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體」新驅動,基因檢測行業走向交叉應用
- 2019 年 11 月 7 日
- 筆記
文|曾響鈴
來源|科技向令說(xiangling0815)
在孟德爾定理被發現以來,人類便一直在深化對於基因的探索與認知,期望通過基因檢測來解答生命的奧秘,以此為人類提供專業服務。
於是,隨著基因檢測技術的深入發展,在今天,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基因檢測項目走出了實驗室,進入普通大眾的視野,呈現出大眾化、商業化的趨勢。
在這個過程中,圍繞著基因檢測這項基礎服務,一大批新興企業開始在這個領域湧現,如國外的Ancestry、Helix、23andMe,或中國的華大基因、聖湘生物、安我基因等等。
正是這些商業角色的出現,基因檢測產業在技術、服務、產品等模組不斷完善,開始在商業應用下爆發出驚人的市場潛力,成為新的產業熱潮。
基因檢測行業的熱潮,離不開「三位一體」的驅動

根據中投顧問對中國基因檢測市場的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基因檢測市場規模達到了158億元,同比增長23.4%。據預測,未來五年(2019-2023年)年均複合增長率依舊可以保持在29.18%左右,屆時2023年的市場規模可高達738億元。
而消費級基因檢測作為其中的一個重要應用領域,更有望在未來五年內迎來幾何狀的高速增長期。據億歐智庫預測,在2019年-2022年,該市場的消費者規模將從350萬增長至5500萬,核心圈層的消費轉化率高達90%。
當然,新興產業熱潮的背後,不僅是技術條件的創新突破,更有市場環境趨於成熟的保障,為資本、服務、產品等多個環節奠定基礎。
那麼,其背後的發展邏輯便不難理解,理應離不開「三位一體」的市場驅動因素,主要呈現出三個明顯的訊號。
其一,市場需求的逐步釋放。所謂市場驅動的背後必然是需求側的拉動。據國家統計局2018年公布的數據顯示,全民恩格爾係數為28.4%,比上一年下降0.9個百分比,國民生活品質正在提高。同時,伴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增強,健康消費觀升級,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自身的身體健康、營養情況等深層次需求。
而消費主體年輕化也成為消費級基因檢測市場的增長原因之一。80後、90後作為當下的消費主力軍,更樂於嘗試新鮮事物,且渴望認知自己,而基因檢測的手段很好的滿足他們對自身遺傳和身體健康資訊的好奇心,這直接促進了消費級基因檢測產品多樣性發展。
其二,技術的不斷創新突破。技術的背後直接影響的便是產品進入市場的成本。事實上,消費級基因檢測在商業領域引爆的關鍵因素就在於檢測的技術突破促使成本降低,逐漸使得該項服務被大眾消費所接受。

如NHGRI調研所示,在2000年,測試一個人的基因組需要花費1億美元,而2017年的價格已經降到1千美元左右。此外,二代測序技術的應用,其邊合成邊測序的特點,能一次並行幾十萬條至幾百萬條DNA分子的序列測定,足以讓測序成本大幅降低,這直接推動基因檢測行業在商用領域的規模擴大。
其三,民間資本的入駐與驅動。商業化的過程離不開資本市場的博弈。現階段的基因檢測行業在大熱潮之間吸引了諸多民間資本的入駐,極大的推動了整體行業的發展。
據數據顯示,2018年基因檢測行業的融資情況達到了53.6億元,前10個月便完成了45筆企業融資,在融資案例數量上同比增長73.1%,更有聖湘生物等11家企業獲得了億元以上的融資規模。此外,在2017年7月,基因檢測行業的翹楚華大基因更是在深交所敲鐘上市,據披露,前幾年其融資金額超過70億元,可謂炙手可熱。
可見,需求、技術與資本猶如三駕馬車,共同驅動,將整個基因檢測行業拉向商業化、大眾化的新應用階段,一時成為焦點領域。
兩線並軌,基因檢測行業走向交叉應用
或許也不難理解,基因檢測行業的大熱也確實正是人們對於基因檢測技術的期待。走出實驗室,進入商用領域,為消費者提供專業服務,是一項新技術發展的必經之路。

如今,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白熱化,整體行業的發展也開始進入「雙腿跑步」的階段,可以發現,是否擁有以下兩大特徵是當前消費級基因檢測企業能否「跑」出來的原因:
數據分析能力成關鍵
從宏觀層面來講,中國大多數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都處於A輪或者A輪以前,業務模式大都在研發和模型探索階段,部分公司僅涉及到層面較淺的基因研究領域,缺乏深度的數據解讀能力。
但是,隨著基因檢測行業發展即將到達爆發臨界點,大數據分析能力已然成為了公司進行規模商業化的關鍵要素。對於一家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而言,若是想要從單一的基因檢測業務向多元化的商業形態發展,向產業化的下游服務推進,AI大數據平台是必須的基礎保障。

以行業中可供參考的案例——安我基因來看。作為一個「鏈接美好生活」的生活方式服務平台,安我基因不僅在C端為母嬰消費者提供場景化基因檢測服務,而且在B端還希望能通過大數據平台為合作夥伴賦能。
為此,安我基因通過集合和存儲用戶的基因、行為、表型、身份等多維度個性化GBP™數據標籤,建立天罡™數據中台,並通過獨創的天罡™規則分析推薦演算法對多行業多場景下的大數據進行分析和應用,形成人-貨-場-基因精準匹配推薦。隨著用戶海量GBP™數據標籤的不斷增多和調整,天罡™將形成一套源源不斷更新的自循環智慧化分析系統,實現用戶和產品、場景下的精準鏈接,助力企業智慧化增長。
這不難理解,基因檢測作為一項入門技術,可以為C端用戶進行提供基礎的檢測服務,實現商業化的淺層應用。但若是繼續深化產業結構,向B端市場覆蓋,就必須得通過大數據對淺層應用所獲取的資訊、資源進行轉化,創造新的市場價值。
服務場景的垂直化
美國基因測序設備製造商Illumina曾表示,Illumina已經可以提供100美元成本的一個人類全基因組檢測,但是並未將這個產品推出,因為現在並沒有一個應用場景需要這麼大量的人類基因組。簡單來說,消費者需要的並不是一個大而全的基因檢測產品,而是會根據自身需求來進行篩選,有針對性的選擇基因檢測項目。
因此,企業如何把握消費者需求,找准應用場景,這將是未來獲得更大的市場增量的決定性因素。而根據用戶不同的消費場景來篩選與訂製適合的基因檢測項目,這考驗的不僅是企業在某個領域的專註程度,還有對該領域的客戶需求的精準判斷。
在行業內,針對垂直場景化開發產品的企業中,安我基因便是深耕母嬰領域的專註者。針對「新媽媽、新女性、新家庭」,安我基因設計開發了一系列基因檢測產品,包括兒童過敏、兒童營養、女性肌膚、女性體型管理、孕產健康等多個維度。

對此,在今年10月,安我基因更是將應用場景再次深度細分化,推出了一款幫助父母發掘孩子潛能的國風新產品——「國學六藝」。
該產品通過基因檢測來全面衡量兒童的社交潛能(自我表達能力、自信程度、情景感知能力)、音樂潛能(音樂節律敏感度、想像力、整體推論能力)、運動潛能(爆發力、耐力表現能力、運動反應速度)、領袖潛能(領頭人潛質、堅韌毅力潛能、理想和抱負)、學習潛能(詞語理解能力、文字識別能力、詞音敏感度)和邏輯潛能(數字元號敏感度、邏輯思維能力、演算能力)6個維度,對應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以此來幫助父母對孩子進行更有針對性的培養,更好地因材施教。
不僅要專註,更要精準,市場開拓的關鍵正是在企業熟知的領域挖掘用戶需求,這是一個經得起驗證的商業邏輯。以此來看,未來的市場走向很有可能繼續在垂直場景下繼續細分,精準觸達用戶,來引爆市場的需求點。
為B端賦能,基因檢測行業迎來新故事
隨著基因檢測商用化進程的推進,C端市場與B端市場都或將成為企業發展與競爭的關鍵,下游的產業布局也需要達到全面、共促的階段。
從國外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發展軌跡來看,不外乎以下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鏈接消費者和合作品牌,利用基因檢測服務,幫助品牌為目標客戶群打造更精準服務,Helix便是代表企業之一。Helix於2017年推出網上App商店平台,通過與其它公司和研究機構的合作,為消費者提供不同的App,讓他們了解自己的基因組資訊對他們健康與生活產生的影響。
而另一大方向,是從單一基因檢測向多元化健康醫療應用發展,基因檢測獨角獸公司23andMe便是代表企業之一。23andMe除了為用戶提供祖源分析服務之外,更向遺傳學新應用領域進行拓展,為消費者提供其他健康特徵分析,比如2015年FDA同意23andMe向消費者提供關於36種疾病的攜帶狀態分析。

而在中國,在這兩方面都在積極探索的,安我基因可作為主要案例參考。在為B端賦能方向,安我基因將採用聯合品牌、解決方案提供商的方式與大消費品牌,渠道客戶,電商,保險公司,藥廠等夥伴合作,共同開發客戶價值。
在醫療健康應用領域,2018年底,安我基因聯合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開展合作研究,致力於從基因層面解讀兒童成長發育過程中相關問題的發生機制,為預防兒童生長相關問題、特別是過敏等提供科學建議,幫助孩子健康成長。此外,安我基因與協和醫院合作的研究項目——營養代謝能力基因檢測與臨床生化指標關聯性驗證也於19年7月發布,該研究計劃納入孕早期女性,開展葉酸、鐵和維生素E等重要營養素相關基因位點和營養水平的篩查,並觀察營養干預的效果,探索不同個體營養干預策略。
由此可見,基因檢測產業具有從C端向B端推進的市場空間,整體的產業結構是尚未定型的,值得企業開拓與挖掘新的市場價值。而具有同時拓展C端與B端業務能力的企業,將實現更快速、更健康的多元化成長。
結語
在未來的商業發展中,隨著基因檢測產業越來越成熟,下游的服務業務或將迎來大趨勢的擴展,安我基因一類的基因檢測企業所面臨的考驗也將加劇,整體行業的市場角逐才剛剛開始,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此內容為【科技向令說】原創,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