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鴻蒙:告別PPT
2020 年 9 月 15 日,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可能只是一個普通的周二。但對於華為來說,這是禁令緩和期結束的日子,從這天以後,華為一切業務面臨的,都將會是完全不同的光景。
在這個關鍵的時間節點上,華為開發者大會 HDC 如期而至。圍繞著這屆開發者大會的,是鴻蒙、HMS、麒麟處理器等等一系列備受關注的字眼。
9 月 10 日的主演獎,是為期三天開發者大會的主菜。外界期待的鴻蒙手機還沒來,但鴻蒙正按照既定軌道發展,去年畫的餅,今年的就吃到了。鴻蒙的野心依舊不小:成為蘋果與 Google 以外,移動互聯網的「第三極」。
鴻蒙,按下加速鍵
鴻蒙,也作「鴻濛」,古代的人認為在天地開闢之前是一團混沌的元氣,這種自然的元氣叫做鴻蒙。這是來自百科的解釋,對於如今的華為來說,Harmony OS 就是這個團元氣,決定了這片混沌中,未來該指向何方。
5 月 16 日,也就是美國制裁升級,華為決定開始投入資源建立鴻蒙。
2019 年,華為第一屆開發者大會上,鴻蒙正式亮相。余承東介紹了鴻蒙的「三年規劃」,眼下是鴻蒙的 1.0 版本,基於開源框架,關鍵模組自研,首發的產品是榮耀智慧屏;2020 年的 2.0 版本,內核及應用框架自研,也會應用到 PC、手錶手環、車機交互上;到 3.0 版本,會應用到智慧音箱、耳機產品上。
一年過去了,鴻蒙 2.0 如期而至。華為也是終於能夠在官方場合,向市場承諾搭載鴻蒙系統的手機。
鴻蒙最主要的特點是「分散式」,到鴻蒙 2.0,華為帶來了分散式軟匯流排、分散式數據管理、分散式安全等分散式能力的升級。同時發布了自適應的UX框架,一次開發,就能夠同時適配移動、大屏、車機等多個平台。
時間節點上,9 月分鴻蒙會發布大屏、手錶、車機的測試版本,12 月對中國開發者發布針對智慧手機的 HarmonyOS beta 版本,明年,發布搭載鴻蒙系統的智慧手機產品。鴻蒙手機真的要來了。在去年剛剛發布路線圖時,還被視作「畫餅」。如果真的按照傳言所說,明年華為出貨量下滑 70% 以上,那麼在手機產品上落地鴻蒙,反而沒有了太多的包袱。
以及,一個更應該被視作里程碑的節點是,華為開始把鴻蒙開放給第三方廠商和設備。華為演示了合作夥伴的一些案例,比如搭載鴻蒙的美的烤箱,用戶手機上的菜譜一碰烤箱,烤箱就能按照菜譜設定好參數進行烹飪;九陽的料理機,能夠同步用戶可穿戴設備收集的健康數據,智慧推薦適合你身體狀況的飲食等等。
鴻蒙早起的測試版本,是面向 128MB 記憶體的小型 IOT 設備,再加上華為 1+8+N 策略持續推進,在和 Android 正面交鋒之前,與小米生態鏈的一仗是繞不開了。眾多周知,華為自己的終端(主要是手機)受到了極大的限制,晶片無法製造,記憶體斷供,而 IoT 是一個相對安全的落腳點,而鴻蒙手機,考慮到華為如今連記憶體晶片都有可能拿不到的情況下,前景還是比較撲朔的。
「中國科技行業枝繁葉茂,但是沒有根……鴻蒙邁出了第一步,讓中國科技未來的繁榮可持續,真正地枝繁葉茂。」余承東這樣形容鴻蒙。
開發者大會之前,余承東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鴻蒙系統已經投入上億,體驗一直在改善,現在能達到Android 70~80% 水平,如果以後再封殺,讓所有中國公司都不能用Google生態的話,我們這個生態就可以全球銷售,把替代Google生態建起來。」
HMS,華為手機海外的救命稻草
眾所周知,Android是開源的,GMS 才是 Google 在移動互聯網布局中更為重要的一環,此前的禁令也是針對 GMS。余承東也說到,華為在中國有自己的生態,但海外是用別人的,當別人不讓用你時,你應該怎麼辦。
去年 5 月 16 日,美國制裁升級,華為正式開始研發 HMS Core。截至目前,HMS支援了 9.6 萬應用,擁有 180 萬開發者,4.9 億活躍用戶,今年 1 到 8 月,實現 2610 億應用分發量,余承東將其形容為「全球第三大應用生態正在破土而出」。HMS 其實對應的是底層能力,搜索能力、地圖能力、支付能力等等,這些底層能力支撐著各個應用的功能與體驗。
今年,HMS Core 升級到了 5.0 版本,全面開放了五個「根服務」:
支付引擎,支援4種全球化的便捷移動支付;
Ads 引擎,今年 5 月開始有了大幅增長,幫助開發者變現,幫助品牌主做廣告創意;
瀏覽引擎,支援快應用分發;
地圖引擎,開放 11 項能力,2000 多項服務加入地圖,滿足 95% 的場景;
搜索引擎,支援垂域資訊觸達用戶,支援 50 種語言。
除此之外,華為還把麒麟團隊的圖形能力(GPU Turbo 之類)、端雲測的 AI 能力、端側推理框架開放,給開發者提供更多的能力。HMS 與鴻蒙當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吸引足夠多的開發者,別讓鴻蒙成為「鬼城」,「沒有人能熄滅滿天星光,開發者就是華為要匯聚的星星之火。」余承東這樣形容開發者對於生態建設的重要性。
華為消費者業務全球生態發展部總裁汪嚴旻認為,目前海外的華為智慧手機,在沒有 GMS 的情況下「基本可用」。而余承東也舉了一個音樂的例子,當 Spotify 不能在華為手機上使用時,華為音樂海外新增了 4000 萬用戶數。「這個世界少了一些應用,它依然精彩。」余承東說到。
目前 HMS 服務 170+ 個國家,應用商店已經是全球 TOP 3,支付和廣告底層能力跑通後,開發者能夠實現變現。當越來越多地開發者能確實地從一個平台掙到錢時,這個平台能站穩腳跟的可能性就越大。
汪嚴旻在會後的採訪中提到,目前 HMS 在海外的增長,並沒有受到晶片、終端等出貨短缺問題的影響,每天依然有不少開發者積極地與華為溝通合作。
再次強調,HMS 面向的是海外市場,中國自有一套玩法(比如會上被匆匆帶過的 EMUI 11),由於華為目前在全球面臨各種不確定局勢,也因此華為選擇了「深耕本地」,拉攏當地既有的應用、服務、開發者,華為退居幕後,提供技術支援,拉攏當地的服務進入 HMS 的生態,而不是霸道地把自己的應用和服務內嵌。
不過,HMS 與 GMS 的競爭,其實不是底層能力的問題,YouTube、Google Search、Chrome 等應用在海外已經是「國民應用」,這都是 HMS 要面對的挑戰,它目前最大的任務是從零到一,先保證華為手機在海外至少還能用。
目標,第三極
談及開發者大會,繞不開的就是 WWDC 與 Google I/O,這倆是目前影響力最大、關注度最高的開發者大會,原因很簡單,其背後的蘋果與 Google,掌握著移動互聯網最核心的兩個平台。WWDC 第一屆舉辦於 1983 年,而華為的開發者大會,2015 年才是第一屆,但到了今年,HDC 確實有一些開發者大會的味道了。
鴻蒙,想從這兩極中,硬生生地撕開一個口子,創造出第三極。汪嚴旻指出,未來鴻蒙和 HMS 的目標,就是希望能實現「三足鼎立」的局面,或者至少能夠實現「自循環」,吸引開發者——變現——擴展生態。
就像疫情加速了很多人買房的進程,美國制裁也讓華為痛下決心,必須要把系統這事給搞出來。HMS 到現在只有一年多的時間,而鴻蒙也是按照既定節點推進,甚至進度還略微有所提前。
但造系統這事並不好乾,Windows Phone 已經倒下,三星的 Tizen 也沒有太大的水花。為什麼這事這麼難?因為它屬於「重複造輪子」,費力不討好,應用數量,維繫開發者,兼容等等都是大問題。三星和微軟都嘗試過,但他們和華為不同,三星的系統只是龐大集團中的一項業務,而微軟在 PC 如日中天。而華為的鴻蒙與 HMS,可以說是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後生。
這事能成嗎?誰也不知道。「重複造輪子」往往被視作貶義詞,但對於如今的華為來說,這卻是不得不走的路。鴻蒙與 HMS,是華為在這個至暗時刻,僅見的一縷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