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自己的創業總結
創業有一年多了,公司前途未卜,有感而發
創業是一種艱苦的修行
- 工作強度和壓力大大提升
創業的這幾個人都是熟人,也都是第一次創業。選擇了兒童編程作為入口,近兩年炒的比較火,市場也比較看好。
選好了就干唄,初生牛犢嘛,雞血還是要打的。每個人的熱情都是比較旺盛的。都希望產品快速出來看效果,前面開發產品的幾個月,基本都是9點到公司,晚上10:30以後了才走,凌晨才睡覺了,一周只休一天,休息的這一天也要看系統的運行情況,隨時準備處理緊急情況,除了吃飯休息外,其他時間都在工作。
這和在公司完全不同,工作強度大大提升。後面要再找一個前端的時候,找熟人我都是先把情況跟他們說,不想最後因為工作強度的原因而鬧不愉快。
我主要負責搞定前端的一切問題(當然也會參與公司的發展)。對可視化編程這塊完全沒有經驗,需要從零開始了解。最後選擇了scratch作為可視化編程的基礎進行二次開發。產品對這塊改造很大,加上本人又不熟悉react,這塊耗時比較久。當其他人都有進展,我邊學還在邊學習react邊看系統源碼,摸清系統的結構。壓力比較大,好幾周都愁眉苦臉的。
還有來自生活的壓力,開支沒有減少但是收入大大減少,在2020年後公司為了節流,收入更是打折。按揭依然要繼續,有些吃不消
另一層的壓力是,本人三十了,在上升出來創業,如果成功了還好,沒有成功那麼將面臨的是程式設計師最後的黃金時間沒有了。後面要找到合適的工作很難,心生退意。
- 走出了舒適區,學習更快,進步更明顯
創業確實使人快速成長,無論是技術上還是心理上。每天都接觸新東西,不斷吸收新知識,感覺一個月學的東西比之前幾個月都多。
但是這對人的要求也高,每個人的壓力承受能力和熱情的保持能力是不一樣的。後面招進來一個前端和一個課程開發,由於無法適應公司的節奏,主動申請離開了。
- 做不是本專業的但又必須做事
已經不再只是一個產品那邊給什麼需求,只要實現就OK的程式設計師了。成了公司決策的參與者,需要重度參與到公司的運營裡面來。
比較內向的我在親人群裡面宣傳我們的產品,好說歹說拉了幾個適齡的小孩子過來上課體驗。
一圈下來,發現線上模式的教育對大多數小城鎮的孩子不適用,要麼家長不重視,要麼沒有硬體設備,正真能滿足條件的家庭很少。稍微大一點的城市,這種情況才好一些,但是這裡面又出現一類用戶,不相信線上教育的效果,覺得線下真人教學更靠譜。
之前租用的辦公場地有糾紛,大家都抽空找新的辦公場地,最終本人找到一個環境比較好,價格也還能接受的場地,離大家住的地方都不是太偏僻,年前的時候搬了進來。
業務上線後,為了拓展業務,大家都找各自的關係,搞渠道。為了拉融資,本人介紹了有做投資的朋友和CEO談,最終沒有談成。
林林總總,什麼事都需要你參與。通過這些事,發現要做成一件事情並不容易,輕輕鬆鬆就能做成的事情只在幻想里。
- 屋漏偏逢連夜雨
2019年之前,國家的經濟形式是比較樂觀的,投資人有大把的錢等著花出去。14年到19年是在線兒童教育蓬勃發展的階段,特別是18年,國家的政策利好以及家長的認知變化,行業中很多企業都順利融資,甚至出現了巨頭。
這種情形下,兒童編程的滲透率卻不足1%,並且在高速增長,這是理論上的新風口。所以我們一頭扎了進來,雷軍不是說嘛,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
但是風還沒有形成,豬就已經擠滿了風口,而且形成風的因素陡然消失。
據統計中國少兒編程行業企業已經7000多家,但是滲透率目前也就1.5%左右,根本無力支撐這麼多的企業。而且巨頭已經出現,而且教育行業的馬太效應非常嚴重,品牌效應很重要。小企業更加難以獲得機會。
而且,獲客成本高居不下。舉個例子,行業目前一個體驗課客戶的獲客成本平均在200元左右,體驗課客戶轉化成正式課客戶轉化率在10%左右,那麼正式課的客戶獲客成本就是2000元。但是目前絕大多數一年期的正式課售價不到2000元。還要給授課老師、課程開發老師開工資,所以目前沒有任何一家兒童編程有盈利。
19年經濟下行(個人感覺最深刻的是p2p暴雷,國家按死了p2p行業,就光這個對社會的財富損失粗略統計不下5000億),大家都節衣縮食,投資人的錢也不好拿了,對於還在初期的企業,更是雪上加霜。到19年後半年基本沒有聽到少兒編程行業有拿到融資的消息了。
之前的新冠讓兒童編程再火了一把,貌似對在線少兒編程利好,但是這個機遇,只有頭部平台才有資格抓住。家長對少兒編程了解的更多,更挑剔,馬太效應更明顯。而廣告商乘機要好好撈一筆,廣告投放成本更高,單客成本更高,小企業根本抗不住。
到現在,公司已經放棄對少兒編程的後續開發。今年過年回來後,就一直考慮新的業務,選擇了新職業提高教育作為突破口,因為這個行業是最近有拿到融資的。但是個人並不是很看好,後面會聊到一點原因。
創業的經驗,告誡後來者
- 創業團隊成分很重要,創始人的人脈非常重要
創業是幾個人在一起干一件大事,所以關鍵位置上需要專業的人員。如果沒有專業的,那麼你的人脈能否拉來專業的人員。產品出來了做推廣,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如果你有人脈,事半功倍。拉人投資,你是否有人脈,否則除非你的產品一炮打響出名,否則融資門檻都進不去。
- 產品定位、亮點、差異化很重要
憑什麼你能和別人競爭。站在風口的豬是能飛起來,但是要是風口沒了呢?不要報僥倖心理,除非你有創業失敗多次都可以不倒的基礎,可以去碰運氣,或者膽子大,想賭。首先你要明白,創業本身就是高風險的事,十不存一。如果回答不了這個問題,基本沒戲,很難拉到融資。
- 運營是初創企業最重要的一環
要相信,除非是你的產品科技含量超越市面上的所有產品,或者業務模式/產品有很大創新,否則運營才是最關鍵的。技術很重要,但是一般創業用不到那麼高深的技術。在融資不理想的情況下,如何打開市場提升知名度、如何拉來新客戶,這些很關鍵。當你的數據上去之後,去拉融資才會變得容易。
這是本人獲得的最深刻的教訓。公司的COO本身是技術出生,後面做過產品。由於不是專業運營出身,雖然後面看了很多運營類的書籍,感覺好像就那麼回事,貌似套路他已經盡在掌握中。在我們產品做推廣中,只做了兩種推廣,一類是線下,靠人脈聯繫在做教育的朋友幫忙推廣放地推廣告,公司給返現。另一類就是線上廣告投放。
這兩類投放有效果,但是第一類人脈要求高,但是我們人中沒有這方面太好的人脈,基本是一次性的,無法給我們提供持續的客流量。第二類單客成本一直高居不下,來一個虧一個,而且品質非常不穩定。
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求變,去嘗試各種可能的方法,比如自建抖音號、發傳單、跑線下教育機構求合作等等。我極力推薦都去嘗試一下,但是都被CEO/COO否決了,理由是抖音號需要專業的團隊、還沒有做線下合作的必要。無法形容當時的心情,但是有一種絕望在心裡環繞。
在融資又不順暢的情況下,公司又無法獲得高品質的客戶,獲客成本也高居不下,運營最終也沒有給出方案。從那個時候開始,感覺前途一片黑暗
企業初期的運營獲客非常關鍵,品牌曝光量手段應該無所用其極,如果運營沒有嘗試所有的辦法,那麼運營是失敗的
- 不要在一顆樹上弔死,無論是渠道還是產品,嘗試改變
都說船小好掉頭。如果能看到產品/渠道走入了死胡同,那麼就應該求變。不要拖到最後,損失時機。比如我們這個項目,實際上在19年末就已經感覺到了前途暗淡,但是公司層面沒有決定要找一個新方向,到了2020年才開始找新方向,至少浪費了好幾個月的時間。對於小企業來說,時間是異常寶貴的,耗不起。
浪費的這幾個月時間,讓我更明白一個道理,小企業無法在紅海中搏殺的(那個時候兒童編程教育已經不能算是藍海了),特別是當出現了行業巨頭。小企業還沒有機會亮拳頭,就已經默默死亡了。可能說的太過悲觀,但這就是現實。有人說也有逆襲的例子,確實有,但一般出現的是變革者,但絕大多數小企業沒有做出革命性的產品的能力。所以,你的產品/業務模式據有革命性、顛覆性么?
- 快速迭代才是軟體開發正確打開方式
特別是互聯網產品,敏捷開發才是王道,小步快跑,試錯迭代。對於初創企業來說,時間很珍貴的,慢一拍就可能錯失機會。在有限的時間、人力情況下,快速確定產品核心功能,快速上線試錯。
最忌諱就是要將產品打磨的感覺非常好才上去,這種感覺只是自己的感覺,客戶不一定認可。這一塊上我們做的並不好,前期花了太多時間改造scratch,但是就回饋來看,這塊對學習體驗的影響並不大,scratch原生的體驗就不差。
對於創業者來說,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所以有限的人力物力一定要花在刀刃上,花里胡哨的東西最好少一點,除非這是你的核心賣點。
- 盡量不要在職業上升期出來創業
這是本人覺得最重要的一條告誡。創業風險高,成功需要靠運氣,特別是對於在上升期的你來說,一旦失敗損失是非常慘重的:職業上升被中斷。程式設計師的黃金時間不多,請珍惜。
個人感覺程式設計師出來創業的時間點最好是40歲左右,職業生涯已經到了末期,有了比較好的資本和人脈積累,如果點子不錯是可以考慮的。當然對於壓力比較大的那種(比如按揭壓力比較大的),就慎重了。僅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準備開啟新征程
目前企業在做新的業務。業務理論上是一個新風口,但是也是一個早期風口,需要融資才能繼續發展。但是當前的市場環境不佳,融資困難重重。而運營後面如果無法打開的話,太難了。
這一年多的路程,走的比較艱難,留下的腳印如此深刻。有熱血沸騰,有黯然神傷,有感慨,有遺憾,回過頭,不後悔。
是時候需要好好考慮考慮了,路該如何走。人生還長,三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