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設計師35歲就被勸退 復旦博士:不單是人情味問題
作為目前收入水平最高的職業之一,程式設計師一度成為很多人的熱門職業選擇,尤其是進入BAT等大型互聯網公司的程式設計師。然而,最近有報道稱某大廠正在「優化「35歲及以上的程式設計師。
據報道,為了讓這些「高齡「程式設計師走人,這家互聯網巨頭採用了很多手段,沒有簽訂終身合約的,不再續簽合約。
此外,被定義為高齡的程式設計師多是80-85出生、尚未成為高層的,如果拿到了終身合約,公司會改項目,讓他們向更低齡的90後彙報工作,以此「勸退「這些員工。
這個爆料讓人那些35歲的高齡程式設計師不寒而慄,也引發了網路熱議。
日前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助理教授,經濟學博士奚錫燦在媒體發文,評價了35歲程式設計師被勸退一事。
他認為,企業當然不是養老院,效率和利潤應該是企業的首要考慮。但是在一個真正的競爭性市場,擁有長遠戰略的創新型企業,大概率也不會把研發人員當作耗件。
奚錫燦博士表示,這不單單是人情味、同理心或社會責任感的問題,也是這類企業解決核心員工激勵問題的必然選擇。
他認為企業這樣勸退35歲程式設計師,從社會角度講,這造成了人力資源浪費(在一個全民本科率只有個位百分比的發展中國家,35歲的程式設計師怎麼會是應該拋棄的廢物?),打擊整個社會投資人力資源的積極性。
一方面,從企業自身發展的角度講,在失去了研發人員的信任後,企業只能依賴短期激勵方式調動其積極性,要實現真正的創新將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