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小熊貓、大小熊貓、小大熊貓:你能分得清嗎?

小熊貓展區位於北京動物園東區的大熊貓館、犬科動物區、熊山和獅虎山之間,這也意味著它是一個與這幾類動物都有一些聯繫,又十分獨特的物種。

倘若有人問你:「大熊貓的孩子叫什麼?」正確的回答應該是:「小大熊貓」。

為什麼不能說「小熊貓」呢?因為有另外一種動物就叫這個名字,所以要避免混淆。

大熊貓、小熊貓,它們的名字是如此相近,而且在行為、食性等方面也有很多的相似性,所以它們很容易被認為是「親戚」,其實它們的親緣關係相距較遠,在分類上也不屬於同一個科,大熊貓屬於熊科(或大熊貓科),而小熊貓則屬於浣熊科。

比起「黑白版」的大熊貓,小熊貓則是不折不扣的「彩色版」,長相十分惹人喜愛。

首先讓我們欣賞一下它的頭部。它的頭顯得短而寬,頰部呈圓形。兩隻耳朵大而直立,邊緣為白色,內側呈黑褐色。眼睛是棕色的,瞳孔為圓形,眼上各有一塊白斑,遠遠看去如同多了兩隻眼睛一樣。

鼻子很短,鼻尖上有黑色顆粒狀的皮膚,四周都是乳白色的毛,並一直延伸到兩眼中央,就好像戴了一個白色的口罩,似乎它也懂得要符合眼下抗疫的要求。它黑色的上下唇都長有白色的鬍鬚,上唇的更長。整個臉部看上去,簡直就像京劇中小丑的臉譜。

大熊貓、小熊貓、大小熊貓、小大熊貓:你能分得清嗎?

再看它的「身材」,胖乎乎的小熊貓,體長在50-60厘米左右,粗看上去外形有點兒像熊又有點兒像家貓,但比熊小得多,又比家貓大,這也可能是它名字的由來,跟大熊貓好像關係也不大。

小熊貓身上的長毛十分柔軟,長毛下還有厚密的絨毛,全身的體毛主要為棕紅色,胸、腹部及四肢為黑褐色。

身後長著一條30-50厘米長、像狼尾一樣又粗又長的尾巴,尾毛上還鑲著9個紅褐色與黃白色相間的環紋,因此又得到一個奇特的俗名——「九節狼」。不過,它跟狼等犬科動物的關係就更遠了。

大熊貓、小熊貓、大小熊貓、小大熊貓:你能分得清嗎?

它的整個體色鮮艷而光亮,這種體色在所棲息的景色絢麗紛繁的森林環境中能起到魚目混珠的效果,因而具有保護色的作用,使敵害難以發現。

另一方面,厚實的皮毛對熱的傳導能力較低,保溫效果好,而且在它的體表還有很多黑色部分,有利於吸收太陽光的熱量。這些都是對高寒環境的生活的適應。

在野外,小熊貓棲息於喜馬拉雅山脈、橫斷山脈等高山、亞高山地帶,主要在海拔1600-3800米之間的混交林和竹林等高山叢林之中。

它們通常會結成4-5隻的小群活動,夏季多在陰坡有溪流的河谷地帶,冬季要轉移到向陽的山坡上,但沒有冬眠的習性。

在它的肛門附近有一個分泌腺,因此它們常用這個部位摩擦樹榦、岩石等突起物體,留下一種特殊的氣味,用來吸引異性或傳達資訊。

與大熊貓吃得多排得多,而且隨地排便的「不良習慣」不同,小熊貓十分愛清潔,總是到一個固定的隱蔽地方去排便。

大熊貓、小熊貓、大小熊貓、小大熊貓:你能分得清嗎?

小熊貓的四肢粗壯,後肢略長於前肢,前後肢均具五趾,爪很銳利,具半伸縮性。

腳底下長著厚密的絨毛,在走路時前腳向內彎,與熊類走路的姿勢類似,很適合在密林下面濕滑的地面和岩石上行走或奔跑,甚至在攀登冰雪斜坡或樹榦時也不至於滑落。

大熊貓、小熊貓、大小熊貓、小大熊貓:你能分得清嗎?

別看它平時顯得很溫順,很少發出聲音,但生氣時會發出像貓生氣時一樣「嘶嘶」的聲音,並會吐唾沫,憤怒時則發出短促而低沉的咕噥聲,我們在動物園參觀時可以仔細觀察一下這些行為。

小熊貓的行動非常靈敏,善於攀樹,白天大部分時間在樹上休息、睡覺,遇到風和日麗的天氣,也喜歡卧在岩石上曬太陽,顯得十分悠閑自在。夜晚棲居在溪流附近利用枯樹洞或岩石洞所築成的巢穴中。

大熊貓、小熊貓、大小熊貓、小大熊貓:你能分得清嗎?

大熊貓、小熊貓、大小熊貓、小大熊貓:你能分得清嗎?

小熊貓的嗅覺、聽覺和視覺都不算太好,加上性情溫和、自衛能力差,因而極易受到豹、雲豹、豺和黃喉貂等天敵的傷害。

遇到危險時,它常發出「喔喔」的高聲驚叫,然後逃到密林中躲避,萬分危急時才會猛咬對方,或者直立起來,用前爪扑打。

它在地面上行動遲緩笨拙,跑得並不算快,只有爬樹的本領十分高強,一下子就能爬到很高很細的枝頭上去,常常使得一些會爬樹的猛獸也奈何不了它。

在野外,小熊貓的覓食活動多在清晨和傍晚,覓食活動之後都要進行較長時間的休息。

這是由於它跟大熊貓類似,它以竹葉、竹筍多纖維的植物為主要食物,偶爾才能吃到一些昆蟲、鳥卵、小鳥、小獸、蜂蜜等,所以必須頻繁地休息,才能保證有足夠的精力去覓食,解決食物營養價值低以及自身消化能力有限的缺點。

小熊貓還喜歡飲水,常在小溪邊活動,飲水時用舌頭輕輕地舔吸,好像在仔細地品嘗清水甘甜的滋味。

大熊貓、小熊貓、大小熊貓、小大熊貓:你能分得清嗎?

它進食常見的姿勢為坐下來用前掌將食物握著吃。

大熊貓、小熊貓、大小熊貓、小大熊貓:你能分得清嗎?

大熊貓、小熊貓、大小熊貓、小大熊貓:你能分得清嗎?

同樣與大熊貓類似,其前肢的手掌上有一塊由腕骨特化出來形成的一個「假拇指」,其功能卻和真正的拇指一樣,能與其他五個長而分離的趾對握,靈巧地拉扯竹枝,採摘竹葉,並可以抓握著食物。

由於小熊貓以竹類為主要食物,所以前臼齒雖未減少,但食肉動物特有的裂齒幾乎已喪失切割作用,上下各有2對的臼齒短而寬,上面有亮而粗糙的磨面,以適應磨碎堅硬的竹纖維,另外它還具有強大的咀嚼肌肉和與之相應的骨骼結構,從而提升了咀嚼力。

大熊貓、小熊貓、大小熊貓、小大熊貓:你能分得清嗎?

小熊貓在全國各地較大的動物園中都有展出,其中北京野生動物園、南寧動物園、瀋陽森林野生動物園、上海野生動物園、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寧波雅戈爾動物園等都有很好的丰容,飼養群體也比較大,遊客們可以欣賞到它們嬉戲、玩耍的有趣場面。

大熊貓、小熊貓、大小熊貓、小大熊貓:你能分得清嗎?

不過,野生小熊貓的現狀卻不容樂觀,很多地方的棲息地呈「孤島」狀的狹窄區域,對其繁衍後代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現生的近20種浣熊科動物絕大多數都分布於美洲,只有小熊貓分布在亞洲,在科學研究方面具有很重要的價值,保護小熊貓的工作還需要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

讓我們為這群小可愛送上一份來自人類的祝福吧!

(本文所有小熊貓的圖片,均為作者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