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正式承認輸給了董明珠:當時膨脹了
「作為一個投資人,你會投資十年前的小米嗎?」
「不會。因為成功概率很低。」雷軍沒有絲毫的猶豫,回答道。
雷軍說小米過去十年是創造奇蹟的十年:2010年小米成立,公司估值2.5億美元;成立四年估值突破450億美元,是創辦時期的180倍,成為超級獨角獸;手機產品三年時間拿下了中國市場第一寶座;九年時間成為最年輕的財富500強公司,不到十年時間營收破2000億……
這樣的速度,前無古人。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小米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它也有過低谷,也經歷了手機行業的死亡螺旋,但它熬了過來。
十年間,小米經歷過被瘋狂追捧的「高光時刻」,也承受了「高配低價」的罵名;在追捧與爭議的裹挾下,小米成為了獨一無二的新物種。
對於這十年,雷軍最自豪的是小米商業模式被充分驗證,小米推動了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最遺憾的是離做最好的手機還有距離,還在路上。
新的十年,雷軍要清零重新出發。
高光時刻
1.2014年中國市場市佔率第一
十年前的4月6日,中關村銀谷大廈,平均年齡超過40歲的13個「老男人」,因為一碗小米粥,開始「鬧革命」,創辦了小米。
此時的全球智慧手機市場,國際上有蘋果和三星,中國有華為和聯想OV等眾多手機廠商,是全球競爭最激烈的行業。用雷軍的話來說,小米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2011年8月16日,小米1代在北京798發布,雷軍的96頁PPT燃爆了現場的米粉,當時的小米「為發燒友而生」。黎萬強的「因為米粉,所有小米」參與式營銷造就了米粉經濟的神話,並將小米推向了中國智慧手機市場第一。
截止到2014年年底,小米手機出貨量超過七千萬台(包括海外市場的數據),中國市場成功超過三星攀登第一,小米用三年時間就拿下了中國智慧手機市場第一的寶座。同年底,小米完成新一輪融資11億美元,估值超過了450億美元。
這四年小米可以說是風光無限,成為國產手機的代表,無論是茶餘飯後還是媒體頭版頭條,都有小米的身影。小米掀起了互聯網思維和粉絲經濟潮,讓大家感覺,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
在小米十周年雷軍的公開演講中,透露了小米高光時刻背後的故事。
在小米創辦的第一年,雷軍這個手機外行,花費了80%以上的時間來找人。第一位就是當時在Google中國研究院任職的林斌,「硬體+軟體+互聯網」的鐵人三項打動了林斌,讓他能夠毅然決然的加入小米。
但找人之路並不都像找林斌這樣順利,有的時候雷軍找了人家兩三遍仍然會被拒絕。因此,雷軍得出「找人不是三顧茅廬 找人要三十次顧茅廬」的感悟。
2.香港上市:當年最大IPO
2018年在資本市場的催促之下,小米香港敲鐘上市,成為當年最大IPO。
此時的小米已經成為一個「超級大市場」。除了手機業務,小米還有IoT與生活消費品、互聯網服務以及其他。雷軍稱小米不是單純的硬體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
小米7年時間,年收入就突破了千億元人民幣,這一成長速度許多傳統公司無法企及。雷軍不止一次的提到了一組對比:在營收過千億的國際科技巨頭中,蘋果用了20年,Facebook用了12年,Google用了9年,中國科技公司,阿里用了17年,騰訊用了17年,華為用了21年。而小米,僅僅用了7年。
這樣的成長速度也印證了小米獨創的「鐵人三項」商業模式:硬體+新零售+互聯網服務模式的成功。小米的新鐵人三項從最初的「軟體+硬體+互聯網」演進而來,這也是贏得小米二號員工林斌能夠從Google中國研究院離職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時小米投資或孵化超過了210家公司,包括90家專註於發展智慧硬體以及生活消費產品加強小米生態系統的公司。小米也將在中國的成功模式複製到了海外,進入全球超過74個國家和地區。
次年(2019年),小米如願上榜《財富》世界500強,排名468位,在上榜的全球互聯網企業中排名第7,在上榜的中國企業中排名第112位,成為目前最快上榜(最年輕)的中國互聯網以及科技企業。
「外界總是將小米與老牌500強企業比如蘋果、三星和華為相比較,我承認不如他們。但仔細看小米的話,小米其實做的還不錯的。」雷軍在演講中提到。
3.10億賭約:一場成功的營銷
2013年正值小米模式大行其道之時。在年底央視的「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雷軍和董明珠的10億賭約成功引起了外界的關注。
當時雷軍表示,5年內如果小米的營業收入擊敗格力,希望董明珠賠自己1塊錢,董明珠在現場強硬回應道:「1塊錢不要再提,要賭就賭10個億。」
雷軍透露,董姐姐臨時將賭約從1元提升到了10億元。
那時,小米剛剛成立3年,雖然是科技領域的明星公司,但年收入僅300億元,而格力電器年營收高達1200億元。單從營收對比來看,實力懸殊,但也正因為如此,賭約才更有爭議和看頭。
雖然兩人當時是玩笑,但網民們卻認真了。此後每年,賭約都會被提及一次。
而在此後的五年,雙方也進入了彼此的主要業務陣地:小米已經發布了多款空調產品,並延續了小米品牌超高性價比的策略;格力也一直在嘗試做手機業務,後來還宣布涉足晶片領域。
雖然2019年雙方公布了各自2018年的營收總額:格力2000.24億元,小米1749億元。很明顯,董明珠贏了雷軍5年前的10億賭約。雷軍在承認賭輸了的同時,也反思了當時的做法,確實有點膨脹了。
「與董明珠打賭是小米創業路上做的一件蠢事了,」雷軍說道。
但此時,誰輸誰贏似乎已經不太重要,重要的是雙方都在品牌上有了一定提升,營收實現了增長。而這個賭約就像一個廣告一樣,總是成為網民的談資和上榜媒體的頭條。
至暗時刻
1.2016年第一個大坎兒
當然,小米這十年的發展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2015年、2016年,我們遇到了小米十年中的第一個大坎兒。」雷軍曾經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雜誌採訪時表示。
在2017年小米打了翻身仗之後,雷軍曾挖出來這個「坎兒」與大家毫無保留的分享。
在經歷了三四年每年超過百分百的高速發展之後,2015年-2016年小米出現了問題:手機銷量出現大幅下滑;出貨量未達預期;產能出現問題;市值也因此縮水。一時間,業界出現「小米模式遭受挑戰」、「線上渠道遭遇瓶頸」等等言論。
更重要的是,在手機行業有個死亡螺旋,如果銷售收入和出貨量下來了,就很難再起來。
此時的小米出貨量已經出現了問題。
於是,雷軍重新回到一線,開始補課。「我當時下了巨大的決心去研究硬體的所有研發流程,我也很感謝這兩年時間,把自己變成了半個專家或者說偽專家。」雷軍透露道。
也正是「勞模」雷軍的出馬,解決了小米遇到的困難,小米手機開始反彈。Strategy Analytics發布2017年第二季度全球智慧手機廠商出貨量及市場份額報告顯示,小米出貨量2320萬台,市場份額達到6.4%,重回世界前五。
對於這個成績,雷軍曾表示,小米是唯一一個能在銷量大幅下滑後成功逆轉的手機廠商。也是因為這次的大坎兒,雷軍堅定了「創新決定我們飛得有多高,品質決定我們走得有多遠」的想法。
不過,雖然小米手機銷量實現了逆轉,但小米手機品牌向高端轉型的嘗試卻失敗了。
據了解,同是在2015/2016年雷軍找了專家團隊對公司進行診斷,找問題,考慮品牌升級。因此,弱化了米粉的概念以及「為發燒友而生」的口號,轉而提出「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口號。
在產品層面,2015年小米發布了小米Note頂配版,起步定價是3299元,對於從未超過1999元的小米來說,這個定價已經是天價了。不過,隨後小米Note頂配版就降價到2999元,再降到2499元,從而宣告高端之路失敗。
雖然隨後小米MIX站穩了3000元檔,但自從MIX1驚艷之後,MIX2和2S將概念機量產化了;MIX3的滑蓋設計卻吃了大虧,無人問津,2019年MIX停更。此次,雷軍在回復網友的問題時提到「新一代 MIX 還需要一點時間。」
2.上市一周年股價腰斬
2018年7月9日,小米定價17港元/股,報16.60港元,較發行價下跌2.35%,開盤就破發。雖然後來這支被稱為「年輕人第一股」的股價最高曾增至22.2港元/股,但隔天就開始下跌,並連續跌了約十個工作日。
在其上市一周年當天,小米的股價報收9.61港元/股,市值296億美元,相比一年前17港元/股的發行價下跌超過了43%,相比於巔峰時期22.2港元/股已經腰斬。
要知道,在小米上市之初,雷軍向所有投資者許下諾言:要讓第一批支援小米的投資者至少賺一倍。
雖然針對股價的不給力,小米也採取過相應的股票回購計劃,但刺激股價增長的作用並不大。
當然,這與股市低迷的大環境相關。另外,小米所處的智慧手機行業競爭愈加激烈,小米又遇到高端轉型的陣痛。
2019年年初雷軍甚至不淡定地喊出了「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狠話。也是在2019年小米的智慧手機業務啟動了雙品牌策略,紅米品牌扮演了主打高性價比的小米角色;而小米品牌,開始按照雷軍的想法逐漸拋開價格的束縛向高端市場靠攏。
雖然上半年小米手機市場表現不容樂觀,但在第四季度實現了回暖,同比增長27%,全年出貨量1.25億台,市場份額位居全球前四。
未來:最知名的品牌之一
新的十年,雷軍已經開始了規劃。
雷軍表示未來將公司核心戰略升級為「手機+AIoT」雙引擎,並為此加碼投入500億元。雷軍認為,準備繼續將AIoT、智慧生活的持續優勢轉化為智慧全場景的絕對勝勢,徹底確立智慧時代的王者地位。
不僅如此,雷軍還將前金立總裁盧偉冰、原聯想集團副總裁常程、小辣椒CEO王曉雁、前魅族高層楊柘以及前中興終端CEO曾學忠納入麾下。
網友認為雷軍在組織「復仇者聯盟」,對此,雷軍則表示「他們是Super Hero,一群最酷的人。」
對於這十年,雷軍最自豪的是小米商業模式被充分驗證,小米推動了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最遺憾的是離做最好的手機還有距離,還在路上。
雷軍希望十年後的小米變成全球最知名的品牌之一,希望人們不再說雷軍是勞模了,因為這個平台屬於年輕人,希望有一大批創業公司因為小米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