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標實施!空調行業面臨洗牌:行業要變天
近日,格力電器和美的集團陸續發布了各自2020年上半年的成績單。今年受疫情影響,格力和美的上半年營收都出現下滑,相較美的,格力下滑的幅度看起來更大些。
從市場發展來看,空調行業對於家電企業來說,仍然是個好賽道。
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格力實現營業總收入入706.02億元。
較上年同期下降28.21%;利潤總額76.96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53.11%;美的集團報告期內,公司營收達1397億元,同比下降9.47%﹔凈利潤139億元,同比下降8.29%。
在暖通空調收入方面,美的實現營收640.3億元,格力空調的營收為413.33億元。
從數據上來看,美的在今年上半年的業績超越了格力。通過銷售數據可以看出格力和美的在空調業務的差距正在縮小,前浪猶在,後浪步步緊逼,亦有趕超的趨勢。
格力和美的是中國知名的家電企業,其中格力專註於空調研發,後期推出子品牌開展小家電業務;美的則全面發展,空調業務是其家電業務中的一項。
現如今空調行業競爭激烈,為了獲得更多消費者,這兩家企業很可能會深化市場手段。
空調頭部企業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著其它品牌的決策,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大健康、5G等新技術的興起,將大大提升家電企業乃至整個社會的運營效率,中國空調產業技術的變革腳步也將更加快捷。
疫情後時代空調企業積極調整和轉型
當市場競爭比較弱時,家電企業使出兩三成力就能獲得成功,當競爭越來越激烈時,家電企業把所有力氣用在一點上,可能獲得的只是生存空間。
相關業內人士分析表示,隨著中國家電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家電企業也會逐漸地提高專業化經營的程度,走向歸核的道路。
在新的生存環境下,以退為進,首先做強,是進一步做大的必經之路。
在空調市場,2019年到2020年上半年相關企業遭遇大危機。原因主要集中在兩方面:
一是疫情影響,疫情期間線下賣場幾乎停擺,線上市場雖然有銷量,但物流、售後安裝等因素也制約了消費者和企業的行為;
其二,產能過剩,空調高庫存壓力。
據了解,中國空調市場早在2018年就已經突破3億台。而中國企業供給全球市場的出貨量上限不超過1.5億台。從數量上來看,中國空調產業「產能過剩」現象非常明顯。在此壓力下,空調企業恐會再起價格戰。
在後疫情時代,追求產業升級轉型成為眾多家電企業家們殊途同歸的選擇。
同時在危機中暴露的問題和失敗的「切膚之痛」,使越來越多的家電企業和科技企業深刻認識到強化企業管理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相關業內人士分析表示,疫情並不是空調行業遭遇的第一個危機,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受疫情等情況影響,空調行業在產品創新層面,如智慧空調、新風空調、除菌空調等新興產品的出現,讓空調企業在面對逆境時多了一種可能,價格戰不再是空調企業的唯一選擇。
高科技技術加持 新風空調逐漸崛起
從2019年的整個空調行業來看,市場份額進一步向高端產品佔據優勢的企業集中,以用戶為中心,注重用戶體驗,充分挖掘用戶需求的智慧化高端空調備受消費者關注。
2020年上半年,空調行業增長趨勢有了微妙的變化,除了高端智慧空調,新風空調也正在掌控空調業下一輪增長主動權,而行業中包括格力、美的、海爾和海信等知名品牌優勢明顯。
目前,格力、美的、海爾、海信等主流品牌在新風空調技術上的投入佔比較大,並持續研發多款新品空調。
今年上半年,海爾率先推出56℃除菌自清潔空調,實現99%的除塵率除菌率;海信推出PRO版本的X系新風空調,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選擇,提升生活品質;美的推出了多款「無風感黑科技」的創新產品;
格力推出了·臻新風、格力·月亮女神等數款新品智慧空調。其中,新風空調憑藉自身優勢在空調領域有著很不錯的銷量。
根據奧維雲網數據,2020年新風空調的銷售規模增長了4倍。
以美的無風感為代表,海信的開機3分鐘,滿屋是新風、格力的下沉式送風、海爾的雙循環微風等等,所有空調品牌都推出了新風或智慧類產品。
2020年新風空調產品在高端市場的整體銷售額佔比提升不少。而智慧化的加速落地給空調差異化創造了新的想像。
自動感知、自動控溫、智慧語音功能則直接改善了用戶體驗。相關業內人士分析表示,在高科技技術加持下,新風空調將會逐漸崛起,與智慧空調將一同成為行業增長點。
新國標實施 企業順勢迎挑戰抓機遇
今年,對於空調行業來說,最大升級當屬新能效等級的公布。
目前空調「新國標」已經正式實施多月,市面上已經有少量新產品符合這一標準。
這也意味著,下半年行業政策將重新打響新的發令槍。對於空調企業來說,探索實踐線上營銷新模式,遵循「新國標」標準來研發生產,實現高品質發展是當下的重點。
空調行業新能效標準的正式實施後,美的、海爾、海信、長虹等多家品牌均有新能效產品上市。
新國標一個重要變化就是,將以前的定頻空調和變頻空調的兩個標準合二為一,消費者購買時只需要知道哪個產品能效水平高,哪個產品能效水平低,不需要再區分哪個是變頻空調,哪個是定頻空調。
同時,產品的能效指標的評價也更公平,採用了全年能源消耗效率,能夠較全面反映全季節過程里產品的能效。
新國標實施後,市面上銷售的不達標產品將面臨淘汰。對於空調企業來說順勢迎接挑戰,抓住新國標機遇用品質可謀未來。
相關業內人士分析表示,今年仍是新舊能效標準的過渡期,如果老能效空調去庫存順利,消費者想要看到市面上百花齊放的新能效空調產品,或許最快也得明年十月左右。
對於大品牌來說,新能效標準或許可以提升其市場佔有率。而缺乏技術和實力的企業很可能會被淘汰出局。
未來空調市場品牌集中化也會越加明顯,呈現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