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狒狒:斗敗獅子不是事兒
在北京動物園大熊貓館,一進門您就會大吃一驚,原來在這裡第一個看到的動物不是大熊貓,而是右手邊透過玻璃看到的一種靈長類動物,說明牌上赫然寫著「阿拉伯狒狒」。
不過,阿拉伯狒狒也是遊客們喜愛的動物之一,那麼既來之則安之,就讓我們暫時壓抑一下與「國寶」大熊貓親密接觸的心情,先來欣賞一下阿拉伯狒狒這位靈長類中的奇葩吧。
與大熊貓萌態可掬的面孔相比,阿拉伯狒狒另闢蹊徑,走的是剛毅霸氣的「猛男」路線。雄性阿拉伯狒狒頭部碩大,眉骨高高突起,眼窩漆黑深陷,雙目炯炯有神,臉上有很高的隆起線,顏色更是奇特的紅里透紫,長長的吻部稜角分明,鼻樑直抵前額。
它的上顎的犬齒長而突出。由於它的頭部的外形與狗頭略顯神似,所以它在俗稱中又被叫做「狗頭猴」。▼▼▼
雄性阿拉伯狒狒的身軀高大而威武,灰褐色的體毛顯得比較粗糙,由頭部兩側至肩部和背部均披散著長毛,形如蓑衣,所以也有人稱它為蓑狒。它的體長大約為70—75厘米,後面還有一條25厘米左右細長的尾巴。它的四肢十分粗壯,手、足均為黑色,適於在地面上行走。
最令人過目不忘的是它的臀部,就像是仙桃一樣又大又紅,這不僅成為其獨有的標誌性部位,而且也是其個體能力超強的一個體現。▼▼▼
說了這麼多雄性阿拉伯狒狒,那麼它的雌性又長得什麼樣呢?「她」比「他」要小得多,吻也比較短,面部為肉色,光滑無毛,體毛則呈棕色,因此二者在外貌上相差甚遠,這在動物學中稱為性二型現象,在群體性生活的動物中較為常見。
說到這裡,您已經猜到了,阿拉伯狒狒是喜歡群居的動物,在野外有時結成數百隻的大群,由群體中身體最強壯,個頭最魁梧,毛色也最漂亮的富有經驗的雄性擔任「首領」,特別是它犬齒的大小與尖利程度,是能否擔任「首領」的重要標準。
在阿拉伯狒狒群體中,社群等級序位十分嚴明。為了避免群體內不必要的自相殘殺和爭鬥,統一禦敵和保證對後代的順利生長發育,群體中的成員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等級心理。每個個體在群體中的地位由它的能力、魅力、大小、強弱、性別、年齡等因素所決定,社群中的成員平時和睦相處,但分工也很明確。「首領」在群體中的地位至高無上,整個社群都要聽從它的指揮。
可見,阿拉伯狒狒在社群內進化出了非人靈長類中最為複雜的一雄多雌制的社會結構。因此,在動物園的繁殖管理過程中也都是實行一雄多雌的配比,以便提高其群體的穩定性,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其群體的繁殖率。我們在動物園欣賞阿拉伯狒狒一家和美、快樂生活的時候,也可以藉機深入了解一下它們的社會結構和等級關係。
阿拉伯狒狒是地棲的靈長類動物,在野外有時會被獅子獵殺。但是獅子不善攀登,所以一旦阿拉伯狒狒爬到樹上,那就通常是安全的。阿拉伯狒狒的警惕性很高,每天晚上在樹林里睡覺之前總要對周圍環境作一番仔細的檢查,看看是否有獅子或其他猛獸潛伏在附近,如果一切都正常,才能安心入睡。
阿拉伯狒狒幾乎每天都要飲水,通常它們沿著固定的路線到有水源的地方去飲水,而這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因為狡猾的獅子常常在水源處等候著它們的到來。因此,每一次飲水都是阿拉伯狒狒群體的一次計劃周密的集體戰鬥行動,由最強壯有力的雄性在前面開路,其餘的群體成員隱藏在水源附近的樹上待命,一旦遇上潛伏的獅子襲來,打先鋒的雄性便同它進行勇敢的搏鬥,周圍樹上的群體成員也一齊大聲吼叫助威,並向獅子猛烈投擲果實,甚至石塊。在齊心協力、團結戰鬥的阿拉伯狒狒面前,兇猛的獅子也不得不退下陣來。
阿拉伯狒狒為雜食性動物,不僅吃植物的根、莖、 葉和果實,連昆蟲、鳥類、野兔和小羚羊等都包括在其食譜中,但其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動物園提供給它的水果、蔬菜類有香蕉、蘋果、梨、橘子、伊麗莎白瓜、紅棗 胡蘿蔔、小油菜、油麥菜、聖女果、西紅柿、黃瓜、花生、瓜籽等,還有動物園自製的粗糧發糕、麵包、白面饅頭、熟雞蛋以及鈣片、葉酸、全價維生素、微量元素等添加劑。
在阿拉伯狒狒的群體中,最大的喜事莫過於添了新生幼仔了。雌性每胎僅產1仔。一旦幼仔出世,群體成員頓時便熱鬧起來了。大家欣喜若狂,紛紛擠到新生幼仔和它母親的四周,像是道喜。不過阿拉伯狒狒似乎有個「規矩」:只准看,不準摸,只有親生母親才能撫摸幼仔,其他的個體只可以撫摸它的母親,以此表示慰問和尊敬。
幼仔的體毛與成年個體完全不同,呈黑色。臉部、耳朵和屁股則是紅色的。雌性非常疼愛新生的幼仔,整天把它抱在懷裡,而幼仔的嘴總是牢牢地含住母親的奶頭。過了幾天以後,母親才將幼仔放到自己的膝下。出生大約10天以後,頑皮的幼仔就能悄悄地離開自己的母親了,但母親卻怕它走遠,很快便招呼它回來。
大約長到4個月後,幼仔身上的黑毛慢慢地變成了棕色,紅色的皮膚顏色也褪掉了,但它還是常常爬到母親的背上。6—8個月後,母親會用手臂阻止幼仔接近奶頭,開始斷奶,這也是為了便於自己重新懷孕,只好忍痛割愛。
有趣的是,在阿拉伯狒狒群體中還有「託兒所」。幼仔斷奶以後,母親在出去覓食的時候都將它們交給一個年長的雌性「阿姨」統一照管。在天然的森林「託兒所」里,「阿姨」會認真地照料著這些幼仔們,不讓它們到處亂跑,還教它們爬樹、丟石頭等,一旦它們吵鬧打架時,「阿姨」還要負責管教。
除了大熊貓館內的阿拉伯狒狒展區,在北京動物園西區靈長類動物展區山魈館的旁邊還有一個阿拉伯狒狒展區,而且似乎這裡才是它理所當然的「家」。事實上,阿拉伯狒狒在全國各地的大、中型動物園中都有飼養,是最吸引遊客的主要動物之一。
(本文所有阿拉伯狒狒圖片,均為作者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