早已曝光殆盡,iPhone12的外觀設計不出意料的致敬了喬布斯的iPhone4,採用了平直的倒角設計。
機身材質方面,四款機型均採用了全新打造的超瓷晶面板,增強堅固性的同時可保證透明度,可達4倍的抗跌落能力。
不同的是mini、12採用玻璃背板搭配鋁金屬邊框,擁有黑色、白色、紅色、綠色、藍色五種配色。Pro、Pro Max則是亞光玻璃背板搭配不鏽鋼邊框,銀色、石墨色、金色、海藍色四種配色。
螢幕方面,相比iPhone 11系列,12全系採用OLED面板,超視網膜XDR顯示器,延續了劉海全螢幕,支援HDR、原彩顯示、DCI-P3廣色域、1200尼特峰值亮度。
尺寸上,mini、12、Pro、Pro Max分別為5.4英寸、6.1英寸、6.1英寸、6.7英寸。iPhone 12 mini也成為了全球最小、最薄、最輕的 5G iPhone,重量僅有133g。
性能方面,iPhone 12全系搭載了A14處理器,採用台積電5nm製程,集成了6核CPU(2大4小)、六核GPU,蘋果表示性能比A13高出50%,可媲美主機級別的遊戲性能。
在iPhone12乏善可陳的亮點中,5G和攝影機可以說是此次最大的升級了。
蘋果雖然是最後一家推出5G手機的主流廠商,但有可能是目前做的最好的。iPhone12除了支援常見的Sub-6G頻段之外,還支援毫米波5G,領先於目前絕大多數的5G手機。
蘋果表示,iPhone 12的下行速率可以超過3.5Gbps,峰值可以達到4Gbps,而Sub-6G頻段通常在2.3Gbps以內。此外,iPhone 12還支援Smart Data智慧切換技術,類似於中國手機廠商的網路切換技術,可達到節電的目的。
由於採用了高通驍龍的基頻方案,iPhone 12也正式加入了對中國北斗定位的支援。
在攝影機上,可以說是體現蘋果刀法最為精準的地方了。
mini、12後置搭載1200萬像素雙攝,主攝F1.6光圈,7P鏡片,超廣角鏡頭F2.4光圈、120度視角,5P鏡片。
Pro、Pro Max後置三攝,增加了一顆1200萬像素長焦鏡頭,採用6P鏡片,Pro支援4x光學變焦,Pro Max則支援5x光學變焦。
兩款Pro機型還增加了LiDAR光學雷達,可以在低光環境下自動對焦,同時適用於影片和拍照。蘋果宣稱,在弱光條件下,對焦速度可提高6倍,還可用於提高夜間模式人像拍攝的深度。
值得注意的是,iPhone 12全系取消隨機附送EarPods耳機和祖傳的「五福一安」充電頭,只有一根USB-C/Lightning數據充電線,官方給出的理由是為了環保。
在充電上,蘋果還特別發布了 iPhone 12 搭載的全新升級的無線充電系統 MagSafe,採用充電磁吸的設計,最高可提供15W的充電功率,同時兼容現有Qi標準的設備。
在售價上,這次蘋果罕見的便宜了。iPhone 12 mini和iPhone 11上市價保持完全一致,iPhone 12 Pro對比iPhone 11 Pro的三種配置分別便宜了200元、700元、700元,iPhone 12 Pro Max對比iPhone 11 Pro Max則分別便宜了300元、800元、800元。
同時,蘋果也對iPhone系列進行了調整,iPhone 11價格降低至4799元起步,iPhone XR、iPhone SE依然保留,取消iPhone 11 Pro。自此,蘋果完成了從iPhone SE的三千元價位到iPhone 12系列最高萬元的產品布局,可以說對Android陣營的旗艦機造成了不小的壓力。
主打音質和智慧交互,最便宜的HomePod登場
除了iPhone12之外,蘋果還帶來了擁有真香價的HomePod mini。
HoimePod mini擁有深空灰、白色兩種顏色,整體機身採用球形設計,網狀織物外殼,搭載了一個全頻單元、兩個低頻無源單元以及一個聲波導裝置,同時支援360度音頻播放。
HomePod mini搭載蘋果 S5晶片,每分鐘可以掃描180次音頻頻率,支援「計算音頻」功能,並進行實時優化。
在智慧交互上,HomePod mini與搭載U1晶片的設備(iPhone11、12系列和Apple Watch Series 6)靠近時就可以進行交互,例如可以播放Apple音樂等。
目前,Siri在超過10億台設備上運行,每月處理超過250億次請求。用戶可以通過HomePod Mini直接獲取每天的日程表、日曆、天氣和提醒,還可以通過語音命令識別家中不同成員的聲音。
HomePod mini還提供了一個新的對講模式,通過多個設備的聯動,用戶可以向不同的房間發送語音消息。
針對智慧音箱的安全性,蘋果表示HomePod Mini具備強大的加密特性,用戶可以自由選擇是否保存語音文件。
HomePod mini 中國售價 749元,僅為現款HomePod 售價的三分之一,將從11月6日起接受預訂,11月16日發貨。
2萬億美金的蘋果,到底還有沒有創新?
不少人認為,蘋果已經沒有創新,它所用的技術早已經存在了,用代工、靠品牌、搞拼裝。諸如三攝、5G等技術,在目前很多Android機上已經司空見慣了,尤其在攝影機、跑分等數據對比中頻繁被華為等廠商「碾壓」。
蘋果在手機出貨量上也僅列第三。
今年7月,IDC發布全球智慧手機季度追蹤報告初步數據: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為2.784億部,同比下降16.0%。出貨量排名前五的廠商分別為:華為(5580萬部)、三星(5420萬部)、蘋果(3760萬部)、小米(2850萬部)和OPPO(2400萬部)。
但摩根士丹利分析師Katy Huberty在報告中寫到:「我們預計今秋髮布會將成為近幾年中最重要的iPhone發布會。」分析師根據模型預測,蘋果2021年iPhone出貨量將同比提升22%至2.2億台。
首先從設計創新來看,在今晚發布的iPhone12上,把原本用在十年前的設計還原,你可以說它是復古,也可以說是「炒冷飯」。
消費者對手機創新的最大訴求,外觀必然是首要的。從iPhone 3G開始,蘋果數代機型都引領著時代的更替。但近兩年,「沒有改變外觀,就是沒有創新」的聲音也纏繞著包括蘋果在內的眾多手機廠商。
對於這個問題,蘋果CEO庫克在接受騰訊新聞採訪時回答道:「創新並不一定是改變,而是做得更好」,如果外觀的改變能帶來更好的功能、更好的手感或者更好的尺寸,那麼蘋果願意改變外觀。但如果為了改變而改變,那就會失去對於真正創新的專註。
iPhone 12從外觀上來看,似乎是向iPhone4、5代致敬。機身邊緣不再圓潤、而是採用偏向菱角的設計。材料上,雖然也是金屬邊框+雙面玻璃,但它採用了超瓷晶蓋板玻璃,官方介紹抗跌落能力提升了4倍。
另外一個變化就是尺寸。之前傳聞的縮小版iPhone 12 mini也來了,5.4英吋螢幕,機身更小巧,是目前全球最輕薄的5G手機。與iPhone 12相同的硬體,包括處理器、OLED螢幕幕、拍照等全部都是同款,除了電池。
再看對於新技術的嘗試,今年3月,蘋果突然給新款iPad Pro的攝影機模組裡配置了光學雷達掃描儀(LiDAR),可以對5米之內的物體進行精確的3D掃描,這項在自動駕駛汽車中廣泛使用的感知技術罕見地出現在手機上。
正如喬布斯曾說的:「不要問消費者想要什麼,一個企業的目標就是去創造,那些消費者需要但無法形容和表達的需求。」
這次iPhone 12引入LiDAR光學雷達,最直接的用途就是增強拍攝及AR應用的能力,在日常應用中受益最大的當屬拍攝能力的提升。光學雷達解決的是拍攝中對焦的部分,不僅對焦的精度更高,甚至在完全黑暗的地方完成對焦。
還有無線充電Magsafe技術,根據蘋果表示,iPhone12新增了兩個感測器,能夠更好地識別無線充電設備,並且能夠提供最高15W的無線充電功率。同時,MagSafe還加入了充電磁吸設計,能夠更加快速精準地進行無線充電。
對於這些新技術的應用,其實蘋果不是第一個,尤其是無線充電,國產品牌在充電速度和續航能力上早已碾壓蘋果,電商平台上的第三方配件也是百花齊放。那麼到底蘋果為何還要進入這個領域呢?
實際上,整個生態帶來的用戶體驗的一致性,是蘋果最大的優勢。簡而言之就是,雖然硬體不是最強的,但用起來它會是最爽的。
最後從產業鏈的角度看,蘋果既是助推者,也是獨裁者。
諸如光學雷達這一新技術衍生而來的產業鏈。蘋果在出貨量如此巨大的設備上「強賣」光學雷達,也能一定程度上催熟供應鏈,生產規模起來後,硬體成本也就降低了。在AR領域也是如此,先建立硬體層的基礎,才能培養出軟體服務的應用生態,從而帶動消費,促進新行業的良性地循環發展。
其次,蘋果在加強產業鏈的把控能力。比如之前蘋果用Intel的基頻,算是蘋果制衡高通的手段,但最後訊號差的問題成為iPhone的詬病。於是,蘋果斥資10億美金收購了Intel的通訊基頻部門。雖然短期內無法看到自研5G基頻的iPhone,依舊要靠高通來供貨。但自研,是蘋果未來的必經之路。
除了自研通訊基頻,蘋果還在自研處理器、自研螢幕。
例如在處理器上,日前的WWDC開發者大會上,蘋果正式宣布將Mac遷移到自研的Apple Silicon處理器上,基於ARM架構,由此告別Intel x86架構。
在螢幕上,蘋果iPhone 12系列新機OLED螢幕幕主要供貨商是韓國三星顯示,國產的京東方為二供,顯然蘋果不會產能命運交給競爭對手。
據外媒消息,蘋果計劃投資3.3億美元在中國台灣建廠,為未來的iPhone、iPad、MacBooks和其他設備生產LED和MicroLED顯示器。Mini-LED和Micro LED螢幕相對於LCD和OLED顯示器的更薄、更節能。例如,MicroLED螢幕的功耗只有LCD顯示器的十分之一,色彩飽和度接近OLED。
在被問及蘋果是如何保持創新力,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庫克曾向騰訊新聞表示,蘋果最大的優勢其實是整合。這種基於軟體、硬體與服務的創新,是其他廠商所不具備的。
庫克還表示,有些廠商可以打造作業系統,有些廠商負責製作手機晶片,有些其他的廠商則是製作手機。但他們都沒有辦法將這三個方向真正地整合在一起,從而給用戶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這也是蘋果最大的不同之處。
寫在最後
與往年一樣,在蘋果iPhone發布會之後,華為將在隨後的新品發布會中「碾壓」前者。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10月10日在微博上宣布,10月22日將發布華為Mate 40系列,這也是9月15日晶片斷供後的絕版機型。
號稱「史上最強大」的華為Mate,與全面5G的iPhone,終將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