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學 Python(15):基礎數據結構(集合)(下)

  • 2019 年 11 月 6 日
  • 筆記

人生苦短,我選Python

前文傳送門

小白學 Python(1):開篇

小白學 Python(2):基礎數據類型(上)

小白學 Python(3):基礎數據類型(下)

小白學 Python(4):變數基礎操作

小白學 Python(5):基礎運算符(上)

小白學 Python(6):基礎運算符(下)

小白學 Python(7):基礎流程式控制制(上)

小白學 Python(8):基礎流程式控制制(下)

小白學 Python(9):基礎數據結構(列表)(上)

小白學 Python(10):基礎數據結構(列表)(下)

小白學 Python(11):基礎數據結構(元組)

小白學 Python(12):基礎數據結構(字典)(上)

小白學 Python(13):基礎數據結構(字典)(下)

小白學 Python(14):基礎數據結構(集合)(上)

集合內置方法

集合和列表、字典、元組等一樣,都提供了很多的內置方法。

既然是集合,那我們先看下這張經典的韋恩圖(Venn diagram):

具體的實現程式碼如下:

set1 = {1, 2, 3, 4, 5, 6}  set2 = {4, 5, 6, 7, 7, 9}    # 求交集  set3 = set1.intersection(set2)  print('交集:', set3)    # 求並集  set4 = set1.union(set2)  print('並集:', set4)    # 做差  set5 = set1.difference(set2)  print('做差:', set5)

結果如下:

交集: {4, 5, 6}  並集: {1, 2, 3, 4, 5, 6, 7, 9}  做差: {1, 2, 3}

set.add()

作用:為集合添加元素

set6 = {1, 2, 3}  set6.add(4)  print(set6)  set6.add('python')  print(set6)  set6.add((1, 2))  print(set6)

結果如下:

{1, 2, 3, 4}  {1, 2, 3, 4, 'python'}  {(1, 2), 1, 2, 3, 4, 'python'}

set.update()

作用:給集合添加元素

set7 = {1, 2}  set7.update({3, 4, 'python', (4, 5)})  print(set7)

結果如下:

{1, 2, 3, 4, 'python', (4, 5)}

好像看起來 update()add() 功能是一樣的,區別在於 add() 參數只能是單個元素,而 update() 中的參數是一個 set 集合。

set.pop()

作用:隨機移除元素。

set7.pop()  print(set7)

結果如下:

{2, 3, 4, 'python', (4, 5)}

隨機刪除,個人感覺功能可能有點沒什麼實際作用,畢竟是隨機刪除。。。

set.remove()

作用:移除指定元素。

相比較上面 pop() 的隨機刪除,在刪除元素的時候更多的我們是使用的 remove() 或者下面我們將要介紹的 discard()

set8 = {1, 2, 3, 4}  set8.remove(4)  print(set8)

結果如下:

{1, 2, 3}

如果刪除的元素不存在,則會直接報錯。

set8.remove(9)

結果如下: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F:/project/python-learning/base-data-set/Demo1.py", line 34, in <module>      set8.remove(9)  KeyError: 9

set.discard()

作用:刪除集合中指定的元素,元素不存在則什麼都不做。

set8.discard(9)  print(set8)

結果如下:

{1, 2, 3}

set.clear()

作用:清除集合中的所有元素,並不會清除集合。

set9 = {1, 2, 3}  set9.clear()  print(set9)

結果如下:

set()

set.isdisjoint()

作用:判斷兩個集合是否包含相同的元素,如果沒有返回 True,否則返回 False。

set10 = {1, 2, 3}  set11 = {1, 2}  set12 = {4, 5}  print(set10.isdisjoint(set11))  print(set10.isdisjoint(set12))

結果如下:

False  True

set.issubset()

作用:判斷指定集合是否為該方法參數集合的子集。

print(set11.issubset(set10))  print(set12.issubset(set10))

結果如下:

True  False

set.issuperset()

作用:判斷該方法的參數集合是否為指定集合的子集。

print(set10.issuperset(set11))  print(set10.issuperset(set12))

結果如下:

True  False

注意哦, issubset()issuperset() 是不一樣的哦,看起來都是判斷子集,但是參數的含義是不一樣的。

各位同學一定要自己動手敲程式碼哦~~

示例程式碼

本系列的所有程式碼小編都會放在程式碼管理倉庫 Github 和 Gitee 上,方便大家取用。

示例程式碼-Github

示例程式碼-Git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