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主研發的北斗衛星 「心臟」精度:每三百萬年差1秒
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經與7月31日正式開通,而這個國產到系統背後,你了解多少?
據央視網報道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最強中國芯」的心臟是國產自主研發的,而這個銣原子鐘(決定著定位、測速和授時功能的精度)目前可以精度做到每三百萬年差1秒的水平,絕對是全球領先水平,而在這之前,進口銣原子鐘不但性能不領先,而且交付時間太長,嚴重影響了發射速度。
據了解,「北斗」指北斗七星,七顆亮星分貝名為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它們在天空排列成斗(或勺)形,北斗七星常被當作指示方向和認識星座的重要標誌,故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取名「北斗」。
資料顯示,為提高衛星在軌服務可靠性,北斗三號衛星採取了多項可靠性措施,衛星設計壽命達12年,達到國際導航衛星的先進水平,為北斗系統服務的連續、穩定提供了基礎保證。
此外,北斗系統的水平和高程定位精度實測均優於5米,通過遍布全國2600個地基增強站組成的地基增強系統,可提供米級、分米級、厘米級等增強定位精度服務。
根據目前的測試結果,測試車輛實時動態定位精度最高可達2厘米,能夠很好滿足L3級以上智慧駕駛和車路協同的廣泛需求,實現車道級導航。