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小米移動電源往事:為金屬外殼不遺餘力 開了近200套模具

2013年12月4日,小米推出了旗下首款移動電源,容量10400mAh,售價僅69元,逆天低價直接衝擊了山寨充電寶。

雖然價格極低,其用料做工卻絲毫不妥協,這款移動電源採用的是LG/三星的進口電芯,外殼為鋁合金材質,經過了陽極氧化處理,最大可承受50公斤的重量,經過了300次耐磨測試。

可靠性方面,採用了來自德州儀器當時最新的USB智慧控制晶片和充放電晶片,不僅提供9重電路保護,還能全面提升充放電效率,最高板端轉化率可達93%,相比普通電源輸出效率能提升10%。

第一代小米移動電源往事:為金屬外殼不遺餘力 開了近200套模具

小米官方授權傳記《一往無前》中,就揭露了小米第一代移動電源背後的故事。

小米第一代移動電源由紫米打造,紫米創始人張峰發現一個問題,每次鋁材擠壓成型後噴上陽極,正表面就會有筋條裸露出來,而這個製程問題,很多工廠都沒有辦法解決。

那段時間,張峰自己開著車遊盪在江浙一帶,在各個城市尋找做鋁外殼成型的工廠。他奔走了將近30個城市,開了將近200套模具,試圖解決這個製程問題。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每天晚上都在工廠里蹲守著,等著給工廠負責人做公關”。一些工廠白天要給iPad的外殼做噴砂陽極製程,所以張峰只能在晚上和他們溝通他的問題。

有一次,在從江蘇到上海的高速公路上出了交通事故,警察一直沒有到現場處理,他在路上堵了幾乎大半夜。那一天他沮喪至極,甚至已經準備廢掉這個結構,選用另一個組裝起來更為複雜的備選方案。

終於,三個月後,這個製程問題被一家叫作廣東和勝的工廠解決了。那裡開模的師傅水平非常高,他們調整模具,就像在一個細的沙皮上輕輕地打一下那樣,發現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之後,再細微調整一下,終於,一體成型的鋁合金外殼噴砂之後再也看不到筋條了。

在看到成功樣品的那一刻,張峰說:「這麼多年,雖然經歷過無數商戰和殘酷的競爭,但那一刻還是激動得想流下眼淚。」

2016年,張峰放下了自己創辦的紫米,正式進入小米,管理供應鏈,成為解決小米供應商元器件以及手機供應問題的主力。

2020年8月16日,雷軍宣布小米開啟「重新創業」的征程,王翔、周受資、張峰和盧偉冰等四位集團高層成為小米合伙人,就是小米下一個十年 「聯合創始人」。

第一代小米移動電源往事:為金屬外殼不遺餘力 開了近200套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