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麵為什麼一定要泡3分鐘?萬萬沒想到 竟是利用這個特點

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注意到,泡麵包裝上的食用方法總是建議用水煮,或是以熱水沖泡,只要3分鐘即可食用。

講真的,等泡麵的3分鐘是最漫長的。

那麼問題來了,泡麵為什麼一定要泡3分鐘呢?2分鐘或者4分鐘不行嗎?

泡麵為什麼一定要泡3分鐘?

其實,所謂的「3分鐘」是由泡麵的創始人——安藤百福確立的。

1958年,安藤百福發明創造了泡麵,在不斷的試驗後發現3分鐘是最合適的,於是建立了3分鐘的行業尺度

說到底,「3分鐘」是巧妙地抓住了人們的心理特點:當面對食物時,在香味的刺激下,等待時間會極大地增加食慾,吃的時候會讓人們感覺到更加美味。

泡麵是用地溝油做的?

其實,泡麵雖然是油炸食品,但用的不是地溝油,地溝油是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使用地溝油無法滿足國家食品安全標準的規定,更不會進入市場。

泡麵中含有人體所需的6大營養要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和水,有一定的營養價值,所以不是垃圾食品。

但是泡麵需要適量食用,因為油炸麵餅的油脂含量是相對較高的,過量食用可能會導致肥胖。

泡麵里全是防腐劑?

首先,很多人認為凡是添加了防腐劑的食品都對人體有害,這個認知本身就是錯的。

防腐劑其實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比如醋、糖、鹽都可以用來防腐。還有一些化學合成的防腐劑,只要在允許的劑量範圍內添加,是會讓食品更安全的。

其次,大家所在意的泡麵,其實並不怎麼添加防腐劑。這與它的製作製程有關。

非油炸泡麵是採用熱風乾燥的製程進行的,一般是在為80℃乾燥30分鐘以上;而油炸泡麵經過油炸之後,泡麵中的水分含量會降到較低的數值,一般為3-6%。

這兩種不同的加工製程下的泡麵麵餅會很乾,缺少水分就會抑制微生物生長繁殖,使用大量防腐劑只會增加沒必要的成本,所以沒必要添加防腐劑。

而料包和醬包經過高溫殺菌或者輻照殺菌後進行密封包裝,也不用添加防腐劑。

泡麵桶上有石蠟,吃了會得胃癌?

有人說,泡麵桶內層上附有一層石蠟,會被攝入體內,而我們的腸胃並不能消化分解石蠟,或者排出,且石蠟會粘附在消化道膜上,甚至嚴重時會導致胃癌的發生。

泡麵桶上確實有一層膜,用於隔水,不過不是石蠟。

從石蠟的物理特性可知,石蠟的熔點通常不超過60℃。

而泡麵時使用的開水溫度一般都超過90℃,如果泡麵桶上有石蠟,這時石蠟會遇熱熔化,泡麵桶就可能會漏水,相信吃過桶裝泡麵的人,沒有誰吃著吃著就漏水的吧。

泡麵桶上的膜通常是聚乙烯塗膜,它不僅能隔水,最大的優點就是耐高溫。所以泡麵桶上有石蠟的說法不成立。

吃一包泡麵,三個月也無法消化?

這不科學,沒有哪種食物是三個月也消化不完的。

就算泡麵是油炸的,它的麵餅本質也還是小麥粉,而穀物類在人類體內消化的時間較短,一般僅有1.5-3個小時。

吃泡麵要注意什麼?

客觀來說,泡麵確實不夠健康。泡麵中油脂含量較高,鹽含量也很高,而且營養物質比較匱乏。那麼我們吃泡麵的時候都要注意些什麼呢?

1、選擇非油炸泡麵

因為非油炸泡麵的加工製程是採用熱風乾燥,並沒有使用到油,麵餅中的油脂含量大大降低,所以非油炸泡麵相對而言會比較健康。

2、先泡再煮相結合

先將麵餅簡單過一下水,可以減少麵餅中已有的油脂和食鹽含量,然後再把泡麵放進鍋里煮。

水煮比單純泡過的麵條更柔軟,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3、搭配肉類、蔬菜食用

通常情況下泡麵中的膳食纖維和蛋白質含量是不足以支撐人體的日常消耗,加入一些肉類、蔬菜等配料可以彌補這些不足。

4、料包醬包放入一半即可

為了泡麵食用時的味道更加濃郁,調料包往往很足,全部放入會導致油鹽攝入量過高。

5、少喝泡麵湯

泡麵煮過或泡過之後,食鹽和油脂更多的集中在湯里,所以少喝泡麵湯為妙。

泡麵不是垃圾食品,也有一定的營養價值,只不過要注意營養均衡。

最後,現在明白,為啥泡麵要泡3分鐘了吧。

泡麵為什麼一定要泡3分鐘?萬萬沒想到 竟是利用這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