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正確的路 – IT業沒有護城河 – 機器翻譯新銳Deepl

最近發生了一件很令我震驚的事情:新的一個機器翻譯網站出現了 – www.deepl.com (DeepL 或許會成為你今年首選的翻譯工具)

機器翻譯早就是紅海市場了。我就不從1954年IBM發布俄翻英系統算起啦,也不從專業翻譯人士常用的九大翻譯系統算起。就以大家最能切身感受到的百度、Google、必應翻譯為例,都有十幾年的歷史了。百度翻譯還曾經做過防爬措施,可惜因為紅海市場競爭激烈,防爬措施令百度翻譯在競爭中減分,所以後來百度翻譯又把防爬措施去掉了。

九大翻譯系統有七家都是大廠,都有雄厚的資金來源,都有響噹噹的名聲來招攬優秀的人才(也的確招攬了很多優秀的人才),都有響噹噹的名聲做背書讓人信賴。

deepl什麼都沒有,是靠什麼殺出重圍的呢?
很簡單,因為deepl吻合了一條鐵律:走正確的路!

IT業沒有護城河。遙遠的案例我不談,我就談離我最近距離的三個真實案例:

  1. Facebook花10億美元收購只有13個人(只有3個程式設計師),才成立了一年半的Instagram. (每人值七千七百萬美金!!!)
  1. Facebook花190億美元收購只有50個人的WhatsApp(每人值二十億美金!!!)
  1. 曾經伺服器市場排行第二,發明了Java的Sun微系統公司只用一年就消亡被Oracle收購了。

這三個真實案例中最令我震撼的是Instagram。那時候以Instagram、Pinterest圖片流正是火熱。「日本的馬雲」 – 三木谷浩史投了1億美金給Pinterest,然而一起去餐廳吃飯吸引到大家目光卻還不是三木谷浩史而是Pinterest的創始人,導致三木谷浩史甚感驚訝和佩服。而在同一個星期里,我還為了三木谷浩史的到來專門去買了一雙新鞋,然而卻因為緊張導致我成為現場唯一一個沒有和三木谷浩史交談的人。這種反差導致我認真地花了很多時間精力去研究過Instagram、Pinterest圖片流應用是如何只靠13個人(只有3個程式設計師),成立了一年半就價值10億美金了,最終還做到了總註冊用戶達到 30 億,月活用戶超過 7 億。

雖然當時大家總結出的觀點是「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但是我最終總結出來的觀點:「走正確的路」。因為:

  1. 很多人都站在風口上,但是並沒有飛起來。
  2. 靠風口飛起來的規模都不小,所有這些公司的規模都大於只有13個人(只有3個程式設計師)的Instagram和只有50個人的WhatsApp。
  3. 走正確的路也能讓你站在風口上。

這次Deepl在激烈競爭的紅海市場中異軍突起,再次證明了不需要靠風口,只要走正確的路,小團隊也能飛起來。

那麼在具體操作上,Deepl有什麼值得學習的呢?我認為:

  1. 搞清楚目標客戶最終的需求,實現他的需求。
    假如實現需求都不需要花費成本,那麼客戶當然希望功能越多越好。然而這樣因為:
  • 無法分辨客戶最核心、優先順序最高的真正需求。
  • 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成本去滿足客戶無差別的需求。(只有3個程式設計師)的Instagram和只有50個人的WhatsApp是做不到這點的。Deepl也無法在這點上和實力雄厚的九大翻譯系統競爭。
  • 客戶從琳琅滿目的功能中得到自己最想要的需求,除非你有千人千面的實力,否則是無法實現的,因為客戶對你的系統不滿意。

所以:

  • 在沒有千人千面的技術之前,很多軟體都興旺於精簡、消亡於擴張:
    • Winmap因為功能越來越多,很多用戶改用更精簡的千千靜聽。
    • Winrar因為功能越來越多,很多用戶改用更精簡的7-zip.
    • 我現在正在使用Nopepad++寫Markdown來寫這篇blog,而不是通過word.
  • 在介面極其簡單的機器翻譯領域,無論多大的大廠都無法通過堆UI堆功能建立壁壘,只要找到了正確的路,正確的演算法,一個新創企業就可以極短時間內與大廠平起平坐,比如Deepl。
  1. 一定要不經過任何中介直達最終用戶。所以不能選擇To B和To G,只能選To C。

當一個企業不能直達最終用戶,需要中間人來決定是否購買時。那麼大廠的背景、技術團隊的背景、專業水平的證書就十分重要了。為什麼證書對於程式設計師和美工不重要,因為一上機馬上就知道水平了啊,不需要中間媒介。為什麼招投標流程這麼複雜,就是因為這是一個中間人購買決定。

使用Deepl,對於一個專業翻譯來說,只需要打開Deepl,把之前的稿件導入,一下子就看到結果知道品質如何,全程不超過5分鐘。一個只需要5分鐘就能知道品質如何的戰場,Deepl的競爭對手根本沒有時間和機會去展示其大廠的背景、技術團隊的背景、專業水平的證書。

所以如果Deepl沒有選擇to C,而是選擇了to B, to G,那麼是不可能在競爭激烈的紅海市場中戰勝了各個幹了十幾年的大廠的。

To B和To G當然也能成功,但是不可能只靠3個程式設計師就能在一年半時間被10億美元收購。

  1. 及早收費

Deepl一個出生不久的小廠就已經開始收費了。而且並不比幹了十幾年的大廠便宜。而且還敢搞百度都不敢搞的反爬措施。如果不是對自己的品質有信心,認為自己走上了正確的道路,Deepl是不敢這麼乾的。
Deepl這個做法很對!如果道路是正確的,及早收費不但不會讓自己在競爭中落敗,反而能有收入進入良性循環。如果因為及早收費導致自己在競爭中落敗,那說明還是沒有找到正確的道路,那就趕快及時止損,去選擇真正正確的道路吧。

最後寫給自己:

  1. 只要找到正確的路,十幾年的大廠也只是紙糊的老虎。
  2. 只要找到正確的路,規模小不是個問題,南轅北轍,競爭對手只要走上了錯誤的路,越努力反而對你越有利。微軟落敗於不少領域,其中既得利益部門的阻攔功不可沒。
  3. 找到正確的路需要時間,從1954年IBM發布俄翻英系統算起,機器翻譯市場已經有六十六年歷史了,都還在尋找正確的路。
  4. 在AI戰場上,大家都還沒有找到正確的路,所以,雖然這個市場很紅海,競爭很激烈,然而將依然還會有神話和新星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