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沫一口 價值千金?嚇得我趕緊咽了一口
俗話說:「唾沫一口,價值千金。」意思是說唾沫非常寶貴,比金子都值錢,輕易不要吐掉。
由此衍生出一種非常特別的養生方式:咽口水。有的人用舌頭頂著上顎,等口腔充滿唾液再咽下去。
唾液,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唾液,也就是俗稱的口水或唾沫。它真的有養生功效嗎,這種下意識「咽口水」的方法有必要嗎?下面咱們就來講講。
唾液是什麼?
唾液就是唾液腺分泌的液體。
人體的唾液腺有大有小,大的有三對,位於腮幫子里、舌頭下面與頜骨下面,小的有無數個,散布在口腔內部。[1]
三大唾液腺,圖片來源 《Medical gallery of Blausen Medical 2014》
這些唾液腺像抽水機一樣,一邊連著血液,一邊開口於口腔內,將血液轉化為近乎透明的液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唾液了。
唾液裡面有什麼?
唾液的成分跟血漿相似,只是更加稀薄。
唾液腺與人體所有器官一樣,十分善於「持家」。
在生產唾液的過程中,它們會把值錢的東西(比如血細胞和大部分蛋白質)留在血液里,同時根據情況,適度合成一些新成分。
具體來說,唾液里的主要成分是水,佔到99%以上;其次是一些血漿里也有的成分:球蛋白、尿酸、無機鹽、二氧化碳等;最後是一些唾液腺加進去的,黏液素、溶菌酶、唾液澱粉酶等。[2]
這些成分有什麼作用?
這些成分可以幫助口腔完成它的使命。
有人可能會說,所謂口腔,不就是嘴巴嗎?對我來說,嘴巴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說話啊。
其實,它更重要的使命是關乎生存的「吃飯」,唾液在其中可是起了重要作用呢:
食物進入嘴巴里,唾液里的水分可以將它們打濕、乃至溶解,以方便吞咽;
唾液澱粉酶可以把澱粉轉化為麥芽糖,讓我們覺得越嚼越香甜;
吃飯的時候不小心咬到舌頭,唾液里的嗎啡類物質(Opiorphin)可以止痛;
等到吃完飯,口腔里的食物殘渣有可能引來細菌,沒關係——黏液素跟繩網差不多,能與口腔里的其他蛋白質形成複合物,把細菌吸引過來,接著,溶菌酶就像火炮一樣,把它們挨個消滅。[3]
不過,這裡要提醒一下:唾液固然有清潔、殺菌的作用,但其效果並不完美。否則蛀牙怎麼會出現呢?細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又怎麼解釋呢?
影視劇里常常出現吮吸傷口「消毒」的橋段,大家看看就好,真學著這麼做,可能會出問題哦。
真的……真的沒有什麼特別的成分嗎?
唾液里確實有兩類特別的成分。
一是腮腺激素(parotin)。它是一種由腮腺分泌的激素,有人認為可以「增強肌肉、血管、結締組織、骨骼和牙齒的活力,尤其能強化血管的彈性」,乃至「讓人返老還童」。
關於腮腺激素的傳言,圖片來源知乎
實際上,腮腺激素的主要功能是把血液里的鈣固化到牙齒上,從而修補牙齒的缺損。
至於其他功能,還沒得到證實。與衰老有關的研究,也沒有提到過這種物質。[4]
退一步說,就算唾液里有什麼神奇成分,也不用刻意咽口水,因為我們早就咽不少了,真心沒有浪費。
唾液的分泌包括兩種情況:
一是跟食物有關的,想起食物、看到食物、咀嚼食物可以引起唾液大量分泌;
第二種卻跟食物無關,稱之為安靜分泌。
哪怕什麼都不做,唾液腺也會分泌唾液;白天多、晚上少,平均速度約為0.5mL/min,一天下來就是0.7升,佔到唾液總分泌量(1~1.5L)的一半以上。
這些唾液哪裡去了?都被我們無意識中咽下去了。所以,犯不著再千方百計想著多咽口水啦。
另一類特別的成分出現在某些患者身上。如果患者感染了病毒,比如新型冠狀病毒,病毒可能出現在唾液里。
因此,某些時候唾液可以被用作病毒感染的檢測……[5]
總之,不要隨地吐唾沫是對的,萬一裡面有病毒,吐唾沫還可能危害其他人;吃飯時,要細嚼慢咽,給唾液充分的作用時間。
如果唾沫過少或者太多,對生活造成了困擾,最好早點去醫院看看。
但是,想用「咽口水」的方式養生,還是算了吧,這個方法不靠譜。
參考文獻:
[1] 朱大年, 王庭槐. 生理學[M/OL].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2020–07–23]. //book.douban.com/subject/25790128/.
[2] HUMPHREY S P, WILLIAMSON R T. A review of saliva: normal composition, flow, and function[J]. The Journal of prosthetic dentistry, 2001, 85(2): 162–169.
[3] 【德】朱莉婭·恩德斯. 腸子的小心思[M/OL]. 錢為, 譯. 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6[2020–08–29]. //book.douban.com/subject/26706730/.
[4] G?MEZ F N, MART?NEZ M P A, MEL?N E R M. Effects of Parotin on Long Bone Structure and Vascularization[C]. ARLET J, MAZI?RES B, 編//Bone Circulation and Bone Necrosis. 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 1990: 47–52. DOI:10.1007/978-3-642-73644-5_11.
[5] 佚名. 唾液的診斷應用研究[J]. West China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16, 34(6): 647–653. DOI:10.7518/hxkq.2016.06.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