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多數公司都不重視技術?
- 2019 年 10 月 3 日
- 筆記
前言
今年年初來了一家中國某電器大廠,本來技術面試的時候提供的offer說的是架構組崗位,主要是搭建公司平台的基礎設施,不會接觸業務或者離業務很遠,剛開始以為很有技術含量,公司又是大廠,offer就接下來了,但是進來後才知道是業務導向型團隊,因為當時面試我的技術經理離職,所以我就跟了新的領導
我入職後領導就以熟悉公司為由,安排我去業務組參與了幾個月的業務功能開發。所以我就在業務團隊和大家打拚了幾個月,我換過的公司不多,原先公司都是比較尊重技術人員,因為大家覺得開發崗位工作比較有技術含量,但是我來到這邊後讓我感覺很驚訝
這邊的開發人員地位很低,在團隊裡面得到的尊重甚至連測試,運維都不如,基本是處於食物鏈的最底層,更別說熟悉公司業務的產品經理崗位了,這樣的環境開始讓我很不適應,但是由於各種其他的原因我還是留了下來,最後我一直用觀察者的身份在團隊中工作,這也讓我總結出很多公司不重視技術的原因,也算是擴展自己的視野,增加自己的閱歷,我也總結了以下幾點和大家探討和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大家鑒別和選擇更加合適自己的地方:
- 為什麼公司不重視技術,沒有技術氛圍的公司有哪些特徵?
- 如何避免進入沒有技術氛圍的團隊?
- 喜歡技術的但是已經在業務型的團隊里的同學如何脫身?
- 如何在業務型公司將利益最大化?
為什麼公司不重視技術,沒有技術氛圍的公司有哪些特徵?
借用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的一句名言,「重視技術的公司文化都是相似的,不重視技術公司的文化各有各的不同」,像BAT,華為這種重視研發的公司很少,但也有不少業務型公司也會重視技術積累,主要還是看公司文化,我相信在我 7,8 年的軟體開發生涯中,還是能總結出幾點通用的經驗
為什麼公司甚至是科技公司都不重視技術?主要有如下原因
- 程式設計師的價值很難通過業績報表和數據體現出來
- 程式設計師本身的技能水平低,存量市場大,可替換成本低
- 企業發展不靠產品品質和體驗,是靠銷售去佔市場快速創收
沒有技術基因的公司有什麼特徵?
- 領導和管理層非技術出身,不能發現程式設計師和技術的價值
- 沒有海量數據和高並發的場景應用,對技術要求低
- 沒有技術積累,在行業內也沒有技術影響力,也未向開源貢獻做過任何回饋
- 程式碼混亂,技術債重,生產經常出BUG,項目生命周期短,基本幾年後就要推倒重構
- 只關心業務和功能進度,並不關心技術選型和程式碼品質(其實兩者都很重要)
如何避免進入沒有技術氛圍的團隊?
根據我個人看法主要有如下幾點:
- 如果面試很容易就通過,不要太開心,要麼他們可能很缺勞動型程式設計師去996,要麼你可能進了家沒什麼技術含量的公司
- 分析面試的問題,面試難度越大,問題越深入,這家公司就可能越有技術氛圍,反之亦然
- 觀察公司是否996或者長期加班,有技術含量的公司不太可能將程式設計師當成體力勞動者
- 觀察員工是否對技術有興趣和熱情,是否會利用業餘時間學習,還是只是將寫程式碼當做一份日常完成的工作
喜歡技術的但是已經在業務型的團隊里的同學如何脫身?
很多有理想的程式設計師,可能因為種種原因,會暫時待在沒有技術氛圍的團隊,如果對技術熱情不夠的話,有人會慢慢被環境同化,成為一個一年經驗用十年的複製黏貼程式設計師,那如果你是有技術理想和追求,想去有技術氛圍的團隊,要麼你要做什麼準備?我總結如下:
- 專註學習基礎知識,越是技術團隊越重視像作業系統,演算法和數據結構,編譯原理等基礎
- 堅持學習,能靜下心來學完那些硬核知識,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你就已經超過99%的同行
- 持續輸出和分享,技術人員要學習表達和展示自己,如果你的分享有價值也能為你帶來別人沒有的機會
如果在業務型公司將自己的價值最大化?
當然工作多年很多情況都經歷過,喜歡技術的也只是少數,這個世界也不是靠技術驅動的,身邊很多的同學和同事有轉行的,轉管理的,如果你的公司除了沒有技術氛圍,各方面都不錯,錢多事少離家近,福利待遇也還可以,公司發展的也很穩定,不會隨便就優化掉你,你年紀也大了,只求穩定的工作,也不是很喜歡專研技術,那麼我也有如下建議,幫助你在公司更上一層樓
- 學習公司的業務可以幫助你在公司擁有更多的話語權(技術型公司也要學業務,比例不同)
- 和領導同事,上下級搞好關係(其實任何公司都要懂得維護同事關係)
- 學習管理的知識,懂得根據員工的優勢分配任務,懂得揚長避短
- 多花精力跟產品和業務打交道,對團隊管理和了解公司發展很有幫助
今天分享到這裡,覺得不錯的話點贊,也可以掃描二維碼關注我的公眾號,長期的乾貨推送,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