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集成有什麼好處?快來看鴨

目錄

  • 一、持續集成流程
  • 二、持續集成的好處
  • 三、需理解幾個 Jenkins 的概念
    • 1.Jenkins 的工作空間目錄怎麼改
    • 2.怕歷史數據佔用記憶體太多如何配置
  • 四、Master/Slave 模式
  • 五、其它好玩的配置

一、持續集成流程

正式接收開發轉過來的包之前,先從 svn 上下載程式碼,給它做次靜態程式碼檢查,然後編譯打包。可以在開發的伺服器或者自己的伺服器運行單元測試文件。單元測試後,沒用什麼大的 bug,再部署到測試環境中。測試環境部署完成後先做冒煙測試,儘快看看主流程有沒有問題。如果冒煙測試沒問題就做回歸測試。當然 Jenkins 也可以做其它事情。

以上 6 個流程,能不能都做得到,都是看公司情況來決定的。

程式碼檢查有 2 種方式,開發自己檢查程式碼叫做程式碼走查,靜態程式碼檢查是 Jenkins 自動執行的。

二、持續集成的好處

本地環境什麼都有,所以開發打包完全沒問題。但是把它丟到另外一個環境中就容易出現缺少依賴包的情況,因為別的環境沒有,本機是有的。

如果用機器,會在程式碼中標明哪些包必須有,哪些包必須引進來。因為有編譯腳本,編譯腳本中必須依賴第三方的包,打包的時候就要注意。打包的程式碼也是測試寫的,打包的時候應該把哪些文件下面的包全部打進來,寫程式碼的時候一次就寫好。以後機器就能打包了。

三、需理解幾個 Jenkins 的概念

插件只是將功能集成進 Jenkins 裡面 ,具體的功能還是得本身有。執行任務的時候,主機得有 git 下載程式碼的客戶端等。除了插件,一樣要匹配它的運行環境。

1.Jenkins 的工作空間目錄怎麼改?

如果是用 Windows 的同學,有個 xml 文件,全局配置都在這裡,但是這個文件你不會改,就千萬別瞎改,不然 Jenkins 就報廢了:

建議第一次安裝的時候自己選擇 Jenkins 的工作目錄。

2.歷史數據佔用記憶體太多如何配置?

四、Master/Slave 模式

Master 和 Slave 放在一台機器上去做,為什麼第一次可以,第二次不可以?

這種模式並不穩定。沒條件的話就直接用主機好了。

五、其它好玩的配置

在這裡配置訂製化的測試報告。

附件一定是在 workspace 下面,然後把附件的路徑以及文件名稱放到這裡:


公眾號 清菡軟體測試 首發,更多原創文章:清菡軟體測試 80+原創文章,歡迎關注、交流,禁止第三方擅自轉載。

希望我的文章可以幫助你成長,感謝點擊在看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