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庫性能評測真的很重要麼?
- 2019 年 10 月 25 日
- 筆記
國慶期間,最熱鬧的新聞莫過中國某資料庫產品在TPC-C測試中勇奪性能第一的消息。該則消息的傳播頗具爭議性,引發了一場關於資料庫的大討論。事實上,資料庫作為最重要的基礎軟體之一,在整個IT生態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資料庫產品在經歷了四十餘年的艱苦發展之後,能夠奪得國際評測機構測試成績第一固然可喜可賀,不過這也激發了我們進一步思考:

對於中國資料庫產品而言,資料庫性能評測真的很重要麼?中國資料庫品牌和產品在方興未艾之際,又該如何在這個國際巨頭主導的市場中真正取得突破、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價值之路?

答案是:非常重要。
但切不可就因此沾沾自喜、走上一條沉迷「測試成績」之路,中國資料庫品牌現在最急需的恰恰是要在技術、產品、人才、生態上下苦功夫,進一步構建起貼近用戶實際業務場景的強大資料庫產品和健壯完善的資料庫生態,否則永遠達不到國際資料庫品牌望其項背的程度,更談不上實現超越。
什麼樣的資料庫測試
才更具參考價值
資料庫性能評測不能「跑偏」。
以TPC-C測試為例,國際資料庫巨頭Oracle的測試成績停留在九年前,之後並無再參與到TPC-C的測試之中。這不禁讓人思考,什麼樣的資料庫測試才更會更具實際參考價值?
顯然,對於各個行業用戶而言,更加重視的是一些貼近行業真實業務場景的性能和功能測試,而不是各種刷榜的評測。以金融行業為例,金融行業最為苛刻的業務需求,決定了資料庫產品需要在功能、性能、高可靠性、安全性、兼容性、生態等方面需要有足夠的支撐能力,針對包括金融行業在內的資料庫測試顯然容易更加獲得用戶的認可。
在中國金融行業的資料庫相關測試里,中金國盛的金融行業標準符合性試點測評是金融行業中當之無愧的權威評測。中金國盛認證中心是經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中國首家從事境內金融業服務和產品的品質安全管理的專業認證機構,其相關評測結果和認證獲得了國際互認協議集團成員國家和地區的廣泛認可。中金國盛金融行業標準符合性試點測評涵蓋了資料庫環境搭建、環境監測、語法支援、安全支援、擴展、性能,容災等金融級資料庫要求的關鍵能力項目。
例如,中金國盛金融行業標準符合性試點測評會針對關係型分散式資料庫在金融行業業務特點下的基本功能進行測試,包括分散式下存取事務腳本,滿足對數據操作的原子性、數據對象的隔離性、過程的一致性、全局一致性;測試是否滿足ANSI SQL 99/2003,支援複雜SQL,函數索引,視圖,存儲過程,序列,字符集,模式管理,主鍵約束,觸發器,分區表,JAVA/C UDF,死鎖,故障診斷,災難恢復,閃回數據,數據安全,加密,用戶許可權管理等金融核心交易型資料庫應該具備的功能等。
此外,該測評還會針對金融行業最為看重的可靠性進行評測,包括在線備份、離線備份、全量和增量備份、磁碟備份、數據定期自動備份等備份功能,同城雙活,兩地三中心等最高等級容災的測試。而針對中國金融機構用戶量普遍達到千萬級的情況,中金國盛認證中心重要會針對資料庫的性能進行重點測試,包括資料庫的單機內核能力是否足夠強勁;分散式環境下,資料庫的線性擴展能力和性能擴展比,針對資料庫在高並發評測,對於金融行業秒殺、搶購等業務場景的數據訪問極具參考價值。
針對目前中國金融機構因為歷史原因普遍存在多資料庫品牌的情況,中金國盛認證中心還會針對資料庫的異構資料庫兼容和遷移能力進行測試,設置被測對象資料庫與異構資料庫的同步關係,然後在被測對象中執行數據的修改、插入操作,驗證了相關操作可自動同步至其他異構資料庫的功能。
在最近一期的評測里,華為GaussDB成為中國資料庫品牌的突出代表。經中金國盛認證中心檢測, 根據金融行業標準《分散式資料庫技術金融應用規範(草案稿)》、中金國盛企業標準《分散式資料庫技術金融應用檢測規範(試行)》,基於華為鯤鵬處理器和通用CPU的華為GaussDB資料庫率先通過本次檢測,82個檢測項全部為「符合」,在功能性、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穩定性等方面都符合金融行業的規範要求。
具體到詳細的測試結果,GaussDB在功能性、安全性、災難恢復及性能方面均符合檢測規範要求。在銀行批量結息業務測試中,GaussDB功能性、穩定性等均滿足銀行批量結息業務需求,性能甚至優於業界領先資料庫30%以上。在銀行信用卡代授權業務測試中,GaussDB的功能性、穩定性同樣滿足要求,其單節點的性能與業界領先資料庫持平,分散式環境下,GaussDB性能擴展比超過0.8。
實際上,在性能評測方面,目前中國一些銀行及華為分別進行基於TaiShan伺服器和通用CPU伺服器的TPC-C比拼測試,證明GaussDB在TaiShan伺服器上性能表現較同等通用CPU伺服器提高約20%。在華為基於TaiShan伺服器16節點的TPC-C標準測試,性能達到千萬級tpmC。
這個數據說明GaussDB平均的單機內核性能足夠強勁,具備線性擴展突破最高TPC-C成績的潛力。

而在中國信通院最新的分散式分析型資料庫測試中,華為GaussDB分析型資料庫同樣是率先完成了在512節點集群規模下的包括基礎能力、運維能力、兼容性、安全性、高可用以及擴展能力等六項指標、51項測試項的能力測試要求。

毫無疑問,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資料庫品牌越來越敢在各種行業評測機構亮成績,讓行業用戶看到中國資料庫品牌與產品的實際參考價值,也成為用戶所欣喜看到的趨勢。
資料庫發展沒有捷徑
業務場景實踐是唯一出路
事實上,資料庫作為技術含量高、難度巨大的IT基礎產品,往往需要大量的人才、資金進行長期耐心投入。與此同時,資料庫又是一個競爭門檻特別高的領域。國外資料庫巨頭們已經將競爭門檻構築的足夠高,中國的資料庫品牌往往需要為之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達到同樣的高度。
尤其是在像金融、電信、製造、交通、能源等商用市場,國際資料庫已經具備了足夠的產品能力、品牌能力和生態能力。某位資料庫專家就向筆者坦言:「打造一款通用型資料庫絕非易事,除了性能之外,易用性、可靠性和可恢復性是背後隱藏的能力,這絕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因此,中國資料庫品牌的發展並沒有任何捷徑,需要牢牢中國各個行業加速數字化轉型的窗口期,從實際業務場景中的實踐中不斷摸索與成長,加速迭代和改進,走出自身的價值之路。
比如在對於資料庫產品最為苛刻的金融行業,據筆者所了解的情況,到今年為止,中國大部分金融行業客戶依然以採用國際資料庫巨頭產品為主,不過出於未來長遠發展考慮,很多金融機構都在嘗試在業務中使用中國的資料庫品牌。但是以銀行、保險等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機構,其業務複雜性遠不是互聯網金融公司單一業務所能比擬的,往往需要中國資料庫產品在多個方面具備足夠的實力。
以招商銀行為例,截止2018年底,光APP註冊用戶就達到1.4億、月活用戶達到8000萬以上,從總行到分行、再到支行幾乎每天都通過APP進行各色各樣的個性化推薦、搶購、秒殺等促銷活動,在其向金融科技的轉型過程中,海量、複雜的核心業務場景使得招商銀行仔細評估了開源資料庫和商用數據產品,對資料庫有著明確和清晰的需求:高性能、高擴展、高可用、對業務開發友好、容易管理運維的金融分散式資料庫產品。
為此,招商銀行與華為進行聯合創新,招商銀行方面提供先進的金融業務場景,根據多年資料庫使用和運維經驗提出分散式數據的具體要求,以及深入參與到資料庫核心內核和架構的設計、編碼、測試和投產階段。經過雙方聯合創新,華為GaussDB已經擁有高性能的資料庫內核、性能與容量的高可擴展能力、數據的兩地多中心高可用、故障快速切換、支援高性能分散式事務、易開發、易運維與管理等七大特性,並且在招商銀行實際業務場景中得到充分的驗證與落地。
例如,在資料庫的可擴展能力方面,招商銀行可以在實際業務中做到擴展比不低於0.8的準線性擴展,節點擴展採用全量+增量的方式,實現對業務無感知的擴容,可以支援8000個以上的資料庫並發連接,很好地應對了招商銀行秒殺、搶購場景下突增的資料庫訪問請求。又比如在資料庫的主備切換階段,GaussDB實現了關鍵故障恢復指標上的大幅領先,RTO<1s ,而其他商業資料庫產品通常需要30s以上,這讓招商銀行的AZ內故障恢復速度提升30倍。


類似上述的創新還有很多,華為GaussDB通過與客戶的聯合創新,不僅根據實際業務場景和需求更好地打磨了產品的諸多細節,提升了產品的創新能力,還將諸多特性進行了沉澱,形成了行業通用的能力與功能,幫助招商銀行完成了對傳統集中式資料庫的替換。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工商銀行。作為全球最大的商業銀行,工商銀行在全球範圍擁有超過532萬家公司客戶和4.96億個人客戶,為這些客戶提供廣泛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其業務量和業務複雜性可謂是冠絕全球。工商銀行與華為聯合創新,經過10餘次版本的投產,完成超過5萬個作業、80個集市、10萬個模型、超PB的數據量,實現了超大規模數據倉庫集群的建設、遷移、運營,基於華為GaussDB分散式資料庫構建起的大數據服務雲平台為125個應用、26家分行、上千個場景提供包括客戶管理、市場營銷、風險管理、實時風控、績效管理、數據自助分析等數據應用。
除了招商銀行、工商銀行外,還有包括山東移動等多個行業的客戶開始使用華為GaussDB資料庫產品。可以說,華為GaussDB是廠商通過與客戶聯合創新、不斷迭代與改進的典範。華為GaussDB開創了中國資料庫產品的一條新路,除了不斷持續加大產品的研發之外,還讓自身產品在客戶真實業務場景中得到持續錘鍊,加速產品的進化速度,迅速提升產品的競爭力。
為生態注入長期活力
讓資料庫之路越走越寬
資料庫並不是一個孤立的產品,它對下對接各種作業系統、伺服器、晶片等,對上需要支援各種業務系統,這就決定了一款優秀的資料庫產品往往需要一個強大的生態來保持長期的活力。以國際資料庫巨頭為例,除了產品層面之外,完善的生態系統也是其保持長期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目前多家中國資料庫廠商都異常重視資料庫的研發與生態建設。但是,數據生態建設同樣是一個長期、艱苦的工作,需要有足夠的戰略投入和長期的戰略定力,才能真正打造出強壯和完善的生態系統。以華為為例,從公司戰略層面將資料庫提升到與5G一樣的高度,公司希望像發展5G一樣來發展資料庫。
近年來,華為開始從合作夥伴、高校人才培養、用戶聯合創新等多個層面來構建自身的資料庫大生態,希望打造開放、合作、共贏的產業生態。以合作夥伴為例,華為與金蝶、用戶、億信華辰、愛數、中標麒麟等多個不同層面的合作夥伴完成了產品之間的兼容與認證,並打造出多個資料庫解決方案。


在人才培養方面,華為推出了GaussDB金種子計劃,與清華大學等多所高校成立創新實驗室,開展資料庫學術研究。在2019年的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華為還宣布聯合政府、高校、合作夥伴成立資料庫產業推進組,共同構建鯤鵬數據生態。此外,華為還宣布了GaussDB一系列認證,加速相關人才的培養。


總體而言,中國資料庫品牌與產品才剛剛起步,勇於參加各種測試是一件好事,體現出資料庫領域的「中國自信」。從長遠來看,中國資料庫產業的發展之路無比漫長,需要繼續在產品研發、業務實踐、生態建設等方面腳踏實地、砥礪前行,形成真正的核心競爭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讓中國的資料庫品牌在資料庫舞台中佔據一席之地,真正成為市場的主角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