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了 為什麼我買了台八年前的相機?

不少差友們應該知道,編輯部有很多小夥伴平時都在玩攝影。

比如坐在托尼斜對面的 jijihao 就特別喜歡拍膠片,他覺得用膠片拍的照片看起來會很有感覺,跟用手機拍的完全不一樣,後者有一股濃濃的數碼味兒。

2020年了 為什麼我買了台八年前的相機?

為此他還特意屯了一堆膠捲來應對這兩年來膠捲的持續漲價,柜子里不同種類的膠捲如果每天拍一張都夠他玩幾年,看得托尼那叫一個眼饞。

而坐在另一頭的百威卻堅信微單才是未來,所以他很早之前就入手了索尼家的數位相機,搭配大法牛掰的自動對焦技術,拍起照片來那是一個快准狠。

經由他手產出的照片沒有一張是糊的,拍照時就只管顧好構圖就行了,照片拍亮了或拍暗了導入到電腦處理一下基本上都能調回來,既省時又省心。

2020年了 為什麼我買了台八年前的相機?

雖然他們玩攝影的方向不一樣,但要托尼說他倆的行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得燒錢!

理由很簡單,無論是膠片機還是數位相機又或者是拍立得,首先買這些器材,你就得花很大一筆錢;接著還得買鏡頭或膠捲,這又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如今市面上在售的相機動輒幾千貴的上萬,再加上其它跟攝影有關的東西價格向來都是上不封底下不保底,一顆鏡頭賣到十萬多都不算離譜。

2020年了 為什麼我買了台八年前的相機?

也難怪有人會說 「 攝影是用光的藝術 」,這裡的光不僅僅是指字面意思上的光線,還代表著把錢花光,這句話可以說是把攝影形容的很貼切了。

即使現在手機的拍照功能是越做越強,但不可否認的是,用手機玩攝影難免會讓人覺得差了那麼點意思,用相機拍照別的不說,攝影儀式感總是有的~

那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攝影變得不那麼燒錢呢?答案是肯定的,比如。。。

像托尼一樣收一台老相機來玩攝影!

2020年了 為什麼我買了台八年前的相機?

正如差友所見,前面這台 「 FUJIFILM X-Pro1 」 就是托尼從某二手平台上花了一千多收過來的相機,它最初發售於 2012 年,首發價格在一萬左右。

2020年了 為什麼我買了台八年前的相機?

說起來這還是老牌膠片廠商富士推出的首款可換鏡頭數位相機,X-Pro1 算是它新業務的試水之作,也可以說是下面這些富士 X 系列相機的開端。

2020年了 為什麼我買了台八年前的相機?

如今時隔八年之後再來看看這台高齡相機,托尼想說它的外觀還是那麼的別樹一幟。

倒不是說它設計得有多好看,但也絕對不算庸俗,跟其它設計大同小異的相機放一起相信你一定會注意到它,「 文藝復古 」 是很多人對它的第一印象。

2020年了 為什麼我買了台八年前的相機?

這是因為 X-Pro1 雖然是一台數位相機,外觀卻還是按照膠片相機那樣旁軸造型來設計的,如果有差友不知道什麼是旁軸,下面兩台相機都是:

2020年了 為什麼我買了台八年前的相機?

2020年了 為什麼我買了台八年前的相機?

怎麼樣,看著是不是逼格滿滿呢?

旁軸相機普遍有個很明顯的特徵是在相機上會有一個獨立的光學取景器存在,即使遮住了鏡頭,我們也可以從取景器里看到相機前面的景象。

2020年了 為什麼我買了台八年前的相機?

現在的主流微單普遍採用了電子取景器,相機通過鏡頭來取景,只要鏡頭被遮住,就啥也看不到了。

而 X-Pro1 不僅模仿了旁軸相機的外觀,它還在取景器上搞了個叫 「 混合取景器 」 的玩意,使得這台相機可以在光學取景器和電子取景器之間自由切換。

2020年了 為什麼我買了台八年前的相機?

在光學取景模式下,它可以給我們帶來更寬闊的視野,即使是不在鏡頭拍攝範圍內的環境我們也能看到,方便隨時調整構圖,特別適合用作街拍。

框線內才是鏡頭拍攝範圍 ▼

2020年了 為什麼我買了台八年前的相機?

在電子取景模式下,我們從取景器里看到的就是相機最終拍出來的樣子,對焦是否準確、曝光是否正常一目了然,對小白來說幾乎沒有上手門檻。

2020年了 為什麼我買了台八年前的相機?

這樣一來,X-Pro1 既具備了旁軸膠片相機的情懷,也沒有捨棄數位相機的易用性,可謂是一舉兩得~

2020年了 為什麼我買了台八年前的相機?

那麼 2020 年了,這台八年前的老相機拍起照來到底怎樣呢?

首先它那 1600 萬像素的感測器放在現在肯定是擺不上檯面的,現在的相機像素普遍在 2400 萬甚至 4800 萬及以上,X-Pro1 的像素只能說是湊合。

2020年了 為什麼我買了台八年前的相機?

其次呢,正因為它是一台老相機,所以在自動對焦方面也肯定會被現在的相機所碾壓,其它諸如觸控螢幕、WiFi 傳圖片到手機等功能也自然是沒有的。

2020年了 為什麼我買了台八年前的相機?

雖然這台相機在性能和參數上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很多落後,但托尼想說的是如果我們拿它來作為平時記錄日常生活的工具絕對綽綽有餘。

JPEG 格式的照片平均 4 MB/張;Raw 格式( 未經加工 )的照片平均 30 MB/張,X-Pro1 拍出的照片畫質能夠勝任絕大部分的拍攝場景和內容。

比如下面這張圖,在沒有任何調整前,火車站牌和乘客都是死黑一片:

2020年了 為什麼我買了台八年前的相機?

經過拉高陰影部分曝光後,站牌和乘客的細節資訊就被還原出來了:

2020年了 為什麼我買了台八年前的相機?

這樣寬容度的照片對非專業人士來說絕對夠用。

夜間拍照也是如此,在看慣了用手機超級夜景拍出的夜景過後, X-Pro1 的畫面純凈度有些出乎托尼的意料,相機的 「 底大一級壓死人 」 還真不是蓋的。

2020年了 為什麼我買了台八年前的相機?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膠片巨頭的富士還在 X-Pro1 中加入了幾種它特有的膠片模擬模式,這個模式可以讓數碼化照片上儘可能地模擬出膠片的色彩。

2020年了 為什麼我買了台八年前的相機?

就拿下面這幾張照片來說,全部都是相機直出,照片的色彩確實有那麼一點點膠片味兒了:

2020年了 為什麼我買了台八年前的相機?

2020年了 為什麼我買了台八年前的相機?

2020年了 為什麼我買了台八年前的相機?

2020年了 為什麼我買了台八年前的相機?

2020年了 為什麼我買了台八年前的相機?

2020年了 為什麼我買了台八年前的相機?

相機膠片模擬里甚至還有黑白濾鏡,托尼請火鍋當模特拍了一張,效果怎樣差友們自己體會吧:

2020年了 為什麼我買了台八年前的相機?

要說很多新手玩攝影都有個誤區,那就是我用越高端的相機就能拍出更好看的照片,但事實上一張照片拍的好不好,從來都與相機的性能參數無關。

在手機都能出大片的現在,很多時候 「 沒錢買好的攝影器材就出不了好片 」 的想法只是我們拍不出好照片的借口罷了。。。

再說了,現在很多老相機雖然價格已經降到了冰點,但在當時絕對能稱得上是旗艦,那時候的人還不是拿著它們來幹活吃飯的?

托尼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距離拿到這台相機過去了一禮拜,幾乎每天都會把它掛在脖子上,遇到好天氣甚至還會產生一種把它拿出去拍照的衝動。

2020年了 為什麼我買了台八年前的相機?

而之前花的那台傻大粗單反卻從來沒有提起過我任何拍照的興趣,即使它的性能再怎麼強大也沒有用,大部分時間是在吃灰。

所以如果最近有差友正在考慮玩攝影,不妨考慮下收台便宜的相機來試水吧,不一定要像托尼一樣選擇 X-Pro1,其它品牌的老相機也都很有特點。

就等差友們自己探索發現了。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