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理財之指數基金篇

  • 2019 年 11 月 8 日
  • 筆記

投資者有一個著名的賭局,出名的原因是股神巴老爺子的參與。 2007年,巴菲特跟某對沖基金的基金經理打賭,賭注為100萬美元,贏家將把賭注捐贈給慈善機構。

相約從2018年初開始,對沖基金經理任意挑選主動基金組合,巴菲特選標普500指數基金,看未來10年誰收益更高。最終結果在2017年揭曉,標普500年化收益率7.1%,但同期基金經理挑選的基金,收益率只有2.2%, 主動投資完敗於被動投資。

2019年迄今,伯克希爾的股票表現遠遠落後於標普500指數,過去5年和10年的表現也落後於市場。截至11月2日收盤,伯克希爾的股價今年上漲了5.7%,低於同期標普500指數22.3%的漲幅

 

兩個案例都看到神奇的指數基金的身影。那麼什麼是指數基金呢?

 

顧名思義,指數基金就是以指數成份股為投資對象的基金,目標是取得與指數大致相同的收益率。買某個指數基金份額,它買的不是某一隻股票,而是買的一籃子股票來跟蹤對應的指數。

指數基金可以分為兩類:

1)      被動指數型基金,策略是買指數裡面的全部股票,希望獲得和指數一樣的收益。比如說天弘滬深300指數A(000961),完全就是被動跟蹤滬深300指數。

2)      增強指數型基金,大部分錢買指數里的絕大部分股票,少量的錢可以投資股指期貨,股權,或者其他指數裡面的成分股,希望獲得比指數更高的收益。比如說景順長城滬深300增強(000311).

 

指數基金很好的把風險給分散了,股市裡面經常有黑天鵝事件,運氣不好就有可能碰上,目前中國股市的漲跌停限制,一旦攤上,逃命都是個問題,等真正能出手時,已經是幾個甚至十幾個跌停板之後的事了。但是如果購買滬深300這個寬基指數,裡面包含300隻股票,就算裡面有黑天鵝,影響也不大,況且指數基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調整一些成分股,調出績差股,垃圾股等,調入績優股。確保指數裡面成分股乾淨,基本面良好,有持續發展的潛力。

 

指數基金定投是目前公認的大概率賺錢的投資策略,非常適合上班族,每個月定投一到兩次,買指數基金就是買國運,巴菲特之所以能贏那個賭局,下圖顯示美股自08年金融危機後,持續走了十年的慢牛行情,在牛市行情裡面持股不動才是王道,而那些不停上車下車,浪費了大量手續費不說,還容易踏空一段行情,非常不合算。

說到這裡,有讀者會問那麼怎麼定投指數大概率會賺錢呢?

我們假想兩個場景,投資者賈茹和何必決定開始每個月定投2000元,決定定投一年。

 

賈茹似乎運氣有點差,剛剛加入定投一族,基金凈值就開始跌跌不休,最慘的時候相較第一次買點暴跌了50%,因為定投用的是閑錢,加上指數基金止盈不止損地原則,硬抗到了年底。

何必看起來是人生贏家,剛買就碰上小牛行情,基金凈值月月走高,賺的盆滿缽滿。

我們還是來算一下,投入一樣都是24000,賈茹同學的最後市值31643.56 * 1.1 = 34807.92,而何必同學的最後市值是16327.8 * 2.1 = 34288.38,看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這就是定投的魔力,俗稱微笑曲線

 

考慮定投的時間分散性,那麼是不是指數定投就完全不需要擇時了?

這種說法對也不對,對的原因是微笑曲線,股市單邊上漲或者下跌的時間都不長,絕大部分時間其實是在震蕩上行或者下行。不對的原因則是你的承受力有多大,大白話就是你能熬多久?假如微笑曲線的左邊特別長,比如1年,2年,甚至3年,就算不繼續下跌了,但是它不漲,仍然走不出微笑曲線,那麼說明一開始的買點估值太高了,有可能是牛市最高峰殺入,然後在漫漫熊途中不斷補倉,這個時間段比較磨人,極有可能大部分人都是忍受不了漫無邊際的下跌而割肉離場。

 

 

筆者的建議是還是要注意一下估值,儘可能在估值合理,最好是低估的時候分批買入,高估的時候一次性賣出或者分批賣出都行。這樣時間成本也低,底部區間磨底,耐心等待行情反轉走出微笑曲線。

從下圖2019年11月4日的數據看出,目前的中證500,上證50估值狀態明顯低估,滬深300估值從周期看其實也算正常偏低,那麼現在其實就是個好的時間點開始定投。

 

投資圈裡面有句話說的好,好貨只要買的足夠便宜,你還怕賣不出去嗎?

春秋時期商業大亨范蠡曾說過,“水則資車,旱則資舟,以待乏也。“這和巴菲特經典名句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別人恐慌的時候,我貪婪;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慌“。那麼在眾人恐慌的時候開始分批定投指數大概率是個賺錢的買賣。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職場聞道

程式設計師出身的職場老兵,至今工作13年+,擅長團隊建設和管理,心理輔導,分析職場各種疑難雜症問題。公眾號取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專註分享職業發展,職業規劃,職場人情冷暖,百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